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谈吟诵

陈向春

吟诵是什么?或者,今天我们所理解的吟诵是什么?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着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

初次接触到吟诵的人们,新奇之后,往往会问:古人是这么的么?这是原汁原味的古调子么?事实上,现在所有古典诗词的吟调,包括出自那些已经八九十岁、曾经接受过私塾教育的老人之口的吟调,都非古调。理由很简单,一是数千年语音变迁,所谓的正宗古音并不存在。其次,古人吟诵皆口耳相授,声音实况没有记载。古调绝响,无从谈起。但是,语音变迁之中,仍有不变的因素。比如入声被认为是一种原生态,华东、华南、西南以及台湾地区的方言就有入声,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当地一些八九十岁老人还能以此为我们传递唐诗宋词微妙的声情韵味。

吟诵这个词,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或者两者兼有,泛指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吟诵合称,表明至少有两种方式,即吟和诵。从有利于传承的角度说,概念或者叫法还是统一为好。台湾统一叫吟唱,大陆统一叫吟诵。吟诵的叫法,好在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吟唱的也并非一般的歌唱,是从吟读之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且不受固定乐谱束缚的自由唱。或许,比较方便简单的分类有三:诵、吟、唱。这当中,为基础,是结果,是升华。一个现代人,要想得到古人那种自由吟诵的境界,一是要吟出自己的调;二是要随随出,想吟就吟;三是音情并茂,韵味十足。

其实吟诵的根并不是一般说的古诗词文,而是传统蒙学【注】经典。传统蒙学的本意在于播种于心,求其日后自己发芽,用经典打底,扎根在童心之内,故所读所诵必为精挑细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中华文明,日积月累,不断生发,产生了众多的人文经典。多且文字繁难的经典,须经过中介的智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这个转化的结果,便是各种蒙学教材的诞生。于是,中华经典 的核心思想化作朗朗上口的韵读文字,随着熟诵、吟诵渗入人心。

古人把作诗称之为吟咏情性",诗在性情里,把诗从情性里吟咏出来,即为诗。而诗的鉴赏,则是从相反方向进行,靠吟咏作出来的诗,还须回到声音里体会。所以,吟咏的作用,不单是所谓语言的艺术问题,或艺术的审美问题,最根本的是它内涵着传统的性情

                                 (选自2013329《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蒙学,即蒙馆,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

1.关于吟诵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吟诵是传统文化、古典诗词不可或缺的一种美的表现形式,有其独特内涵。

B.吟诵,其意既可指吟,也可指诵,就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诵读。

C.大陆吟诵的叫法,把吟和诵组合在一起,提醒人们吟是从诵之中来的。

D.台湾吟唱,是从吟读中随意生发出的不受固定乐谱约束的自由唱。

2.对于吟诵具有独特的文化和艺术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音变迁中有不变的因素,我国一些方言中还保留了某些中古语音的特征。

B.儿童吟诵精选出来的好书好文好诗,播种经典求其日后自己发芽

C.中华经典的核心思想凭借蒙学教材化作韵读文字,通过吟诵渗入人心。

D.鉴赏诗歌要反向而行,通过吟咏(诵)在声音中体会其情感美和艺术美。

3.下列表述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我们不能吟诵出原汁原味古调的原因就是数千年的语音变迁使正宗古音已不存在。

B.吟诵比较简便的分类为诵、唱和吟,这三类可以分别看做基础、结果和升华。

C.今人学吟诵,一要吟出自己的调,二要想吟就吟,三要有声有情,韵味十足。

D.吟咏(诵)不是语言的艺术,也不是审美的艺术,而是内涵着传统性情的艺术。

 

1.D 2.A 3.C 【解析】 1. 试题分析:D原文讲的是“自然生发”而非“随意生发”。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B。 2. 试题分析:此项所谈为语音变迁,与文化和艺术内涵无关。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A原因有二,语音变迁,古音不存只是其中之一;B“诵,唱和吟”顺序错,与原文不符;D从原文最后一句来看,“吟咏(诵)”最根本的作用是涵养传统性情,但它同时又是语言的艺术和审美的艺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前世今生。(《红楼梦》)

B.爱斯梅拉达是个美丽而纯洁善良的法国女郎,当她看到加西莫多在受刑台上干渴难耐的情形时,毫不计较加西莫多相貌的丑陋并已经曾经劫持过自己,走上刑台,大声质问围观的人为什么不给他水喝,并拿起水壶给他喂水。(《巴黎圣母院》)

C.曹操是一个奸雄,他的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他既有雄才大略,又残暴不仁,是一个政治野心家。这与历史上的真实曹操是不能混同的。(《三国演义》)

D是《论语》一书中宣扬的一种道德观念,包括了恭、宽、信、敏、惠、智、勇、忠、恕、孝、悌等内容,其核心是人与人的相亲相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则是实行的重要方法。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学创作离不开技巧和形式,但是,它又不仅仅是技巧和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发挥文学对文明进步、社会进步的作用

技巧再高超,形式再华丽

没有对人的心灵的震撼和提升

也只能使作品停留在悦耳悦目的初级阶段

文学更核心的力量和价值来源于它所提供的精神内涵

而不能悦心悦意”“悦神悦志

A①④⑥②③⑤    B②③④⑥⑤①

C③④⑥②①⑤        D⑤③②④⑥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贝多芬的一生,创作了不少钢琴变奏曲,甚至可以说,变奏曲这种形式是通过贝多芬的艺术实践才日益发展和成熟的。

B11241055分,贵州盘南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响水煤矿发生一起瓦斯爆炸事故。26日中午,救援人员找到最后一名遇难矿工遗体,至此,此次事故共造成23人死亡。

C.唐玄奘不辞劳苦去西天取经,心中自始至终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佛能够解救普天下所有的芸芸众生。

D.美国国务卿希拉里410在华盛顿与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举行会晤后对记者表示,朝鲜若真的实施发射计划,美国将在安理会寻求对朝鲜采取适当行动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乔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的雕塑精品。

B.我们正不遗余力地建设和谐社会。但何为和谐,人们的认识并不一致。在我看来,只有人心向背的和谐,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C.张老师的家离学校较远,足足有七八华里,但他每天上下班却都是安步当车,健步如飞,也倒练就了一身好筋骨。

D.到半夜,历时一年多的长篇小说终于脱稿了,他踌躇满志地摸着胡子,长长地松了口气。

 

查看答案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     赋与     惩前毙后     桀骜不驯

B.福份     陷阱     关怀备至     暗渡陈仓

C.荫庇     攻讦     浮想联翩     李代桃僵

D勖勉     纹眉     以逸待劳     仗义执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