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9分)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潺湲:(chányuán水慢慢流动的样子。接舆:春秋时楚国狂人,诗中借指裴迪。

1.这首诗描写一幅深秋山水田园图,请结合首联和颈联,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4分)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颔联简要分析。(3)

 

1.水落石出的寒秋,时近黄昏,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山间泉水不停地潺潺作响,渡头夕阳欲落,村落炊烟初升。(3分)诗歌通过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静谧的图景。 2.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闲适快乐。(1分)柴门之外,诗人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寒山泉水,看落日、墟里孤烟,安逸之神态、潇洒之闲情跃然纸上。(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诗歌中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意象词,感悟诗歌中深秋和谐静谧的意境,再运用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对诗句进行描述即可,如“寒山转苍翠”,“寒”可联想到“寒秋”,“苍翠”写山色,故可联想到“寒秋山色变得苍翠”;以此类推即可。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可在整体感悟诗歌意境的基础上,结合着关键词来体会诗人情感,如颔联“柴门”表现了诗人隐居山野;“临风”“听蝉”表现了诗人悠闲快乐;综合起来就可以答出“作者隐居田园的闲适快乐”。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生,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他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日: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君之羲。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颖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颖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是之谓乎?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寤生,姜氏惊:使……受了惊吓

B请于武公亟:急切

C.缮甲兵,卒乘 具:准备

D.公之故,且告之悔    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先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夫天地者,万物逆旅也

B.大叔又收贰为己邑料大王士卒足当项王乎

C.公入赋   太山崩于前不见

D是之谓乎孰能讥之乎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B.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D.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4.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公出生时难产,惊吓过其母姜氏,因此姜氏不喜欢他,而喜欢另一个儿子共叔段,并企图篡位未遂,但最后庄公包容了姜氏的过错,母子和好。

B.共叔段身为京城大叔,贪得无厌,修治城郭,集结兵力,修守战备,企图偷袭郑都,多行不义,结果众叛亲离,落荒而逃。

C.庄公采取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满足其弟共叔段部分欲望,置其于不仁不义之地,说明庄公老谋深算。

D.庄公粉碎共叔段的阴谋后,发誓有生之年不再与其母相见,但后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说明庄公有妇人之仁。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3分)

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遂而相见,其谁曰不然?(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庄公有孝心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况,也可引用原文(3分)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是四则遗失启事的主要内容,其中表达通顺、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本人昨天在体育馆遗失一副红色羽毛球球拍,您若及时联系鄙人,不胜感激之至。

B.昨日本人不慎丢失《随想录》一书于阅览室,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谢谢哟。

C.本人昨日在图书馆不慎丢失黑色眼镜一副,希望拾得者与我联系,不胜感激。

D.昨日本人遗失饭卡于学校饮食服务中心,肯请拾者高抬贵手交还,万分感激。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弄权之际,何其洒脱;获罪之时,纤毫分明。薄熙来案的宣判是警示:有贪必肃,有腐必惩,不管官有多大,权有多重,一样难逃法律制裁。

B.曾一手捧红凤姐、郭美美的网络红人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人被刑拘,他们的行为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还污染了网络环境,被网友们戏称水军首领

C.中国国防部在白皮书中表示,中国将坚定不移的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D.依据美国和欧洲情报机构最新出具的一份初步评估结果显示,叙利亚政府军在此次冲突中确实使用了化学武器,并且这一做法很可能得到叙政府高层官员指示。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秦火火案让人深思。网络谣言滋生于阴暗的环境,是经不起真相的照射的。因此,及时公布真相,让一夜成名的造谣者一时名毁,急不可待。当然, 某些时候,真相公布后,谣言还在继续以讹传讹,真相成了孤家寡人,甚至真相与谣言相杂,混淆着视听。因此战胜网络谣言,还要在力度上下功夫。

A.滋长B.急不可待C.以讹传讹D.混淆视听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盘/    希/俩   湖/

B/命    多/间   /

C/    刀/击   见不鲜/不胜数

D/益    拔/热   火连天/如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