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给“沙发漫游”下定义。(不超过30字)(3分)
近年来,“沙发漫游”(Couch Surfing)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逐渐受到经济拮据的青年人的青睐。沙发漫游者会加入专门的网站,并尽可能多地提供他们的个人信息,从而在那些愿意为他们提供免费住宿的会员家里打地铺或者睡沙发,或跟他们换房旅游。这类网站通常会通过安全认证程序,比如核实姓名和地址,推荐和担保某位会员为可靠房主或房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还大自然以蓝天青山碧水是所有环保人士的共同心声,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温室效应、土地沙化、水源污染……等不断加剧,使环境日益恶化。
B.各种与动物相关的疾病频繁爆发,促使人类进行反思:我们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动物到底是什么关系,该如何相处。
C.战国时期,孟子劝说齐宣王要“与民同乐”,实行“仁政”。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统一天下,如“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孟子》)”。
D.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和地方对城市建设投入的人力、财力、物力,都是空前的。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俄罗斯媒体称,习近平的此次访问应当确定中俄之间的新型关系,谋求得到俄罗斯的原料资源。中国一旦与西方关系恶化,俄罗斯即便不伸出援手,也会保持中立。
B.少打电话,不乱捐赠,甚至是不炒作、不煽情,从满腔热忱到理性冷静,网民心态日渐成熟,又何尝不是中国社会前行的缩影?
C.在中国房价高耸的同时,拥有几十套住房的“房爷”“房姐”不断浮出水面,中国民众的神经被强烈刺激着,除了在网上激烈地宣泄愤怒外,却别无他法。
D.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舌尖上的中国》以富有草根气息的语调,把中国饮食文化讲述得栩栩如生,这既让国人兴奋不已,也向世界发出了一张“中国名片”。
B.欧洲多国经济长期低增长、高支出、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经积羽沉舟,对这一制度进行的每项改革都遇到极大的公众阻力,举步维艰。
C.据悉,“泉城美食节”将于本月底举行,消息一经披露,“美食家”们闻风而动,争先恐后地赶到济南,意欲大快朵颐。
D. “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追溯 联袂 咏叹调 开源截流
B.更叠 嗔怪 贴标签 毋庸讳言
C.震撼 遨游 座右铭 钟灵毓秀
D.敕造 希冀 试金石 攻城掠地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唐诗里有一个主要的声音,是说人在这个世界里要善待自己,要不负此生,不虚此生。
以诗仙李白为例子。我常常想,中国文化中有李白这个词语,真是一个美妙的亮点。如果说别人尽十分气、十分才,即是尽气尽才的生命,而李白是尽二十分、三十分。李白一生,集侠客、仙道、流浪汉、酒徒、书生、诗人于一身,超量付出了才与气。尽才尽气的表现,现代人的说法就是自由。自由有两种:一是积极自由,即充分实现自己生命的美好;二是消极自由,即不受外来力量的束缚。积极自由在李白身上好像有光有热要燃烧,有不能自已的生命力。李白的消极自由表现在鄙弃权贵、笑傲王侯上,“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中国知识人中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束的一个典型。
杜甫是一个厚字,结实地扎根在地上。他最后死在回中原的船上,伏在船上写诗说:“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中国唐代诗学的两座主峰,一个是天的精神,一个是大地的精神,真实做人、积极用世,不管他们有没有建立什么功业,他们的生命总是活得有声有色、有光有热。他们对于他们的时代、社会,是尽心、尽气、尽才的,他们并没有从他们的时代得到什么,但是他们的时代却因为他们的存在而伟大。
唐代第二线的大诗人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都是做人做事有担当的诗人。韩愈一生最精彩的是谏佛骨,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柳宗元一生最突出的是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被贬谪后不屈身降志。白居易的最亮点是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让诗歌文学产生了社会良心的作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李商隐与杜牧都是才华盖世的士人。他们压抑的才华得不到实现,才成全了他们美丽的诗歌。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诗歌,正是他们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证明。所以我们可以说,唐代的第一流的诗人,个个都是要拿出自己生命的美好。
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兴寄风骨、诗史精神、歌诗合为事而作等,都反映了诗人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精神。大家会问,你说的是盛唐精神吧?那么晚唐呢,不是都有点气脉衰败了吗?跟盛唐比,晚唐是不够尽气了。但是不要忘记,晚唐诗人让尽才的生命精神突显出来了。所以,从初盛唐尽气的生命到中晚唐尽才尽情的生命精神,其实仍然是善待生命、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文化精神的表现。唐诗背后有一个秘密,有一种很深的精神气质,就是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1.下列有关文中“尽才尽气”的说法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所谓“尽才尽气”,就是超量地付出才与气,也就是追求现代人所说的绝对自由。
B.李白的消极自由包括他的最能自尊自爱、最不受拘束,不能算作尽才尽气的表现。
C.无论是初盛唐的诗歌,还是中晚唐的诗歌,都表现出了“尽才尽气”的生命精神。
D.唐诗尽气尽才的精神,就是高扬人性美好,不负此生、不虚此生的时代集体意识。
2.下列理解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3分)( )
A.唐代第一流的诗人是李白和杜甫,第二流的诗人是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商隐、杜牧等人。
B.韩愈“谏佛骨”,柳宗元参与政治革新,白居易领导新乐府运动,这些活动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文学。
C.与韩柳、白居易相比,李商隐和杜牧的才华受到压抑,一生中没有“亮点”,他们并没有“尽才”。
D.盛唐诗人活得“尽气”,而晚唐就有点气脉衰败,但晚唐诗人还是突显了“尽才”的生命精神。
3.结合文章和自身,简要谈谈在现代社会该如何“尽才尽气”。(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