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不料竹斋又是这一手!大事却坏在他手里!”这段心理活动描写,是吴荪甫在接到公债市场失败的电话时的所思所想。“竹斋这一手”指的是杜竹斋乘吴荪甫孤注一掷压低价格之时大量买进公债。(《子夜》)
B.“此处地名鱼腹浦。诸葛亮入川之时,驱兵到此,取石排成阵势于沙滩之上。自此常常有气如云,从内而起。”此段话是魏国大将陆逊大胜刘备之后,见临江有乱石堆,内含杀气,寻人相问,当地土人做出的回答。(《三国演义》)
C.凤姐照脸一口吐沫啐道:“你尤家的丫头没人要了,偷着只往贾家送……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这会子被人家告我们”是指凤姐唆使尤二姐已退婚的夫婿张华,状告贾府“强逼退亲,停妻再娶”。(《红楼梦》)
D.于是可怜的犯人面容柔和了。先前愤怒得全身抽搐,现在脸上浮现出奇异的微笑,温和、宽容、柔情,难以尽述。这里的“犯人”指的是卡西莫多,他受弗罗洛的指使劫持爱斯梅拉达,失手被擒而受刑。这段文字叙述的正是他看见弗罗洛从远处走来,以为来了救星的情形。(《巴黎圣母院》)
E.“也许她真的爱上了西蒙松,根本不要我为她做出什么牺牲;也许她仍然爱我,拒绝我是为我好。”涅赫留朵夫想,不禁感到害臊,他觉得自己脸红了。当玛丝洛娃告诉涅赫留朵夫自己决定跟西蒙松走的时候,涅赫留朵夫终于明白了她对前嫌依然耿耿于怀,因而感到害臊,并觉得自己脸红了。(《复活》)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分)
4月4日,成龙连发四条微博,称自己20年前收藏了10栋当年面临被拆除的境况的徽派古建筑,如今由于无法妥善保管,决定将其中四栋转送给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用于教学研究。成龙在微博中说,10年前他曾想将古建筑捐给香港政府,但因用地问题谈判未果;此后他又想捐给国内,但要么没人理,要么以盈利为目的的接收方式令人生畏。而新加坡政府闻知此事,7日内便承诺拨地,更称会支付古建筑的运费、兴建费及到当地工作的工人两年的住宿费等;科技设计大学为修护古建筑更是做了周详的考证和周边环境设计,制作了精致的模型和三维图样,这让他很感动,几乎想把其余6栋也捐给他们。
成龙的决定引发了网友的热烈反应,有支持,有理解,更有争议,甚至是明确反对。对此,你怎么看呢?(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下面文字中的3处语病,先写出病句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6分)
2013年5月15日晚,法国图卢兹国立管弦乐团在武汉琴台音乐厅献上了一场高水平的音乐会。①据悉,该团是法国三大国家管弦乐团。②作为第一个带领世界一流乐团来华演出的女指挥家,③年仅33岁的奥朗德拉被纽约媒体评为“年轻的指挥界摇滚巨星”。④古典音乐的创新,奥朗德拉表示,首先,指挥家要尊重乐谱的原意,⑤带领听众回到古典音乐的源头,⑦不能肆意改编和包装。⑧其次,指挥家要做的是要打破古典音乐的神话,让更多人接受古典音乐。
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____,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剖别人的同时,要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他们在从事批评工作时不能缺失对批评自身的反思,这是文艺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在文艺批评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文艺批评的锋芒不但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中磨砺出来的,也是在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可是,中国当代部分文艺批评家却缺乏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在批评作家艺术家及其文艺作品时慷慨激昂,咄咄逼人,但对文艺批评自身却没有起码的反思,以致出现了飙捧浮夸、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矛盾,首先是他们崇奉的理论使然。他们推崇文艺发展的多元论,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中国当代文艺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一些文艺作品在价值观上相互对立。有些文艺批评家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停留在探索文艺作品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努力克服现存冲突,而是跟着现象走,放弃了不可缺少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结果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些文艺批评家如果没有理论上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就不可能走出误区。
其次,这些矛盾是他们身上的鄙俗气的产物。恩格斯曾经指出,德国思想家黑格尔和作家歌德身上有着庸人的习气,认为“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成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身上却有不少这种庸人的习气,即鄙俗气。他们没有把握住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规律,没有对文艺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这些文艺批评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既不努力挖掘文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客观地批评他们身上的缺陷,而是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他们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显然,如果他们不根除身上的鄙俗气,就难以避免矛盾,甚至还会助长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良风气。
要从根本上清除鄙俗气,除了改善文艺批评家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有必要强化他们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需要清醒地回答,文艺批评家是从正确的美感出发的,还是屈服于淫威、取媚于权势、趋承上意或随波逐流?文艺批评家是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还是追逐肤浅的时尚?文艺批评家是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还是以文艺为玩物并停留在浅表的娱乐上?文艺批评家是不断超越,还是结束对真理的探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文艺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就不能有效地引领中国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中国当代社会自主的创造时代,就不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缺少对批评自身的反思,阻碍了文艺批评的发展。
B.文艺批评的锋芒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和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C.文艺批评家们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D.要从根本上清除文艺批评家自身的鄙俗气,必须改善他们发展的社会环境。
2.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该怎样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 公冶长》)
②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③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尽心上》)
1.在孔子、孟子看来,哪些行为被认为是可耻的?请简要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要远离羞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因战事波及,张太太、琴和当时在琴家玩的梅从东门逃出,房屋被军队占领,只好投奔高家。梅与瑞珏再次见面,因觉新的原因,两人颇感尴尬。(《家》)
B.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安民告示,只此一招,就遏止了赵伯韬的流言。(《子夜》)
C.爱斯梅拉达即将受刑时,卡西莫多抓住圣母院廊柱上拴着的粗大绳子滑落下来,挥拳把两个刽子手打翻在地,救走了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D.贾敬看上鸳鸯,要讨她做妾。鸳鸯拒绝了这个做主子奶奶的机会,而且在贾母、邢夫人面前剪发明志,发誓不嫁,终身服侍贾母。(《红楼梦》)
E.欧也妮三十三岁守了寡,她用150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体面的生活。她自己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简朴的生活。(《欧也妮·葛朗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