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2013·高考天津卷)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 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

(2013·高考天津卷)欣赏漫画《玩大了》,按要求作答。

满分5 manfen5.com

1.任选一条鱼,替它写一段简短的内心独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句话说明这幅漫画的寓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要点)鱼缸内的鱼:突出自责和懊悔。鱼缸外的鱼:突出内心的悔恨和绝望。 2.寓意:做任何事,要有度,适可而止。 【解析】 试题分析:第一问,要注意所选对象处境及心理,答案要符合情境;第二问要抓住细节,联系实际,揭示寓意。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漫画寓意的能力,做这类题要读懂画面,然后揣摩画面中蕴含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下面是我国的国家节水标志,请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满分5 manfen5.com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

                           赵野木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造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中的板岩;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满分5 manfen5.com

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删改)

1.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今山水画家为什么要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请结合文意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

                        杨 芳

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自1915年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

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她旋转得眼花缭乱。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

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

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人们不得而知。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

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定影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

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

“(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味的话剧。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

1990年,正读研究生的张耀杰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二三十年代的杂志。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剧作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

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

只是这种情趣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页。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书中写道。

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住宅区。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

而如今,这里则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种着柳树和杨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

(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

【注】 王文显(1886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第段说温源宁用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一语描述王文显上课的情形,写出了他严肃、枯燥的授课特点。

B.第段引用《梦里京华》对大小老婆争宠的生动描写,目的是为了突出袁世凯称帝的荒谬,说明王文显的剧作别有一番幽默。

C.王文显的话剧作品文字饶有情趣,值得细细品味;他追求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不尽吻合,其作品透露出一定的人文情怀。

D.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王文显旧居周边的环境与情景,营造了肃杀悲凉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王文显的深切怀念与沉痛哀悼。

E那一种遥远的幽默意味深长,遥远既指王文显的喜剧已少有人知,也指王文显式的幽默在如今的文学作品中已不多见。

2.文章已有《梦里京华》一例,为何还要例举《委曲求全》?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含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定和[]是个音乐迷

                         沈从文

①“定和是个音乐迷,这句话从亲友口中说出时,包含了一种温暖的爱,而且说明定和为人与他一群姐妹兄弟性情癖好的稍稍游离。

我初次见定和还是民国二十年以前。他正在美专学习图案画,对于照相特别发生兴趣。可是图案画在中国,提倡者既不知从中国的铜玉木石和丝毛织物艺术品参考取法,又缺少用欧美精美图案作底子,且当时作用仅限于供应上海商业市场商品标志的需要,无前途可想而知。照相又只是从光影分配布置中见巧的艺术,其艺虽巧,学成亦不甚困难。蕴藏于定和生命中的特长,即那点混合了忧郁幻想与奔放热忱而为一,对艺术几乎近于宗教虔敬的情绪,欲消纳它,转移它,当然只有用无固定性音符捕捉热烈而缥缈观念、重新组织加以表现的音乐,方可见功。定和因此就改学了音乐。这过程实由着迷开始,音乐迷的称呼即由此而来。

二十六年春天,有位常走江湖的西洋朋友从上海过北平旅行时,他告诉我认识了一个朋友,这人名张定和。认识以后从名姓上才想起一定是我的亲戚,这位西洋朋友说,定和身上的可爱处就是那点超越功利世故的单纯气质,他觉得这是当时中国青年少有的气质。他们那时一同住在法租界霞飞路附近一条马路上,各据一小房,比邻对窗,原本不相识。西洋朋友虽热爱人生,可不惯在已够骚乱的上海弄堂房子中从耳朵浸入西洋古典音乐。定和却刚好买来一个廉价收音机,又借来个留声机,把两种刺激耳膜的玩意儿,终日轮流开放,闹得个神经质的朋友简直要神经衰弱。最不能使洋先生原谅的,也许还是定和午夜以后还在窗边手舞足蹈的狂态:一脑子古怪欲迸而未迸的狂态。这个有修养的老洋人真上了火,皱了个八字眉摇头说:,艺术家,你难道当真已经和地球那边有些人一样,为音乐着了迷吗?过不久,他们在法租界的小饭馆同吃饭时,偶然有了说话的机会,一谈天,才知道定和原来当真是个音乐迷。肖邦、巴赫、莫扎特,或这位或那位,总之,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他的可爱处就是那点狂与痴混合作成的无可比拟的忠诚,简直是病入膏肓,不可救药。这位久住中国的洋先生说:这性格太可爱了。我就想不到十五岁就玩政治、二十岁就吃政治饭的早熟的中国青年中,还有你这么一个天真烂漫的人!从此他们成了好朋友。

九年前的八月二十一,上海战事正十分激烈。定和担心他的乐谱会丧失,抱了一堆不值钱的物事,由上海回到苏州家中。看看家中那一房子旧书,那几大箱旧画,以及那些老式大皮箱中的世传的珍贵古玩、貂褂狐裘,觉得不拘是什么,都在战争中无意义,存在或遗失,对于他都无多关系。临走时,只是抱了那一捆沉甸甸的旧乐谱,上路向后方跑。苏州,合肥,武汉,一直跑到重庆,知道音乐迷的资格还存在,方才停住放了心。身边除了一堆使个人发迷的乐谱外一无所有,好,那就啃乐谱吧,于是在国立戏剧学校教音乐了。这就是他后来作曲和近十年话剧发生重要关联的原因。过不久,他又离开了剧校,转入重庆中央广播电台,任作曲专员,定期将新作的抒情歌曲,或与战争时事有关的新歌曲,由电台广播。

在困难的局面下,对伟大文学能产生如何作用,我不免感到困惑——可是却保留一点希望,即文学或其他艺术,尤其是最容易与年青生命结合的音乐,此一时或彼一时,将依然能激发一些人做人的勇气和信心,使之对一切不良现实所形成的信仰敢于怀疑,承认以外还知否定,于明日将来接受更大挫败时,始终不至于随便倒下或退逃躲避。这点希望使我想起音乐迷三个字的庄严意义。定和的年龄刚过青年而转入壮年时代,过去的_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选自《沈从文全集》,有删改)

【注】 定和,即张定和,著名作曲家,沈从文夫人张兆和的三弟。

1.本文第段介绍与定和初见时的情形,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1)凡是地球另外一边那些会用五线谱先迷住了自己一生,又迷住了世界一世纪半世纪的人物,早已把定和征服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去的既已证明了迷的收获,而他自然不会即以当前成就自限,还能作更庄严持久的跋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③④段通过哪些方面的内容表现定和对音乐的痴迷?请作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定和追求音乐的经历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