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悚然 发轫 挖墙角 绵里藏针 B.膨胀...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悚然 发轫 挖墙角 绵里藏针

B膨胀  脉搏  舶来品  蛛丝蚂迹

C蛰伏  冒然  捅娄子  声名鹊起

D瓦楞  撤销  掉书袋  要言不烦

 

D 【解析】 试题分析:A.“角”应为“脚”; B.“蚂”应为“马”;C.“冒”应为“贸”。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面前人的力量总显得渺小、微弱而人类征服自然的冲动又从不会停止。因此无论是人类童年的神话还是今天的幻想冥冥之中总会出现的概念。之所以出现而不出现就是因为人类认识到自身力量有限故寄希望于超乎人甚至超乎自然的上。这样借助神力既可表现出人类的一种希望、一种寄托,也可以产生心理上的一种平衡、一种慰藉,而对自身能力的认识也更近乎客观。

于是,在渺小的人和伟大的自然面前,人类便凭借自己创造的神取得了跟自然对抗的和谐。但这种和谐表现在人的主观理念上、表现在文学作品中,便有了不同的内涵:西方的神主宰人类的命运,中国的神被人主宰着或被人的意念支配着。由此产生了两种不同的风格:在中国作品中,人的气魄、精神被表现得登峰造极,大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之神力——愚公最终“移”走了山;精卫一直填海不已,其成功已势在必然。而西方作品中,人就显得格外渺小、微弱了,《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在自然面前总是逆来顺受、任其摆布而无能为力——老人出海仍无功而返。但作为自然的征服者,却从不敢也从没有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尽管这种力量很微,在很多的时候都要付出极大的代价甚至失去生命,他们仍不会屈从命运,仍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向自然宣战。正如《老人与海》中老渔夫所说:“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也就是说,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中国作品看重神力,以浪漫主义的手法给人以鼓舞,充满了乐观、自信;西方作品看重人力,探求神力,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给人类提出一个严峻的课题。但我们读后却不感到悲观,反而会继承一种精神,产生出一种莫名的冲动和很强的征服欲。

西方的“神”主宰着人的命运,因此,西方人看重个人的力量;中国的“神”被人主宰,因此,中国人看重对外物的利用。被神主宰的,总探求自身的解放,故探索永远不会停止,人类自身也不断地在自然面前获得一定的自由。幻想主宰神的,在意念上总是胜利者,故不去或很少去探索,人也总会受制于自然而得不到解放。看重个人力量者,认为一切成功都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因此遇事多从主观方面找原因,以通过自我的调整和努力获得对自然的驾驭。他每走一步,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都是一种启示,都有助于今后的努力——这种人比较自信,不看重外界因素的影响,“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自我奋斗是这种思维的外化。

在征服自然的行动上,西方多出于一种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有节、有度,不太合常理但符合实情,有很强的现实性;中国多缘于感性认识上的一种理论,没有什么限制,虽有道理却不符合实际,有很大的盲目性。因此,西方人务实,崇尚实干,重物质财富的创造;中国人务虚,崇尚清淡,看重精神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后果如何,重态度而轻能力。西方人尊重科学,崇尚理性;中国人崇拜迷信,强调感情。由此而产生不同的人才:西方出现了许多脚踏实地的实业家、科学家,中国却培养出一大批夸夸其谈而不着边际的空想家,使我们至今仍蒙受其害。

(有删改)

1.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

A在自然面前人的力量虽显得渺小但人类从来不会屈服于自然。

B《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和《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都是由神帮助而取胜。

C中国人看重神力西方人探求神力但都是通过自我努力驾驭自然。

D名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是东方人重视利用外物的表现。

2.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

A以往的神话和今天的幻想都突出了的力量人类借助神力表现出自己的希望和寄托。

B精卫填海、愚公移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是都有主宰自然、扭转乾坤的神力。

C圣地亚哥在不断地同自然抗争中最终获得了全胜在自然面前从未停止过自己探索的脚步。

D中国产生一大批空想家是因为中国人崇拜神力看重外物和精神的作用却不相信自己。

3.从文学作品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西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原文简要概括。(5)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如果你是一位记者要去采访某位专家请根据下列专家的回答补写出你所提出的问题。(要求:语言得体简明通顺)(4)

记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家: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重要的文学奖项但并非代表着世界文学的最高水平作为一个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也受到一些诟病。比如受到西方中心主义与冷战思维的影响遗漏了托尔斯泰、乔伊斯等文学大师。在具体的评选过程中以翻译文章评选世界各国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也存在着先天不足。尽管如此莫言获奖对于当代中国文学来说却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意义。自1980年开始,“走向世界一直是中国文学的梦想中国作家心中普遍存在着诺贝尔情结。莫言获奖或许有助于中国文学舒缓这一焦虑,也可以让我们更从容地审视1980年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道路重新思考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

 

查看答案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试仿照下面的示例,在备选人物中选择一个对象,根据备选人物的相关特点拟写一副对联。(4)

示例:(苏武)汉臣持节牧北海鸿雁捎书回故乡。

备选人物:李白 杜甫 李清照 文天祥 鲁迅 朱自清

选择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出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A古装电视连续剧《大唐女巡按》从独特细腻的视角出发塑造了谢瑶环等女官形象自从在广东卫视播放以来备受观众追捧堪称女刑侦专家。

B专家提示:一旦发现高热、呼吸困难者应及时送诊;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能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C进入2013,“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引起了媒体及公众的广泛关注杭州等诸多城市针对行人闯红灯等违法行为已开展专项整治活动。

D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传统无疑与它的文化的形成、发展密不可分而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横向的积累与创新也离不开纵向的沟通与借鉴。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受从众心理影响二是违反了规则被抓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刻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而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A调侃     

B罚不当罪

C不齿

D忧心忡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