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乡村英文

韩少功

玉梅是一个热心女人,与左邻右舍处得很热闹。她家门前有一块泥坪,遇到邻家的金花来借坪晒谷,二话没说,满口答应,让出了一片明净的场地。她还兴冲冲地忙前忙后,将自家的大堂屋腾空,以便傍晚时就近收谷入门,避开露水和雾气,好第二天再晒。

不料第二天一大早,她就立在坪前高声叫骂。先是骂鸡:养不亲的货呵,吃了老娘的谷,还要上灶拉屎怎么的?就不怕老娘扭断你颈根拔你的毛?接着骂狗:你贱不贱?老娘请你来了吗?老娘下了红帖,还是发了轿子?你三尺厚的脸皮赖在这里,有本事就死回去发你的瘟呵!最后还骂到树上的鸟:你这老不死的贼!你上偷瓜下偷菜,偷惯了一双爪子还贼喊捉贼。有本事你就到法院去告,叫十八路人马来抓呵。阴计烂肚的,算哪门本事?……

她骂得鸡飞狗跳日月无光。远处的金花听得心疑,脸渐渐拉长了,上前来问:“玉梅姐,你骂谁呢?”

玉梅没好气地说:谁心中有鬼就是骂谁!

……没什么人得罪你吧?

谁得罪了谁知道!

这就等于把话挑明了把脸撕破了。

金花扭歪了一张脸咚咚咚地大步离去叫来了帮手把稻谷搬走。她的尖声也在篱笆那边隐隐传来:“……以为没有她一块坪我就只能糠拌饭吗?神经病脑膜炎一大早踩了猪粪吧?

手中的一位私下问玉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原来,这天早上天气不错,玉梅打算帮那妖婆子搬谷入坪摊晒,一心做点好事。却发现谷堆上画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顿时就气炸了肺:呸,什么意思呵?留暗号不就是防贼吗?留在她家屋里不就是防她吗?怕她认出来,居然不写汉字,还写成了英文,就是电视上那种洋字码!

冤仇就这样结下了。金花事后不承认什么暗号声称对方血口喷人居然诬陷她写洋字码!天地良心她要是写得了洋文还会嫁进这个倒霉的八溪峒还会嫁给一个烂瓦匠还会黑汗横流地晒谷?……但因为谷堆已散谷堆上到底有没有英文暗号,真相已没法澄清了。一些妇人曾经想从中调解,但最后只能摇头作罢。

据玉梅说,那贼婆子曾经送给她一条花裤子,说她个子矮一点,穿着正合身。她当时还满心欢喜,现在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安什么好心,不就是嘲笑她的个头矮,要当众揭她的疮疤吗?

玉梅还说那贼婆子曾经约她进城去看戏抢先掏钱给她买了车票和戏票。她当时还心怀感激现在也算是想明白了:那哪是什么看戏?不就是要显摆娘家有人发了财并且让她沾光要当众给她难堪吗?

往事历历在目件件滴血桩桩迸泪眼下都被玉梅想得恍然大悟。两家非但断了往来连鸡鸭也不再互访。

…………

数日以后,住在山坳里的公公找来了,什么话也不说,要玉梅跟着走一趟。她来到了公公家的谷仓,顺着老人的手看去,发现那里的谷堆表面也有一些弯弯曲曲的沟痕,与她不久前见到的完全一样。谷仓前有两三只地鳖虫,大概是爬过谷堆的,留下沟痕,已被踩死了,散发出一种刺鼻的酸腥味。

公公嘟囔了一句,听不太清楚。

但媳妇捂住嘴,愣住了,冒出一张大红脸。

她低着头回了家。去菜园里锄草,顺手把金花家的两块地也锄了。去扎稻草人赶鸟,顺手在金花家的田边也戳了一个。

但金花没见到这一切,而且她那扇门一直紧,悄无声息。玉梅事后才得知,收完稻谷后,金花就外出打工了,去了很远的北方。

第二年,金花没有回来。

第三年,金花还是没有回来。

第四年的一天,人们悄悄传说,可怜的金花姑娘回不来了,不久前在一次工厂的火灾中不幸遇难。丈夫怕她婆婆和女儿伤心,迟迟没有说破。不过,她女儿后来上学时骑的那辆红色跑车,玉梅知道,大家也知道——是用一个女人的赔命钱买的。女儿不知道这个来由,骑车飞驰时经常放声大笑。

(选自《新民晚报》有改动)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小说的人物语言描写形象生动口语化。玉梅在坪前的指桑骂槐和金花在篱笆那边的尖声回击其语言都有浓郁的乡村气息。

B小说先写英文事件爆发后通过帮手的询问交代事件原委。这样安排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加了悬念使情节具有波澜。

C小说插叙花裤看戏这两件往事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它使玉梅对金花的误解加深两人的关系更加不可调和。

D玉梅的公公是个明理而又寡言的长者。他的出现激化了矛盾冲突,在玉梅的内心掀起波澜,也促使小说的情节发生逆转。

E面对公公的嘟囔玉梅欲辩不能只好捂住嘴。她在那儿仔细思量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于是为之脸红。

2.小说着重刻画了玉梅哪些方面的性格品质?请结合情节加以概括。(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认为小说的最后三段可以删去。删与不删你认为哪一种更好?请说明理由。(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E(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2.①情节:借坪晒谷。性格:热心助人。②情节:发现“英文”。性格:耿直泼辣。③情节:公公释疑。性格:知错能改。(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一:不删更好。理由:①更突出玉梅没能及时道歉的愧疚之情;②将人物置于更大的社会背景中,使作品的内涵更为丰富;(或:使主题更为深刻)③以金花女儿的大笑衬托哀情,更能扣动读者心弦;④出人意料,耐人寻味。示例二:删了更好。理由:①不节外生枝,主题更加集中;②金花什么时候回来?玉梅能不能得到她的谅解?这是小说留下的悬念,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③让玉梅留下遗憾,更能引发读者思索。(观点1分。理由5分,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D.“激化了矛盾冲突”有误,应是缓和或解决了矛盾冲突。E.“欲辩不能”有误,应是恍然大悟后为之震惊,因而“捂住嘴”;“愣”在那儿主要表现的是玉梅的尴尬。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概括。小说中人物的个性品质是通过情节而表现的,因此,即使题目没有要求“结合情节”,考生答题时也要从情节出发去概括人物形象,否则就有可能无中生有。 试题分析: 3.本题实质是考查对小说情节安排的理解。考虑情节设置的合理与否,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着眼:一是看与前后文情节的关联,二是看表现人物形象的功能,三是看表现主题的作用。本题中,最后三段叙写了金花外出打工遇难的情节,与前文玉梅知道真相、想要道歉的情节有着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在小说中没有明写,因此,从情节和表现人物的角度看,最后三段删与不删都有理由的。但从小说主题的角度看,这一情节的存在,可以使有关人际和谐、改正错误等主题得到更清楚的体现,有利于引导人们多角度思考小说的社会价值。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曹操用程昱之计骗徐庶来曹营。徐庶归曹后徐母因不屈于曹操而被其缢死徐庶安葬了母亲。曹操亲自前来祭奠并送来祭礼徐庶坚决不受。后来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三国演义》)

B赵伯韬派人散播流言说吴荪甫组建的银行将不按时付息鼓动存户提款。吴荪甫贴出告示告知存户凡在半个月内要提取没到期的款子,可以特别通融,利息照日子算,从而扑灭了流言。(《子夜》)

C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祖父为防止他再参加学生运动让觉新管着他。觉慧为了不给觉新添麻烦决定假意屈服。(《家》)

D弗比斯与爱斯梅拉达幽会弗罗洛暗中跟踪当看到他们两人亲热时他妒火中烧用尖刀刺伤了弗比斯打晕了爱斯梅拉达然后跳窗而逃。巡夜的兵卒紧紧围住爱斯梅拉达都说是她刺伤了弗比斯。(《巴黎圣母院》)

E葛朗台阴森森的老房子年久失修楼梯踏级都被虫蛀坏了女仆差点摔了跤他还怪她不挑结实的地方落脚;每一顿饭吃的食物每一天要点的蜡烛他都亲自分发一点儿也不能多。(《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据报道2012年的双十一淘宝网的销售额高达191亿元这让人们再度惊叹网络购物的庞大需求与电商的迅猛发展。但在这背后诸如商品货不对板、货品与宣传的图片不一致、服务态度差、缺乏实体购物的体验感与生活味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在人们面前。在未来的消费生活中实体店与网络电商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自然引发了人们不同的思考。

对于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你是怎么理解的?请选取一个角度阐述你的看法。(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从下面的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个性化医疗下定义。(3)

个性化医疗是一种更加个性化、准确的治疗方案。

个性化医疗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的副作用。

这种治疗方案在诊断阶段就明晰患者基因。

这种治疗方案给患者明确服用药物的剂量和治疗时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

新剧中宝钗偏瘦没有面若银盘之感__________________但是宝钗在原著中就是比较丰盈的堂堂的贵族家的千金竟然养得和病秧子林妹妹一样面无血色怪哉怪哉。

A虽说古代的审美倾向于胖

B虽说现在的审美倾向于瘦

C古今的审美倾向虽然不同

D既然现在的审美倾向于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竹子为什么会开花

师傅越来越性急了大棍和小柱都有这种感觉虽然师傅没有对他们发过火教他们识别草药也很耐心。可大棍和小柱还是感觉到师傅的性子越来越急恨不得两个徒弟几天之内把所有的草药知识全学会。其实两个徒弟都学得很卖劲。

师傅是草药郎中一头白发满脸皱纹原来直挺的腰背已显佝偻。他有一手绝活专治疑难杂症医院治不好的顽疾他几副草药就能让顽疾断根千里外的患者都慕名而来。他平时很少把方子示人,采药一个人去山里采,配药一个人在屋里配,再聪明的患者也搞不清他到底用了什么药。他家的祖传秘方,从不传给外人。可师傅的儿子不想继承他的衣钵。师傅的儿子是名大学生,对草药没有半点兴趣。师傅就毅然决定,把祖传医术传给外人,大棍和小柱就成了他的徒弟。每天,他都要把徒弟带到山上,采下一味一味的草药,给他们讲病理,谈药性,教他们如何对症下药。

现在,师傅又带着两位徒弟,在山里转来转去。

正是盛夏季节,白花花的日光灼在身上,像被烈火炙着,汗珠滋滋冒出。师傅的衣服全湿透了,粗重的喘息比风扇还响,喘得大棍和小柱心里十分难受。师傅,回家去吧,转久了会中暑的。

师傅瞪了他们一眼,像要发脾气,见大棍和小柱都怯怯地闪开眼光,才没有把脾气发出来,只是轻轻地叹了口气,说,不在山里转,怎么认得草药?

两人连连点头,师傅说得有道理,草药长在山野,上山才能认得,关在屋子里是学不会的。他们不再劝师傅回家了,跟着师傅转来转去。转到了一片竹林前。竹林郁郁葱葱,青翠欲滴,在白花花的阳光里碧波一样荡漾。

师傅在一块岩石上坐下来,望着竹林出神。等喘息平稳了些,看着两位徒弟问,你们认得多少种草药了?

大棍说我已认得一百多种。

小柱说我也认得这么多。

两人都有点沾沾自喜。

师傅却眉头紧蹙,面孔板得铁紧,语气里透出不满,说,世上的草药好几万种,认得一百多种就满足了?

两位徒弟垂下头去。

师傅意识到自己的话重了点又把语气缓和下来问大棍治疗毒蛇咬伤用哪几味草药?

大棍想也没想噼里啪啦地回答如行云流水十分顺畅。

师傅又问小柱无名肿毒怎么识别?哪些草药疗效最佳?

小柱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逐一回答声音不高却有条理一二三四滴水不漏。

师傅满脸皱纹里绽开了一丝笑容瞬即又吝啬地收了回去望着两位徒弟说你们要卖劲学习我死了就不能教你们了。

大棍说,师傅怎么会死,活一百二十岁都不成问题。小柱也说,师傅寿比南山,永远不会死的。

师傅摇了摇头,说,世上哪有不死的人?竹子也会开花。说着抬起头来,望着前面的竹林,眼里织出神往。

子怎么会开花?小柱奇怪地问着,视线落在竹林上,心里充满了疑惑。他长这么大了,从来没见过竹子开花,师傅怎么说竹子会开花呢?他期待地望着师傅,想得到师傅的解释。师傅却站起来了,带着他们向更高的山上爬去。

小柱的意识却还没离开竹子开花,扯扯大棍,问,你听说过吗,竹子也会开花?

大棍望着竹林手在头上挠着挠着挠着就记起了什么,说,我听我爹说过,竹子会开花。

你爹告诉过你吗,竹子为什么会开花?小柱好奇地追问。

大棍眯细眼睛,把爹对他说过的话,一字一句地讲给小柱听:天大旱了,地下水干了,竹子晓得自己活不长了,就拼出全身精力,挤出全部养分,开花,结籽,让籽落到地上,等到大旱过去,竹子又长出来了,又是一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小柱瞪圆了眼睛。原来竹子也有灵性,大限临头时拼命开花,为的是延续家族生命。

大棍的眼睛也瞪圆了,望着师傅的背影,神情突然有点慌乱。小柱,师傅他……

师傅他什么?小柱莫明其妙。

大棍压低了声音,说,我俩没跟他以前,师傅去医院看过病,回来后就急忙收了我俩做徒弟,莫非师傅……大棍不敢说下去,两眼望着竹林。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小说写师傅的儿子不想继承衣钵隐含作者对年轻一代不能继承传统传统医术后继无人的担忧。

B.“师傅对大棍和小柱两位徒弟期望很高他言传身教耐心传授祖传医术严格要求徒弟堪称良师。

C.大棍和小柱虽然个性不同,但都勤奋好学,淳朴厚道,敬重“师傅”,最终也都得到了“师傅”的认可。

D小说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手法刻画师傅塑造了一位医术高明、宅心仁厚的草药郎中形象。

E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主要叙述师傅带徒上山学药一事情节虽不复杂但却能引人深思。

2.小说中提到一片竹林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说莫非师傅……大棍不敢说下去两眼望着竹林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