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母亲解梦 韦如辉 弟弟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母亲解梦

韦如辉

弟弟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慌里慌张从厨房里跑来的妈妈说我又做梦了。

若是霞光初现太阳即将跳出来母亲会让弟弟将梗阻在喉咙里的话说出来。若是阴天下雨根本不可能见到阳光,母亲会想尽办法阻止弟弟把话说下去。

弟弟觉得母亲十分诡秘。

有诗曰:有梦不祥,来到西墙,日光一照,百事无妨。母亲用这首通俗易懂的打油诗教导弟弟,还列举自古至今的一些与人有碍的典型事例警示弟弟。在母亲的嘴里,有大量的事实足以让弟弟把梦憋在心里,脸色发青。至于母亲说的那首诗和那些事例,有多少科学依据,无人考证。

我厌恶弟弟老做梦。母亲护着弟弟,说,老大,你懂什么?

我无法理解母亲的解释,母亲说,你还小,不懂,有的时候梦是反的。

反正我不太信,而且已经读了几年的书,觉得弟弟无知不可怕,可怕的是母亲也跟着无知。

其后弟弟的一个梦,让我信了,甚至感到十分巨大的可怕,像孤魂野鬼一样游走在我们家里。

弟弟憋了几天才说出自己的一个梦。弟弟梦见父亲骑着高头大马披红

戴花娶新纳妾哩。

母亲那几天尤其郁闷即使温暖的阳光妩媚地照耀也融化不了她冰冻三尺的脸色。

父亲终于从他自如行走十一年的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一条腿。

弟弟再说做梦的时候母亲紧张得如临大敌。

那件事之后弟弟似乎长大了懂事了轻易不对母亲说又做梦了。

有一天弟弟又做梦了。

弟弟说梦见一群人抬着棺材向他走来,无论怎么躲,就是躲不开。垂头丧气的弟弟说着那个不祥的梦,眼眶里溢满泪水。

母亲竟然有意想不到的兴奋。她高声朗气地冲着东方升起的太阳喊,好梦!老韦家就要扬眉吐气了。看到我们可疑的目光,她接着说,棺即是官,材即是财。看来我们家要有当官的,也要有发财的。

母亲的解梦似乎真的应验了。之后的岁月,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不但如愿以偿地上了大学,而且官运亨通,几乎两三年就上一个台阶。弟弟做生意赚得盆满钵溢,数着数着票子就喊累了。

我和弟弟都很忙,整天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甚至连给母亲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母亲经常给我们打电话。母亲在电话那头喋喋不休,突然会问,你们没做梦?对于母亲莫名其妙的问题,我们常常不以为然。母亲却说,自己做梦了。母亲做的什么梦?我们没时间问,也没时间听。母亲好像十分失望,总是唉声叹气地挂上电话。

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无数次接她进城,她要么拒绝,要么偶尔来一次,就火急火燎往乡下,留也留不住。家里那些鸡啊鸭啊猫啊狗啊,是她一生永远的牵挂。母亲牵挂的肯定还有别的什么,母亲不愿说,当儿子的也不好多问。

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和弟弟才能像模像样地陪伴她老人家一两天。

母亲此时十分高兴,虽然身体渐渐老去,但总能焕发出短暂的活力。她房前屋后忙里忙外,空闲下来常对我们炫耀她那对梦的研究成果。比如火是财,水是命。比如瓜果就是有结果,开花就是烟消云散。也就是说,梦大都是反的,正的极少。

唠叨完自己的研究成果,母亲会将身子侧过去,谨慎地问弟弟做了什么梦。弟弟绘声绘色地说做了什么什么梦。我也会郑重其事地告诉母亲,做梦了,怎么跟弟弟一样喜欢做梦了呢?母亲把身子扭过来,老大,你做梦了?做的什么梦?我像弟弟一样绘声绘色地说做了什么什么梦。我说的梦虽然与弟弟的梦情节不同,但是非常符合母亲解梦的规律。

母亲听着听着笑了,笑着笑着睡着了。母亲一头华发,睡姿十分安详。

(选自《小说月刊》2012年第7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母亲在阴天下雨时会阻止弟弟把梦说下去因为在她看来做不祥的梦要等太阳出来一照灾厄才会消散。

B.“厌恶弟弟说他做梦也不信母亲解梦这是因为始终认为母亲对梦的认识和理解很无知、愚昧。

C在母亲看来父亲从脚手架上摔下来折了腿是弟弟的梦造成的所以以后弟弟再说做梦母亲都会很紧张。

D这篇小说叙写了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解梦的故事体现了一个为孩子着想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家庭的母亲形象。

E小说的标题《母亲解梦》既是贯穿小说的线索又暗示了小说的主题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情怀的理解。

2.小说开头写弟弟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是说他做梦有什么作用?(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结尾写我与弟弟陪伴母亲过节的情节有什么好处?请从情节、主题和创作技巧等角度中任选两个角度简要探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C(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2.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②为后面“母亲解梦”的情节做铺垫。(或:埋下“母亲解梦”情节发展的线索)(答对一点给2分。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即可) 3.示例:①儿子回家听母亲解梦、给母亲说梦,实际上是儿子理解、关爱母亲,对母亲尽孝心的体现。②只有逢年过节才陪伴母亲,是前面“我和弟弟都很忙”这一情节的自然发展,借此表达了作者想让母亲享受天伦之乐的美好愿望,深化了小说主题。③这种结局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一方面它符合人们阅读小说以寄托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心理需求特点,同时也符合我们传统的民族审美习惯。(每点3分,答对两点即可。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B.“‘我’始终认为母亲对梦的认识和理解很无知、愚昧”说法有误,“我”只是无法理解,“愚昧”一说缺少原文依据;C.“是弟弟的梦造成的”缺少原文依据,母亲并没有认为父亲摔折了腿是弟弟的梦造成的。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开头所写的内容,在小说要素中属于“情节”,其主要作用是与前后情节呼应,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暗示主题等,在本文中,后两个答题点不能自圆其说,因此,答案的重点是与后文情节的呼应作用。另外,由于本句在小说开头第一句,还可以考虑“引起阅读兴趣”这一方面的作用。 试题分析: 3.本题要求从小说情节、主题、技巧等角度评价结尾的作用,考查点与前一题类似。情节作用上是呼应前文,这一点相对容易作答。主题作用方面,主要有点明题旨,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有寄托美好祝愿,传达“正能量”的作用。至于创作技巧方面,参考答案没有涉及,严格讲,这一结尾并没有运用独特的技巧手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不料竹斋又是这一手!大事却坏在他手里!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是吴荪甫在接到公债市场失败的电话时的所思所想。竹斋这一手的是杜竹斋乘吴荪甫孤注一掷压低价格之时大量买进公债。(《子夜》)

B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此段话是魏国大将陆逊大胜刘备之后见临江有乱石堆内含杀气寻人相问当地土人做出的回答。(《三国演义》)

C凤姐照脸一口吐沫啐道: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是指凤姐唆使尤二姐已退婚的夫婿张华状告贾府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红楼梦》)

D于是可怜的犯人面容柔和了。先前愤怒得全身抽搐现在脸上浮现出奇异的微笑温和、宽容、柔情难以尽述。这里的犯人指的是卡西莫多他受弗罗洛的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失手被擒而受刑。这段文字叙述的正是他看见弗罗洛从远处走来以为来了救星的情形。(《巴黎圣母院》)

E.“也许她真的爱上了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做出什么牺牲;也许她仍然爱我拒绝我是为我好。涅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当玛丝洛娃告诉涅赫留朵夫自己决定跟西蒙松走的时候涅赫留朵夫终于明白了她对前嫌依然耿耿于怀,因而感到害臊,并觉得自己脸红了。(《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44成龙连发四条微博称自己20年前收藏了10栋当年面临被拆除的境况的徽派古建筑如今由于无法妥善保管决定将其中四栋转送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用于教学研究。成龙在微博中说10年前他曾想将古建筑捐给香港政府但因用地问题谈判未果;此后他又想捐给国内但要么没人理要么以盈利为目的的接收方式令人生畏。而新加坡政府闻知此事7日内便承诺拨地更称会支付古建筑的运费、兴建费及到当地工作的工人两年的住宿费等;科技设计大学为修护古建筑更是做了周详的考证和周边环境设计制作了精致的模型和三维图样这让他很感动几乎想把其余6栋也捐给他们。

成龙的决定引发了网友的热烈反应有支持有理解更有争议甚至是明确反对。对此你怎么看呢?(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3处语病先写出病句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6)

2013515法国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在武汉琴台音乐厅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据悉该团是法国三大国家管弦乐团。作为第一个带领世界一流乐团来华演出的女指挥家,③年仅33岁的奥朗德拉被纽约媒体评为年轻的指挥界摇滚巨星古典音乐的创新奥朗德拉表示首先指挥家要尊重乐谱的原意,⑤带领听众回到古典音乐的源头,⑦不能肆意改编和包装。其次指挥家要做的是要打破古典音乐的神话,让更多人接受古典音乐。

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剖别人的同时要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他们在从事批评工作时不能缺失对批评自身的反思是文艺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在文艺批评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文艺批评的锋芒不但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中磨砺出来的,也是在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可是,中国当代部分文艺批评家却缺乏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在批评作家艺术家及其文艺作品时慷慨激昂,咄咄逼人,但对文艺批评自身却没有起码的反思,以致出现了飙捧浮夸、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矛盾,首先是他们崇奉的理论使然。他们推崇文艺发展的多元论,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中国当代文艺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一些文艺作品在价值观上相互对立。有些文艺批评家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停留在探索文艺作品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努力克服现存冲突,而是跟着现象走,放弃了不可缺少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结果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些文艺批评家如果没有理论上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就不可能走出误区。

其次,这些矛盾是他们身上的鄙俗气的产物。恩格斯曾经指出,德国思想家黑格尔和作家歌德身上有着庸人的习气,认为“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成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身上却有不少这种庸人的习气,即鄙俗气。他们没有把握住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规律,没有对文艺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这些文艺批评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既不努力挖掘文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客观地批评他们身上的缺陷,而是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他们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显然,如果他们不根除身上的鄙俗气,就难以避免矛盾,甚至还会助长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良风气。

要从根本上清除鄙俗气,除了改善文艺批评家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有必要强化他们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需要清醒地回答,文艺批评家是从正确的美感出发的,还是屈服于淫威、取媚于权势、趋承上意或随波逐流?文艺批评家是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还是追逐肤浅的时尚?文艺批评家是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还是以文艺为玩物并停留在浅表的娱乐上?文艺批评家是不断超越,还是结束对真理的探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文艺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就不能有效地引领中国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中国当代社会自主的创造时代,就不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缺少对批评自身的反思阻碍了文艺批评的发展。

B文艺批评的锋芒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和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C文艺批评家们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D要从根本上清除文艺批评家自身的鄙俗气必须改善他们发展的社会环境。

2.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该怎样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尽心上》)

1.在孔子、孟子看来哪些行为被认为是可耻的?请简要概括。(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要远离羞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