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桃花记
[明]陈继儒
南城独当阳,城下多栽桃花。花得阳气及水色,太是秾华。居民以细榆软柳编篱缉墙,花间菜畦,绾结相错如绣。
余以花朝后一日,呼陈山人父子,暖酒提小榼,同胡安甫、宋宾之、孟直夫渡河梁,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推户闯入,见一老翁,具鸡黍饷客。余辈冲筵前索酒,请移酒花下。老翁愕视,恭谨如命。余亦不通姓字,便从花板酒杯①,老饕一番。复攀桃枝,坐花丛中,以藏钩输赢为上下②,五六人从红雨中作活辘轳,又如孤猿狂鸟,探叶窥果,惟愁枝脆耳。日暮乃散。是日也,老翁以花朝为生辰,余于酒后作歌赠之,谓翁明日请坐卮脯为寿。
十四日,余与希周、直夫、叔意挈酒榼,甫出关路,途得伯灵、子犹,拉同往,又遇袁长史披鹤氅入城中,长史得我辈看花消息,遂相与返至桃花溪。至则田先生方握锄理草根,见余辈,便更衣冠出肃客。客方散踞石上,而安甫、宾之、箕仲父子俱挈酒榼佐之。董、徐、何三君从城上窥见,色为动,复踉跄下城,又以酒及鲜笋、蛤蜊佐之。是时,不速而会者凡十八人,田先生之子归骈为十九。榼十一,酒七八壶觞。酒屈兴信,花醉客醒,方苦瓶罍相耻,忽城头以长绠缒酒一樽送城下,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余辈大喜,赏为韵士。时人各为队,队各为戏。长史、伯灵角智局上。纷纷诸子,饱毒空拳,主人发短耳长,龙钟言笑。时酒沥尚余,乃从花篱外要路客,不问生熟妍丑,以一杯酒浇入口中,以一枝桃花簪入发角:人人得大欢喜吉祥而去。日暮鸟倦,余亦言旋,皆以月影中抱持,而顾视纱巾缥袖,大都酒花、花瓣而已。
昔陶征君以避秦数语输写心事借桃源为寓言非有真桃源也今桃花近在城齿无一人为花作津梁传之好事者。自余问津后,花下数日间,便尔成蹊。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几人摧折如怒风甚雨,至使一片赤霞,阑珊狼藉?则小人于桃花一公案,可谓功罪半之矣。
[注] ①花板酒杯:即梨花杯,以形似花瓣而得名。②藏钩:古代的一种博戏。《艺经》:“义阳腊日饮祭之后,叟妪儿童分为藏钩之戏,分为二曹以交(较)胜负。”钩,为博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便更衣冠出肃客 肃:迎接
B.酒屈兴信 信:舒展,伸张
C.余亦言旋 旋:回家
D.第赏花护花者 第:次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余以花朝后一日
以八千岁为春
B.色为动
请以赵王城为秦王寿
C.客则文卿、直卿兄弟是也
则与斗卮酒
D.乃从花篱外要路客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
A.在花朝后一日,作者偕同五位友人,闯入一位陌生老人家中,见到他已准备了饭菜,便入内大吃一顿,老人虽愕然,仍热情款待,作者等人大快朵颐、嬉戏玩闹,极为尽兴,最后作歌送给老人,权当寿礼。
B.十四日,作者与十八位友人一起在田先生家中欢聚,席间,众好友畅饮美酒、饕餮美食、黑白纵横。酒酣耳热之际,还开起了路人的玩笑,度过了异常愉快的一天。
C.本文记叙作者城郊赏桃花之“乐”,寄寓爱花、赏花、护花不易之意。结尾把花与人、花与社会联系起来,笔墨虽然依旧轻灵,但心情已经沉重。
D.陈继儒的作品多直抒胸臆,表达任心自适的感情,这篇《游桃花记》更是贯彻了他“文以自娱”的主张。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到渔家
张 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1.首联、颔联描绘出渔家怎样的生活情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颈联与尾联所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试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当疼痛发作,他就采用自己的“压迫止痛法”——用茶壶盖、烟嘴、玻璃球、牙刷把……顶住疼痛部位。
B.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能不能像影片中那位女法官那样秉公断案,尽快解决问题?
C.以前可能因为年龄小,不知道珍惜时间,现在我才体会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真正含意。
D.“真不是和你说着玩儿,”洪民一本正经地说,“如果你能出山,咱们一起想办法,这事准能完成”。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被称为“最美富二代”的周江疆不顾个人安危,义无反顾地两次冲入火海救人,最终救出楼内10名员工成功脱险,自己却不幸遇难。
B.据中国政府网公布,我国将设立疾病应急救助基金,救助发生急重危伤病、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确或无力支付相应费用在中国境内的患者。
C.民政部最近提出,要鼓励生态安葬、鼓励经营性公墓、开辟生态公益墓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骨灰安葬,引导群众摒弃硬质墓穴和墓志等。
D.法国《89街》的一篇文章说,虽然莫言是中国的官方作家,但他的创作是自由的,他的作品内容是丰富的,作品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是理所当然的。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1959年首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到199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隆重开幕,弹指之间,已是半个世纪,全运会见证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
B.如果发生贸易摩擦后总是退缩的话,那只会导致贸易伙伴国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更加有恃无恐,从而会挑起更多对华贸易纠纷。
C.经过不懈努力,中国在预防和治理腐败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腐败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止,中国公众对反腐败的满意程度不断提高。
D.养老险保费较高,选择不当,很容易成为经济负担。因此,专家指出:选择养老险,要点之一就是量入为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阳羡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B.引为右长史 引:引荐
C.各使效伎艺 效:仿效
D.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 以:因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俭勇于直谏的一组是( )
①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 ②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③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④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 ⑤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 ⑥臣无所解,唯知诵书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便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诵了《封禅书》。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先例办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