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①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夜死了。黑暗统治着这所大公馆。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连屋角里也似乎有极其低微的哭泣。欢乐的时期已经过去,现在是悲泣的时候了。

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那个隐秘的角落。他们悔恨,悲泣,为了这一天的浪费,为了这一天的损失,为了这一天的痛苦生活。自然,人们中间也有少数得意的人,可是他们已经满意地睡熟了。剩下那些不幸的人,失望的人在不温暖的被窝里悲泣自己的命运。无论是在白天或黑夜,世界都有两个不同的面目,为着两种不同的人而存在。

在仆婢室里,一盏瓦油灯惨淡地发出微弱的亮光,灯芯上结着一朵大灯花,垂下来,烧得发出叫声,使这间屋子更显得黑魆魆的。右边的两张木板床上睡着三十岁光景的带孙少爷的何嫂同伺候大太太的张嫂,断续地发出粗促的鼾声。在左边也有一张同样的木板床,上面睡着头发花白的老黄妈;还有一张较小的床,十六岁的婢女鸣凤坐在床沿上,痴痴地望着灯花。

照理,她辛苦了一个整天,等太太小姐都睡好了,暂时地恢复了自己身体的自由,应该早点休息才是。然而在这些日子里鸣凤似乎特别重视这些自由的时间。她要享受它们,不肯轻易把它们放过,所以她不愿意早睡。她在思索,她在回想。她在享受这种难得的清闲,没有人来打扰她,那些终日在耳边响着的命令和责骂的声音都消失了。

她跟别的人一样,白天里也戴着假面具忙碌,欢笑,这时候,在她近来所宝贵的自由时间里,她也取下了面具,打开了自己的内心,看自己的灵魂的一隅

我在这儿过了七年了,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它近来常常折磨她。七年也是一个长时期呢!她常常奇怪这七年的生活竟然这样平淡地过去了。虽然这其间流了不少的眼泪,吃了不少的打骂,但毕竟是很平常的。流眼泪和吃打骂已经成了她的平凡生活里的点缀。她认为这是无可避免的事,虽然自己不见得就愿意它来,但是来了也只好忍受。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罢。这便是她的简单的信仰,而且别人告诉她的也正是如此。

可是在她的心里另外有一种东西在作怪。她自己也不知道有这种东西存在,但是它开始活动起来了。它给她煽起了一种渴望。

我在这儿过了七年了,看看就要翻过八个年头罗!她突然感觉到这种生存的单调,心里有点难过,像那些与她同类的少女一样,开始悲叹起自己的命运来。大小姐在的时候,常常跟我谈起归宿,不晓得我将来的归宿在哪儿?她的眼前现出了一片茫茫的荒野,看不见一个光明的去处。一张熟面孔在她的眼前晃动着。要是大小姐还在的话,那么还有个关心我的人。她教我明白许多事情,又教我读书认字。她现在死了。真可怜。好人活不长!她自言自语,说到这里,泪水湿了她的眼睛。

这样的日子我不晓得还要过多久?她悲苦地问着自己。过去的情景带着恐怖回来了。她的回忆是这样开始的:七年以前:也是在下雪的时候,一个面貌凶恶的中年妇人从死了妻子的她父亲那里领走了她,送她到这个公馆里来。于是听命令,做苦事,流眼泪,吃打骂便接连地来了。这一切成了她的生活里的重要事情。平凡的,永远是如此平凡的。这其间她也曾像别的同样年纪的少女那样,做过一些美丽的梦,可是这些梦只一刹那间就过去了。冷酷、无情的现实永远站在她的面前。她也曾梦想过精美的玩具,华丽的衣服,美味的饮食和温暖的被窝,像她所服侍的小姐们所享受的那样。然而日子不停地带着她的痛苦过去了,并不曾给她带回来一点新的东西,甚至新的希望也没有。           (选自巴金《家》)

1.文章第一、二段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2.“人们躺下来,取下他们白天里戴的面具,结算这一天的总账。他们打开了自己的内心,打开了自己的灵魂的一隅’”。你在鸣凤打开的那一隅中看到了什么?(5分)

3.小说中鸣凤的心态是矛盾的,请结合小说内容,探究造成鸣凤矛盾心态的原因。(6分)

 

1.①小说第一、二段描写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1分)②描写了鸣凤身边人的生活状况。(1分)③揭示了鸣凤所处的贫富分化、阶级对立的社会环境。(1分)④为后文写鸣凤的心理活动作铺垫。(1分) 2.①她觉得,世间的一切都是由一个万能的无所不知的神明安排好了的,自己到这个地步,也是命中注定的。(2分)②同时她的心里另有一种东西在作怪,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渴望,一种潜在的抗争意识。(3分) 3.①造成她逆来顺受的原因:一是受当时宿命论的影响,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1分)二是残酷的社会现实。鸣凤从小就被卖给了高家做奴仆,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受尽了欺凌和压榨,这样的生活造成了她逆来顺受的性格。(2分)②她具有渴望美好未来的思想,一是渴望美好的生活是人之常情;(1分)二是跟随大小姐学了知识和文化,这知识和文化帮助她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使她不安于现状,渴望美好的生活。(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着环境描写的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作答,在内容上,可从交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故事背景角度作答;在结构上,可根据下文内容,从烘托人物心理活动,为下文做铺垫等角度作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选段中描写鸣凤心理活动的关键语句,可从第6到第9段中找出描写鸣凤心理活动的语句,其次对找出的语句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出鸣凤的世界观和追求。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概括出鸣凤的矛盾心态——既逆来顺受,又渴望美好生活。其次结合着文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具体描写,分析造成鸣凤性格的原因。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层级为探究F。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大众幸福学中的自由

徐 贲

幸福感是一个主客观结合的生存整体状态评估。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在他的积极心理学中提出一个幸福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大众幸福学的前五方面都可以说是包含在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中了,有效的心理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先天遗传素质的不足,是追求幸福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自己努力去实现的。只有自由关系到幸福的后天环境,需要放在一个更广大的社会环境中去理解和实现。从社会学和经济学来说, 这个大的环境是福祉,而从伦理学或哲学来说,就是好生活

从社会福祉好生活的角度来理解幸福与自由的关系,在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马蒂亚·森的《作为自由的发展》中有非常精辟的论述。阿马蒂亚·森特别关注的是,幸福到底是指什么?幸福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他认为,如果财富能在社会中能得以公正分配,财富和GDP确实是人类福祉的重要因素,因为这能提高人们的购买力。但是,财富只是手段而非目的,财富能帮助人们得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但财富本身并不是价值。

阿马蒂亚·森强调的是与人的福祉和好生活有关的发展,而不只是财富或经济能力的增长。 阿马蒂亚·森认为:发展的目标是扩展人的能力或者取得有价值功能的能力,这种能力又称为实质性自由,如长寿、经济交往、政治活动、食物安全、教育和就业的平等机会等,它们是好社会和好生活的相互联系的方面。

幸福只是福祉的一个部分,而福祉则又只是好生活的一个部分。阿马蒂亚·森提出改善人类生存状态的能力扩展理论,既不同于功利主义把幸福等同为主观的满足和快乐,也区别于市场主义把福祉简化为财富或收入的增长。他强调的是提升社会的整体自由,以帮助所有人都能获得有价值功能的能力,追求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幸福。

因此,必须把自由放到制度环境中去理解,个人的可行能力严重依赖于经济的、社会的、政治的安排。在制定适当的制度安排时,必须超越个人全面自由的基础性意义,去考虑不同类型自由的工具性作用。制度设计不仅要促进经济的繁荣,而且还要促进民主化,增强社会透明度和社会保障实效。只有全面的制度设计才能同时兼顾多向度的个人自由,自由视角下的发展才成为可能。

以扩展大多数人的自由与能力为导向的发展,它的目标与其说是提升幸福,还不如说是改善具体的社会保障制度。正如哲学教授怀特所说,毕竟,幸福的概念在一些方面相当粗糙,也太笼统;而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经常对精细的研究结果更感兴趣。他们经常想知道是那些特定的心灵状态引导人们有哪些具体行动。例如,为某个特定的候选人投票,购买某种产品,接受某种社会态度等等。为此目的,泛泛而论幸福并不是很有用处

阿马蒂亚·森是一位印度裔的经济学家,他的发展观所表述的自由与幸福的关系,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伦理。以发展能力自由来形成政策框架的趋向,也反映在《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里的人类发展指数(HDI)中。在对今天世界上人类生存处境进行评估和量化测定时,具有政策指导作用的不是笼统的幸福,而是从福祉中挑选出来的一些方面或部分。这些挑选的部分,如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社会机会不公正、环境恶化、缺乏民主和自由,由于它们与特定的发展目标有着特别密切的关系,因此是有充分理由,也是特别迫切的。                   (选自《南方周末》,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5分)

A.幸福是由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决定的。福祉和好生活关乎人们的自由,而自由关系到幸福的后天环境

B.追求幸福者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通过自身的努力完全可以改变先天遗传素质的不足,提高幸福指数。

C.虽然财富本身并不是价值,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财富得到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从而可能获得幸福。

D.制度设计和经济繁荣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社会民主反作用于制度设计。

E.幸福不等于主观的满足和快乐,也不等于财富或收入的增长,幸福还需要有一个自由的生存状态。

2.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3分)

A.阿马蒂亚·森认为,如果财富能在社会中得以公正分配,财富和GDP确实是人类福祉的重要因素。

B.哲学教授怀特认为幸福的概念太笼统,泛泛而论幸福并不是很有用处,而社会科学研究者们经常对精细的研究结果更感兴趣。

C.从福祉中挑选出来的诸如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环境恶化等在对今天世界上人类生存处境进行评估和量化测定时具有政策指导作用。

D.文章中大量引用阿马蒂亚·森及怀特的话,目的是使文章富有文采。

3.什么是幸福,文中有哪三种不同的看法?(4分)

答:                                                                                    

 

4.我们的幸福由什么决定,请结合文章列举。(4分)

答: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6分)

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3.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4.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龙宫滩

韩愈

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

奔流疑激电,惊浪似浮霜。

梦觉灯生晕,宵残雨送凉。

如何连晓语,一半是思乡。

注释: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韩愈任监察御史时,因长安附近饥旱,上书请宽免灾民租税而被贬为阳山县令。韩愈曾由阳山沿江赴连州府述职,夜宿龙王宫。

1.诗的前两联写出了龙宫滩水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2.最后一句作者说一半是思乡,那另一半是什么?试做分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险衅,夙遭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将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希冀?但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选自《文选》)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夙遭                         闵:通,此指所忧愁的事。

B 至于成立                        成立:成人自立。

C.形影相                         吊:安慰。

D.拜臣郎中                         郎中:医生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外无期功强近

项伯杀人,臣活

B.急星火

人为可讥

C.有希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臣险衅

刘日薄西山

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B.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密原是亡蜀之臣,对新建立的晋有所顾虑,他一再不应诏,违抗皇命,是他看透了官场的黑暗,想矜守名节,做一名隐士。

B.李密为了打动晋武帝,没有直陈其事,而是围绕着孝情二字,造成一个感人至深的情境,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和怜悯。

C.作者慈父早亡,母亲改嫁,自幼体弱多病,全赖祖母抚养成人;家门人丁不旺,祖母年老体弱,全靠自己侍奉汤药。

D.作者从年岁比较,说明自己正当年,感恩报国,来日方长;祖母古来稀有,风烛瓦霜,瞬息可灭。自己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

5.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3分)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分)

2)请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李密处在什么样的两难处境?(3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舍,在佛教里面就是布施的意思。                              ?否则秋天怎么会有收成呢?

所以我们在世间希望长命百岁、荣华富贵

你播没播下春种

布施,就如同尼拘陀树

首先要问问自己

种一收十,种十收百,种百可以结果千千万万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④②③⑤     D①②④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