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灾难新闻摄影与人文关怀

人类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人类与严酷的自然.与人类自身弱点搏斗的历史。社会上发生的种种悲剧,都是人类前进中的艰难的足迹,它是人类发展历史的证明。新闻摄影必须正视这些悲剧事件,用相机记录下来,以不让历史留下空白。灾难新闻摄影的这一历史使命,在中外一些杰出的新闻摄影工作者的实践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被称为战争摄影的绝唱的罗伯特?卡帕是在越南战场采访时触雷身亡的。他身亡前拍摄的最后一张照片是《越南的悲剧》,表现的是越南南旬公墓里,两个妇女埋葬自己家人的情景。他的照片,流露出对恶的憎恨与对苦难的恻隐之心,歌颂了以生命抗击侵略与强暴的人民,这是卡帕追求和平与人道的心声,也是人文关怀精神的流露。

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沟通情况、监测环境、组织激励等。灾难新闻摄影的画面固然要真实反映灾难场面及受灾者的困境,但也应有助于恢复、重建被灾害破坏的精神世界,唤起人们的主体意识,重新激发起人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折射出在灾难中闪光.升华的人性。

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而将灾害的血腥.恐怖和悲惨不加选择地展览在受众面前,使受众感到不安、甚至厌恶。例如,有张相片反映的是美国越战期间一位七十三岁的越南老和尚在西贡街头自焚,以抗议政府宗教政策的情景,引起了争议。另一组引起观众反感的照片是关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一位财政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开枪自杀的情景。从掏出枪到开枪自杀,整个过程持续了仅二十一秒钟。该录像在电视台播出后,愤怒的家长投诉说,在大人转换频道前孩子们看到了整个自杀过程。

中国新闻摄影界在这方面同样有成功的例证,也有令人遗憾的败笔。如19991124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后,广州某报在1126头版头条刊出被冲到海滩上的遇难者尸体,残肢断体,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

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记者的主要职责是报道新闻,当其他方面,如公民道德与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发生冲突时,他们就面临着一个两难境地。西方记者认为自己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他们认为记者只不过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去制止.鼓励或改变某个新闻事实。对此,即使西方公众也迷惑不解,有时甚至义愤不已,因为公众认为记者应先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而不是仅用冷冰冰的镜头对着他们,否则,岂不是成了一部摄影机器?哪里还有做人的起码道德?其实,有良知的记者内心深处又何尝不是充满困惑?如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获得者.南非记者卡特,因获奖照片引起的舆论压力而自杀身亡,这是灾难背后的灾难,它给灾难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令人深思,亦令人警醒。

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不过问题远非如此简单,如果我们进一步往深处想,我们会发现一些令人迷惑不解之处,就以西贡街头和尚自焚的照片为例,当时摄影记者如果按照一般的道德要求,先救人,那么必将错过最佳拍摄时机,甚至拍不出这种惊心动魄.引起大众关注与思考的照片。要知道,这张照片曾引起巨大反响,使人们关注到西贡政府对宗教的高压政策,促进了问题的解决。从深远的意义上讲,摄影记者这种见死不救的冷酷,如果是为了让问题的严重性曝光,避免类似悲剧大面积地发生,那么,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

1.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意思的两项是(    )(5分)

A.用相机记录人类发展历史中的悲剧事件,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一大历史使命。

B.灾难新闻摄影固然应真实反映灾难,但也应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生存意志和抗争勇气。

C.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必然会忽略和放弃人文关怀,会令观众不安甚至厌恶。

D.西方摄影记者有时会面临职业道德和公民道德的冲突,从而陷入两难境地。

E.记者的职责是报道新闻,是中立的旁观者,不应该卷入他们所报道的新闻事件中去。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罗伯特?卡帕的《越南的悲剧》虽然反映出战争的严酷和惨烈的一面,但也昭示战争无法剥夺人们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的天性。

B.广州某报对山东烟台大舜号海难血淋淋的报道,没有顾及受众的感受,是相关记者追求轰动效应想出名所致。

C.获得1994年度普利策最佳新闻摄影奖的南非记者卡特,是因为自己的选择和做法不被公众理解和接受而自杀身亡的。

D.新闻记者既是新闻专业工作者,也是社会大众中的普通一员。新闻记者的行为举止,必须符合  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

3.你认为造成灾难新闻摄影缺乏人文关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章概括。(4分)

4.2012123,美国纽约皇后区一座地铁站内,一名患有精神病的黑人男子将一名原本素不相识的58岁的韩裔男子推下站台。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当时正在等车,他抓拍到了韩裔男子扒住站台的照片。(最终该男子被列车撞死。)4日,这张照片登上了报纸头版,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请根据文意,评析该摄影师的行为。(4分)

 

1.CE 2.A 3.(1) 灾难新闻摄影必须具有通过相机为历史记录下悲剧事件的历史使命。(2) 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看到的是事件背后的轰动效应而忽略了受众的感受。(3) 新闻记者在有些情况下会为了履行报道新闻的主要职责而无法兼顾公民道德。(答对一点1分,三点四分)(意思对即可。) 4.①面临先救人还是先拍照的矛盾时,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选择了先拍照,失去了挽救该男子的机会;②阿巴斯的履行了他作为新闻记者的职责,但是他的行为不符合社会公共道德;③阿巴斯拍的这张照片或许能引起民众对公共安全的思考,但是以牺牲一个无辜的生命为代价,是不适当的,违背了社会公共道德。 【解析】 1. 试题分析:可根据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进行辨识,做出取舍。C项“如果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由第3段可知,应为“过分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E项表述不符合作者观点,由第5段可知,表述为西方记者的观点。所以选CE。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B项推断不合理,由第三段可知,“记者想出名”于文无据;C项表述不全面,由第四段可知,卡特的死亡也与自己内心的困惑有关;D项,由第六段可知,作者认为“问题远非如此简单”,“这种冷酷究竟应怎样评价,还值得深入探讨”。所以选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此题在文章中有提示性的语句,可以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加以整理概括即可。如文章第第三四两段中,“在面对灾难场面时,有些新闻摄影者更多的是看到了它背后的轰动效应,以至于不顾灾难生存者其亲友及广大读者的切身感受,”“显然缺乏对受众人文关怀的精神,或者说丧失了人文关怀。”体现的是灾难新闻摄影的价值的想法与丧失人文关怀的现实的冲突;第五段“西方的摄影记者在面对有些灾难场面时,会发现自己的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发生冲突”可概括为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的冲突。第六段“一般的看法是,做新闻重要,但做人更重要。”可概括为做新闻重要与做人重要的冲突。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此题可根据文章中对摄影记者在面对灾难场面时面临的几个冲突,要结合着摄影记者乌玛尔•阿巴斯的行为,从职业角色与公民道德的冲突、做新闻重要与做人重要的冲突角度来分析作答。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为欢几何?__________,良有以也。(李白《春夜宴诸从弟桃李园序》)

4.有志与力,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1.这首诗描写一幅深秋山水田园图,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3)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之谓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姜氏惊:使……受了惊吓

B请于武公亟:急切

C.缮甲兵,卒乘 具:准备

D.公之故,且告之悔    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先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夫天地者,万物逆旅也

B.大叔又收贰为己邑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C.公入赋   太山崩于前不见

D是之谓乎孰能讥之乎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3分)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庄公有孝心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况,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弄权之际,何其洒脱;获罪之时,纤毫分明。薄熙来案的宣判是警示:有贪必肃,有腐必惩,不管官有多大,权有多重,一样难逃法律制裁。

B.曾一手捧红凤姐、郭美美的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被刑拘,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污染了网络环境,被网友们戏称水军首领

C.中国国防部在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依据美国和欧洲情报机构最新出具的一份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叙利亚政府军在此次冲突中确实使用了化学武器,并且这一做法很可能得到叙政府高层官员指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