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净春深好染...

(2013·高考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

钓船归

                     贺 铸

绿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

1.鳜鱼肥三字让人联想起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________________”句 。

2.简析首句中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本词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桃花流水鳜鱼肥 2.联系“春深”“染衣”“净”字巧妙展现了暮春时节芳菲凋尽,“绿”成了自然的主色调的情景,委婉道出词人内心的纯净。 3.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他自甘淡泊,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上句“西塞山前白鹭飞”的提示可写出下句,“鳜”字易错。 试题分析: 2.“春深”点明暮春时节,令人联想到百花落尽绿叶茂盛的景象,词人写绿之“净”,正是要表现自己内心之“净”,外在景物与词人内在心灵完全契合。 试题分析: 3.词人的情感融在意象之中,“柴扉”“鳜鱼”等意象表现了田园生活的美好,抒发了词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白鸥”“钓船”等意象与隐士生活有关,结合“忘机”一词,可感受到词人甘于淡泊,以隐居为乐的情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 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醉 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

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

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 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古风(其十)

                 李 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 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送何遁山人归蜀

                       []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 杜鹃:又名子规。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安徽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秋斋独宿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秋斋独宿》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注】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韦苏州

1.两首诗中诗人的心境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