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古刹(chà) 衣袂(mèi) 解甲归...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古chà)    衣mèi)    甲归田(xiè)   夜雪初

B届(yìng)   沱(pāng)   一针见xuè)   前后恭(

C窃(piāo)   弱(cán)    兔起落()   沐猴而guān

D弹(xiàn)   水(lǎo)    花惹草(niān)  水摸鱼(hún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A.解读jiě,B应读yīng ,血读xiě,C孱读chán ,冠读guàn。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星期六放假,高二学生小明准备和父母去郊游。出门前,小明看到阳光金灿灿的,望望天色,不像有雨的样子,就想把久未见阳光的衣物拿到露天阳台去曝晒。妈妈说,天气预报说今天有阵雨。

阳光真好,阵雨又似乎悬在头顶。小明犹豫了。

每个人面对机会、选择,需要作出决定时,恐怕都难免犹豫。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些著名的人物,假如他们正在你就中学读书,拟参加北京大学特长生招生考试,请你以校长的名义,为其中一人写一段推荐语。(要求:略去称呼语和落款,不要出现学校的真实名称,不少于60个字。)(6分)

备选人物:王羲之   王维    李白     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轼    王安石

 

查看答案

按要求完成下面题目。

1.请在下列关联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3个,分别填入句子的空格中。(3分)

不仅    不是    而且    而是    因为    但是

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___,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这种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    ___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        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2.《必修二》中的一些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两句话。要求: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句式一致;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词语:小石头山      快哉亭     超然台    滕王阁     赤壁 

例句:蜀道。你的天梯石栈,你的畏途巉岩,你的峥嵘崔嵬,不正好激发起我的凌云的壮志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陈光标再上央视访谈

一亿元和一张证书,我选后者

58日晚央视播出的《面对面》专访中,陈光标讲述了自己的慈善之路。从1998年正式开始慈善之路后,陈光标目前已经获得了1500多张各类证书。陈光标并不掩饰自己对荣誉的渴求,他坦言道:如果在一亿元和一张证书之间选择,我肯定会选择后者。

陈光标告诉记者,从1998年开始,他正式开始了慈善之路。那年我做企业赚了二十多万,我拿出三万元救助了安徽一个重病的孩子。第二年又盈利时,我捐款修建了一条4.8公里的公路。

2003年,陈光标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其慈善事业也越做越大。据42岁的陈光标介绍,自己多年来进行慈善活动的票据一直保留着。在陈光标提供的一个账本里,记载了其从1998年到2010年所捐赠的累积14.13亿元款物。

面对整齐摆放的各类荣誉证书,陈光标依旧高调。这些都是我用正当渠道获得的,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对我来说,一亿元可能很快就花掉了,而证书却是永久的。喜欢荣誉又不是什么坏事,勋章不是用来锁在柜子里的,而是用来展示的。

人总要有个良心,不能乱说话

此前被媒体质疑慈善注水时,陈光标公司所在的黄埔防震减灾培训中心、陈光标老家所修建的公益农贸市场及老年活动中心的归属问题,一度成为媒体关注和质疑的焦点。

陈光标介绍说,自己的公司虽然在黄埔防震减灾培训中心办公,但该中心是其用合理合法的手段购得,并没有以慈善的名义向政府圈地。在陈光标看来,这栋楼属于慈善公益楼多年来已经免费培训了三万人,我做的这个产业就是慈善产业。等到将来裸捐后,我会把它捐出去。

……

央视记者采访时还发现,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的土地使用权人也并非陈光标,而是泗洪县西南岗老年活动中心。在老年活动中心内,一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称陈光标每年都会给他们送钱,并且从未收过费用,人总要有个良心,不能乱说话。

我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

此前,陈光标来到灾区或者贫困地区发放现金的举动,被称为暴力慈善。当晚节目中,当记者问有没有考虑将来不再采取这种现金派发的方式进行慈善时,陈光标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到:那些孩子在医院看病,没钱就要出院,看到这种情况,我不能不去救吧?我必须要拿现金给他。

20109月,陈光标高调宣称将裸捐,自此,他又多了一个称号中国裸捐第一人,这一举动也在企业界带来了不小的震惊。对此,陈光标表示:这么多年来,我走过了那么多的贫困地区,我看过那么多老百姓需要帮助,我心里面着急,有很多企业家口袋里的钱太多太多,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这个钱分配得更好呢?在陈光标看来,某种意义上自己的裸捐,会给更多人带来幸福。社会说我作秀也好,不理解也好,他们不能真正理解我陈光标的心。我真的就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想回报社会。

记者了解到,被疑慈善注水一事,不仅给陈光标本人,也给陈光标家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陈光标的母亲面对镜头更是老泪纵横:我们现在劝他改了,劝他要低调,不能像原来那样。

在节目最后,陈光标也首次承认自己正在调整,我听见我父母哭,听到夫人孩子哭,我也想哭。但我还是劝孩子要以爸爸为骄傲和自豪。一边说,陈光标一边笑着抹去眼泪。

我慈善有点过于急躁了。面对记者,陈光标首次坦言,当时我没有考虑那么多。我只考虑,只要我自己拿出真金白银来,让社会去更关注慈善。但他同时表示,在将来有可能发生的一些自然灾害中,人们还会看到陈光标在现场的身影,一定会,不会改变,绝对不会改变。

2011年华龙网,有删节)

1.如何理解一边说,陈光标一边笑着抹去眼泪。这句话?(4分)

2.陈光标有哪些值得赞赏、肯定的个性?简要举例说明。(5分)

3.陈光标的高调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引人质疑,试结合本文评价陈光标的高调。(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

把栏杆拍遍

梁衡

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词为业,成为大诗词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也注定了他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

应该说,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象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他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比如这首著名的《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军旅诗人卢纶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他这样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

他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撒大漠,马革裹尸的。但是南渡后他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只能热泪横流。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水龙吟》)

谁能懂得他这个游子,实际上是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他登临建康赏心亭时所作。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挥刀纵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

辛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不同,是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忠臣,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总忘不了他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形象。

说到辛词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有人说辛词也婉约,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但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辛词中的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又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我常想,要为辛弃疾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把栏杆拍遍。他一生大都是在被抛弃的感叹与无奈中度过的。当权者不使之为官,却为他准备了锤炼思想和艺术的反面环境。他被九蒸九晒,水煮油炸,千锤百炼。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敲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既然这股能量一不能化作刀枪之力,二不能化作施政之策,便只有一股脑地注入诗词,化作诗词。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词人之道。终于被他修炼到连叹一口气,也是一首好词了。

1.作品以把栏杆拍遍为题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4分)

2.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分点回答。(5分)

3.本文的介绍足以使你认可他(辛弃疾)的词及他这个人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吗?请作简述。(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