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这种颜色甚至锁定...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

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

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

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

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

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落,有根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A①⑥④③②⑤  B③②⑤④①⑥  C④⑥①②⑤③  D③②④⑤⑥①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这段话的中心是介绍青砖及青砖文化,所以语段先从民宅的墙体说起——③②。接着介绍青砖及其颜色——⑤。由此推想到青砖及其颜色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④。最后谈到人们对青砖颜色的审美意趣——①⑥。所以选B。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重大的令人鼓舞和值得高兴的文学事件,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走向成熟、自我完善的一个象征,是当代中国文学的一个新起点。

B.只有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与全方位适应时代变化,善于把握知识经济的时代脉搏,才能使教育教学改革顺应时代发展。

C.为了确保鲍姆加特纳能以最佳姿态进入自由落体状态,穿越地球高层大气,工程师在航天服背部增加了两个固定飞翼,以便在高层大气中保护他。

D.由于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调查,凭主观想象加入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小说的感染力。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焦虑,随着社会转型的躁动,正在像幼龄化趋势下移。如今,连幼升小都已经成为要掌握攻略,让人殚精竭虑的一项工程。家长们对牛小趋之若鹜,根源固然主要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社会评价标准单一,以及社会各阶层地位大相径庭,但人民在把板子打向制度同时,是否想过,自己也正作为制度的参与者,甚至是推波助澜者,共同营造了这种有些病态的社会现象。

A.殚精竭虑            B.趋之若鹜           C.大相径庭          D.推波助澜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台          颓/年           开花/归根

B/         /工           不应求/呈堂口

C/嗽          肥/           息事/缺毋滥

D.攻/难          胡/纹           然落泪/无声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推开门,我们呼吸到了清新的空气,但也可能遭受到沙尘的袭击;推开门,我们拥有了沟通的快乐,但也可能丢失掉内心的宁静……不管怎样,我们都需要去推开那扇门,了解一个新的世界。

读过之后,你有何感想?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风 吹 稻 浪

徐晓佳

秋风终于吹弯了稻子的腰,—摇一摆,像荡秋千。

娘咧嘴笑。

是哩,稻子熟哩。要收哩!

娘就打来电话:囝,回来吧,收稻哩!

我不情愿:快毕业了,投简历找工作忙得焦头烂额,还回乡做苦力?

又不能回绝——家里只娘一人。

只得收拾一番,踏上北归的火车。

到家。檐前屋后找不见娘,却在田间稻浪里发现了。娘朝我笑着说:来了好,来了好,穗沉得要断,正等人割哩!

我心里满是忧虑:真要割稻?两亩多稻田,单靠两个人两把镰刀,割到猴年马月?

急啥?娘站在田埂上说,这么些稻,还怕割不完?你爹在的时候,他一人就给收拾利索了哩!你爹呵,插秧是只呆头鹅,割稻就是人来疯。

一阵风吹来,窸窸窣窣

我可受不了——怎么叫人受得了?我说:娘,都啥年代了,现在全都机械化,机械化插秧,机械化施肥,机械化收稻,谁还脸朝黄土背朝天傻干?告诉你,你这是典型的小农思想,听我的,叫收割机,保管比爹快。

娘脸偏一边说:啥叫收割机?我和你爹咋没听说过?

这开哪门子国际玩笑!人类都计划登陆火星了,娘竟说不知道什么是收割机!我四下张望,指着远处一台在田里工作着的收割机,说:快看,就是那个,那就是收割机,一边朝前开,一边把稻脱粒装袋。

娘低头对着稻田说:娘是啥也没见着哩,囝。

不抬眼去看,怎么看得见?

我终于有点气恼,说:娘,你肯定舍不得那几十块收割费,别顽固了,都什么年代了,该偷懒就偷懒,两亩多地靠人割怎么吃得消?

娘把手放到额头上,说:真的啥也没哩,囝。

存心不想看,怎么看得见!——娘铁了心不想看见?

我不甘心,说:娘,别心疼那几十块收割费了,现在几十块钱算个啥?不够领导抽包烟,不够老板吃顿饭,不够学生买双鞋。

娘不作声。

又一阵风吹来,稻浪汹涌澎湃。

娘还是不出声。

希望越来越渺茫了。

无奈,我只得转身朝家踱去。可以想见,我将不得不套上破外衣,戴顶烂草帽,揣把磨得锃亮如新的镰刀,然后龙虾似地弓背弯腰流血流汗地劳作。这不是我要的生活!我拼命学习,考上大学,想在城里找工作,然后买房,安家,再买车,娶妻,生子……彻彻底底变成城里人。

可眼前竟逃不掉这恼人的活儿!

我故意拖拖拉拉,磨蹭了半个多小时,才穿了那可恶的行头出门。

令我始料未及的一幕出现了:老远,一台收割机正在娘跟前的稻田里轰鸣,稻子成片消失,唯留下车轮碾过的两行干枯印迹。

我走过去,站到娘身边。娘揉着眼睛说:囝,你不晓得哩,你爹呵,插秧是只呆头鹅,割稻倒是人来疯……

秋风又一次吹来,但再也吹不起稻浪汹涌,只微微撩起娘耳边几根老发。

(选自《短小说》)

1.分析小说首段文字的手法和作用。(4分)

秋风终于吹弯了稻子的腰,—摇一摆,像荡秋千。

2. 简要概括小说的情节。(4分)

3.分析小说中母亲的形象的特点。(4分)

4.这篇小说意蕴深厚,请结合具体内容探究小说的主旨。(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