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①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堂堂书阵百重关

王充闾

现代文学观念认为,文学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使读者拉开心理距离,能够为读者提供一种契合其文化心态的情境或者思想。假如有一天,你拿起先前酷爱的一部作品重读,却发现它已经了无新意,也就是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这说明在你的心目中它的生命力已经开始枯萎,它已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

其实,读书本身也是一种自我发现,是在唤醒自己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一切能够使心灵发生震撼的、产生重大影响的,都应是一种心理的共鸣和内在的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无论是写作还是阅读,善于思索都是至关重要的。鲁迅说过,没有悲哀和思索的地方,就没有文学。有人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学者未必就是思想者。思想的自觉,是学者最高的自觉。有些书的作者很聪明,有才气,文章也流光溢彩,可就是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读过之后获益无多。同样,作为读者也应该善于思索。读书应该善于提问题,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我曾写过一首七绝,描绘读书犯险历难的情态:缒幽探险苦般般,夜半劳思入睡艰。设问存疑挥战帜,堂堂书阵百重关。

长时期以来,人们将读书、学习的基点定在掌握知识上,知识就是力量成为公认的真理。知识当然重要,但更值得珍视的,是人生智慧、哲学感悟。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信息好比是矿砂,是所有容易获得或不易获得的事物、事实、认识的总和,可供人们据以分析与参考;知识是人们把大量的事实与认识的矿粉投入熔炉之后,提炼与组合而成的可供使用的材料。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是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科目、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而智慧则是在生命体验、哲学感悟的基础上,经过升华了的知识,它是知识的灵魂,是统率知识的。知识关乎事物,充其量只是学问,而智慧关乎人生,它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属于哲学层次。智慧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在读书、思考中,悟性是至关重要的,但有了知识不一定就能具备悟性。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观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因此,智慧总是与内在生命感悟和创造性思维有关,知识则未必。智慧是指能够把知识、感受转化为创造性的特殊能力。我国记录哈雷彗星的出现,始于春秋时代的公元前613年,一直到清末1910年,两千余年从未间断过,总共出现过31次。这可以称作世界的唯一。但是,记是记了,却没有人对它进行思索、研究,不知道这出现了31次的彗星竟然是同一个。到了公元1875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没有掌握这份天文记录的情况下,只是依照牛顿的引力定律,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每隔76年回归到太阳身边一次。可见,信息、知识重要,而运用知识、从知识出发使之成为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古希腊哲人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关键在于能否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思考重在找到一个准确的、独特的视角。其实,哲学研索本身就是一种视角的选择,视角不同,阐释出来的道理就完全不同。

1.下列对于读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文学观念认为,读书有利于读者近距离感悟文学的生命力,接受作品提供的那种契合自我文化心态的情感或思想。

B.从某种角度说,读书有助于唤醒读者自身本已存在但还处于沉睡状态的思想意识。可视为一条便捷的自我发现的途径。

C.读书应善于思索,读者应该善于提出问题,在阅读中寻找话题,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处于一种鲜明的研究状态。

D.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计算出了彗星的轨道,预言了它出现的周期,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重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大部分知识都是专门知识,只有化作对生命的一种关照能力时,它才能变成智慧。

B.智慧关乎人生,落脚于指引生活方向、人生道路,是哲学的生活化、实际化。

C.哲学研索重在选择一个准确独特的思考视角,进行完全不同的思考与阐释。

D.信息、知识与智慧,知识、智慧与哲学,这是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的概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者重读那些不能给出新的审美期待的作品会觉得了无新意,再也拉不开那段心理距离,说明这些文学作品的生命力在读者心目中已经开始枯萎了。

B.相对于提倡作家学者化,实际上更应倡导作家成为思想者,因为有些书的作者虽然很聪明,有才气,但其作品思想含量不足,精神内涵空虚。

C.具备悟性,人们可以更有效地进行阅读思考,把大量的对事实实物的认识的总和加以析、提炼和组合,形成可供自己参考、使用的材料。

D.赫拉克利特说博学不能使人智慧,只有提高关于某一领域、某一程序、某种思想方法、价值准则等方面的认识,使之专门化,才能成为智慧。

 

1.D 2.D 3.D 【解析】试题分析: 1.“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认真读书比掌握信息本身更为重要”理解有误,这个事例从正面说明智慧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2.“两组内涵完全不相容”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信息、知识与智慧,三者处于不同的层次”。 3.对语意重点的理解、分析有误。根据原文中第⑤段中的信息,博学成为智慧,其关键在于使知识、学问由死变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梅花绝句(其三)

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请围绕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两句诗的意境和情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要求:(1)借鉴朱自清《荷塘月色》中以景衬情的表达技巧,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2)描写生动形象,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柳宗元的诗使读者对诗人的游踪历历在目,清晰可感,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否则的话,二百多年后的苏轼何以慨然知其所以乐而忘其在数百年之外也

B.在当代中国画坛,吴冠中大名鼎鼎,有《当代中国最贵画家》之称,这可不是浪得虚名,他的长江万里图2010年拍出了5 712万元人民币的天价。

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D.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据世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最新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动物园总数至少有900家以上。

B.然而,PM2.5纳入标准并不意味万事大吉、从此民众不受微尘污染之害。凶手露出真容只是第一步,如何缉凶才是最关键的。

C.昨天,在老年人健康咨询会上,专家推荐了一套早春养生方案,都是简单易行的方法,行动起来,健康长寿不是梦。

D4050岁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正处在事业在爬坡,健康在滑坡阶段,压力过大是容易导致突然猝死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随着人事制度的不断完善,机关事业单位中尸位素餐的现象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有很大的转变。

B.荆山之巅的大禹雕像头戴栉风沐雨的斗笠,手握开山挖河的神锸,脚踏兴风作浪的蛟龙,再现了他与洪水搏斗的雄姿。

C.在向高考冲刺的几个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

D.他善于读书,常常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

汪为胜

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的辩证关系。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描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道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在他看来,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的境地、的境地、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他喜好南方轻墨淡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古代先贤很智慧的地方就是,认为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所发出之处并不是脑,而是心得思维。老子以气入手探讨万物起源,庄子讲人之生为气,人之存为气,达到最高境界亦为气。故而,宋代苏轼提出士人画主张,认为绘画应取其意气所到。倪瓒所提到的逸气说,与苏轼的观点皆受道学的影响,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明董其昌受儒、道、禅思想影响很重,他的山水画论文常用古典哲学相喻,他笔下的山水,构图力求抓住这一特性,总是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以披麻用笔,轻松、柔和,毫无觚棱钩角刻露之痕,这是道家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思想作用的结果。他用墨虚淡、柔和、软秀,也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影响下的结果。

中国山水画的核心思想是哲学精神,这是前人用智慧为我们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需要认真研究。倘若我们鄙之弃之,遗失殆尽,未来中国画的发展将会失去中国精神,成为没有核的泡沫气体,我们将为之付出代价。

(选自2013228《美术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影响中国山水画的哲学精神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首次用哲学眼光来审视山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的创作主张。

B.老子认为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道的化生,本性相同,这成为后世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

C.庄子认为春夏秋冬、南北山水的景物都可以自由组合,这是一种把事实表象内化为精神山水的思想观念。

D.哲学精神在古代许多山水画大师的创作中都有体现,所以历代画论都有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

2.对相关画家创作特点的认识,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浩是用老庄哲学精神创作山水画的开创者,他的创作以山水寓意道的法则和规律,强调在绘画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B.董源深受道家出世思想影响,他笔下的江南山水,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风格平淡天真,有浓厚的高隐成分。

C.郭熙认为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才能渐入”“”“的境地,精神世界方可升华,这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D.董其昌的山水画构图强调,近处坡岸丛林,中景山峦草屋,远景高峰危岩,用笔轻松、柔和,这是道家思想作用的结果。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老子、庄子都对极为推崇,他们的主张体现了古代先贤认为心得思维产生于人的情感、智理、知觉记忆这一智慧。

B.宋代文人画家颇受道家思想影响,苏轼提出的士人画就是一种写实性山水画作,表现出文人画家精神净化之美的审美心理建构。

C.中国古代山水画用笔轻松、柔和,用墨虚淡、软秀,这是道、禅提倡的柔、弱、虚、淡、不争、处下对创造者影响的结果。

D.哲学精神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山水画中国精神的灵魂,今天的创作如果抛弃这一传统,一味求新求变,后果难以想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