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峡 谷 阿 城 ...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峡 谷

                            阿 城

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黏汗。峡口处,倒一棵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着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靠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在柜里。

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地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一刻工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结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阳光又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下列对这篇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着力突出了它的;对四脚蛇的描写,更是以动衬静,十分生动地表现了这些特点。

B.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突出了肥汉的性格特征。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布旗上有个藏文字藏靴上一层细土,看似简单的两句话,却巧妙地暗示出人物的身份。

D.小说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经常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E.小说以的耳闻目睹为线索,描写神奇的峡谷与质朴的边民,观察细致,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2.小说中三次写到鹰,分别表现了什么意图?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中的骑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E 2.①“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强化了峡谷的荒凉僻静,为骑手的出现提供了独特的背景;②“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暗示骑手来了;③“那只鹰又出现了”,空中自由飞翔的鹰与独来独往的骑手相互比照,丰富了骑手的形象内涵。 3.①外形:相貌不凡,身体强壮,肌肉结实,有着质朴自然的力与美;②举止:一人一骑,独行于峡谷中,虽山路崎岖,但因骑术高超而从容沉稳;③性情:大口吃肉,大碗喝酒,不拘生活小节,粗犷而有野性。 4.①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峡谷是作者有意塑造的一个自然形象,与骑手一样有着重要的审美意义,所以峡谷的描写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②从形象塑造上看,峡谷是骑手的主要活动空间,所以峡谷的描写对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起着关键作用;③从艺术表现上看,峡谷的描写,使人与物有机融合,峡谷的原始沉静与骑手的孤独沉默相辅相成,互为比照映衬,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④从思想内涵上看,峡谷的描写,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原始美与生命力的赞叹之情,这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也使小说的主题更为鲜明。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概括。A.小说开篇描写峡谷,突出它的“险”、“奇”、“静”,但更是为了突出塑造骑手形象、表现骑手性格。B.无中生有。肥汉“梦一样呆着”是肥汉一向的精神面貌,并非“被骑手喝酒吃肉时的气概,以及酒后不同寻常的动作和表情所震撼”。C.细节描写正确。D.这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注重细节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并未涉及心理描写。E.对小说的行文构思、描写对象、语言和艺术风格的概括正确。 试题分析: 2.本题通过考查重要形象的作用,来考查环境描写、重要语句的作用。要找到三次写鹰的语句,根据语境来概括这些语句对环境、情节、人物的作用。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要抓住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分析。要结合文章主旨,挖掘人物神韵。 试题分析: 4.本题探讨作者的写作意图。作答时要考虑峡谷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及艺术手法的关系。要分条作答,但要结合对小说的内容理解具体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开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陈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近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了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哎哟,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道: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实叫胡安·马里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退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了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开门的是他女儿,十五六岁光景。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小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回答说,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地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沈根发译,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马里诺说影子是有独立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的描写,真实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江西卷)古诗文填空。(5题限选4)

1.____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______________,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4.______________,皆为惠连;吾人咏歌,____________(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5.爱人者,____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孟子》)

 

查看答案

(2013·高考广东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1.子曰:知者不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3.____________,江月年年望相似。__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子曰: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苏洵《六国论》)

5.______________,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______________(韦庄《菩萨蛮》)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湖南卷)古诗文默写。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 __________________,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3. ____________,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