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剖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艺批评家要勇于自我批评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在解剖别人的同时要更无情地解剖自己他们在从事批评工作时不能缺失对批评自身的反思是文艺批评发展的不竭动力。

正如优秀的文艺作品是在文艺批评中不断完善起来的,文艺批评的锋芒不但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中磨砺出来的,也是在文艺批评家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可是,中国当代部分文艺批评家却缺乏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在批评作家艺术家及其文艺作品时慷慨激昂,咄咄逼人,但对文艺批评自身却没有起码的反思,以致出现了飙捧浮夸、前后自相矛盾的现象。

之所以出现矛盾,首先是他们崇奉的理论使然。他们推崇文艺发展的多元论,认为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在中国当代文艺多元化发展的历史时期,一些文艺作品在价值观上相互对立。有些文艺批评家为了推动中国当代文艺的多元化发展,仅仅停留在探索文艺作品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努力克服现存冲突,而是跟着现象走,放弃了不可缺少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结果陷入了自相矛盾之中。这些文艺批评家如果没有理论上的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就不可能走出误区。

其次,这些矛盾是他们身上的鄙俗气的产物。恩格斯曾经指出,德国思想家黑格尔和作家歌德身上有着庸人的习气,认为“黑格尔是一个德国人,而且和他的同时代人歌德一样,拖着一根庸人的辫子。歌德和黑格尔在各自的领域中都是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是两人都没有完全摆脱德国庸人的习气”。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成为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但身上却有不少这种庸人的习气,即鄙俗气。他们没有把握住中国当代文艺的发展规律,没有对文艺作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而是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这些文艺批评家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甚于追求真理,既不努力挖掘文艺家的独特贡献,也不客观地批评他们身上的缺陷,而是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他们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显然,如果他们不根除身上的鄙俗气,就难以避免矛盾,甚至还会助长中国当代文艺发展中的不良风气。

要从根本上清除鄙俗气,除了改善文艺批评家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外,还有必要强化他们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他们需要清醒地回答,文艺批评家是从正确的美感出发的,还是屈服于淫威、取媚于权势、趋承上意或随波逐流?文艺批评家是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还是追逐肤浅的时尚?文艺批评家是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还是以文艺为玩物并停留在浅表的娱乐上?文艺批评家是不断超越,还是结束对真理的探求?

如果没有这样的反思,就不能科学地解决文艺发展中的价值分歧,就不能有效地引领中国当代文艺的健康发展,就不能适应中国当代社会自主的创造时代,就不能具有真正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摘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缺少对批评自身的反思阻碍了文艺批评的发展。

B文艺批评的锋芒是在踏实的文艺批评和对自身的真诚反省中磨砺出来的。

C文艺批评家们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D要从根本上清除文艺批评家自身的鄙俗气必须改善他们发展的社会环境。

2.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的身上有哪些鄙俗气(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家应该怎样强化对文艺批评自身的反思?(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①过于强调个人关系的亲疏好恶;②停留在对一些与个人关系密切的作家艺术家的评功摆好上;③在取媚那些价值取向不同的作家艺术家时陷入了自相矛盾。(每点1分) 3.文艺批评要从正确的美感出发,要追求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趋势的审美理想,要摒弃那些陈腐的审美观念,要不断实现超越。(每点1分,答对3点即得满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放弃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是有些文艺批评家的错误做法,并不能“推动了文艺的多元化发展”。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原文内容的能力。答题区间在原文第四段,考生只要将原文三个句子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即可组织成答案。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题干可以确定,答题的信息主要在原文的第五段,提取原文信息时要注意,题目要求正面回答怎样强化反思,而原文出现的是四个选择问句,考生要根据答题的需要,将作者的言外之意回答出来,不能照抄选择问句的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 公冶长》)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 尽心上》)

1.在孔子、孟子看来哪些行为被认为是可耻的?请简要概括。(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认为要远离羞耻应该有怎样的态度?(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因战事波及张太太、琴和当时在琴家玩的梅从东门逃出房屋被军队占领只好投奔高家。梅与瑞珏再次见面,因觉新的原因,两人颇感尴尬。(《家》)

B赵伯韬想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于是广布流言吴荪甫当机立断贴出安民告示只此一招就遏止了赵伯韬的流言。(《子夜》)

C爱斯梅拉达即将受刑时卡西莫多抓住圣母院廊柱上拴着的粗大绳子滑落下来挥拳把两个刽子手打翻在地救走了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D贾敬看上鸳鸯要讨她做妾。鸳鸯拒绝了这个做主子奶奶的机会而且在贾母、邢夫人面前剪发明志发誓不嫁终身服侍贾母。(《红楼梦》)

E欧也妮三十三岁守了寡她用150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体面的生活。她自己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简朴的生活。(《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在下面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在语言表述方面存在表述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4)

(1)景一:在捐赠现场,捐赠方致辞说:“今天,我们公司尽绵薄之力,帮你们战胜困难,今后我们还将鼎力相助。”

(2)情景二:在同学聚会上一位同学紧紧握住老班长的手激动地说:班长久仰了。特别想念你一切都好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面的文段选择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2)(  )

谈及教育孩子前有狼爸”“虎妈今又有个鹰爸。近日一段4裸跑弟的视频被放到网上迅速引来了网民关注点击率有26万多次。视频里美国纽约零下13 的暴雪中一名来自南京的4岁幼童鹰爸的要求下裸跑。裸跑弟一边跑一边带着哭腔跟爸爸说话。教师出身的鹰爸表示孩子是早产儿曾被诊断可能痴呆但经过自己的极限训练孩子的智商潜力已高达218。对于这种极限教育方式网友议论纷纷褒贬不一。有医生指出极端训练方法对智力的发展没有作用。有儿保专家说循序渐进的冻一冻有好处。

A裸跑视频网上疯传

B.“鹰爸训子引热议

C.“鹰爸绝招走红网络

D.“虐儿还是教育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勇于表达中国人的文学口味

赵丽宏

你也许习以为常:中国几乎每一所高校都设有外国文学专业研究外国文学的教授、学者多如过江之鲫我们甚至有多家专门以翻译出版外国文学作品为主业的出版社最近一个世纪里,几乎所有东西方的文学经典,都翻译成了中文,很多西方文学新作,也很快会在中国翻译出版。

②毫不夸张地说,对外国文学的这种接纳热情和推广力度,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提并论。遗憾的是,我们却很少将自己的文学向世界推广,即便有一些翻译成英文和法文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在国外也没有多少人注意。

③是我们没有好的作家、没有世界水准的优秀作品吗?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就是一个有力的反证。何况,熟悉中国当代文学的读者可能都有这样一个共识:像莫言这种程度的作家我们还有不少。

④问题在哪儿?我认为,问题在于我们在虚心吸纳的过程中缺少文化自信,对经历风雨磨难后民族积累的文化精髓缺乏自知,因此我们羞于、也不习惯于亮出我们中国人的文学观。自己轻视自己,外人怎么可能看重你?况且由于语言的鸿沟,由于长期缺乏对外文化传播意识造成的信息缺失,也难以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学的风貌、精髓和价值。

⑤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他的小说被译成各种语言,迅速在世界各地与读者见面。前不久我访问荷兰,在一个小城书店中,看到入口最显眼处就陈列着刚刚出版的《生死疲劳》英译本,让人又惊又喜。

⑥莫言获奖意义重大,但是为什么我们要通过瑞典人的颁奖来确认自己的判断、发现莫言的意义呢?为什么我们羞于告诉世界我们喜欢和推崇哪些作家——外国的和中国的,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学呢?通俗地讲,我们是世界文学的消费者,我们有必要告诉那些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我们的文学口味,我们的“用户体验”。

⑦工业生产有国际标准,文学口味没有统一版本,但我们的文学口味应当参与到世界文学的格局中来,跟世界读者分享我们发现和推荐的中外文学精华。这也是我们对内引进外国文学和对外推介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100多年来我们的国际视野和文学累积已经为表达自己的文学观准备了充分的条件现在是梳理我们的内心感受,组织我们的观念话语,通过文学评论、文学评奖等方式告诉世界,我们对当代世界文学的态度和评价的时候了。

诺贝尔文学奖100多年来的坚持铸就了权威和品牌。中国的世界文学评奖现在不妨启程用以鼓励和褒奖世界范围内的杰出作家。我相信只要团结和依靠社会力量秉持严肃公允的态度坚持科学、有公信力的评奖方式假以时日可以成就一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权威文学大奖。中国人应该做也有能力做这样的事情。

当然设奖和评奖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表达和主张。我们要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这方面,无须韬光养晦,更不能自损自贬,必须善于表达当代中国的文化深度,积极主张和传播自己的美学口味,做一些对世界文学有创意、有实效、有影响的工作,让世界有效地感知当代中国的魅力,让更多热爱中国文学的外国朋友自愿做中国文化的传播者。

(《人民日报》 2013319)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与大量外国文学经典作品被翻译成中文的现实相比,中国文学缺乏向世界推广的热情与力度。

B中华民族历经风雨飘摇后所积累的文化精髓却不被世界所知是因为语言鸿沟造成的信息缺失。

C作者在荷兰看到书店陈列着刚刚出版的《生死疲劳》英译本这引起他对中国文学如何向世界推广这一问题的思考。

D对外文化交流需要有积极的态度和有创意、有实效的工作而韬光养晦与自损自贬都不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

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思路。(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中作者提出中国的世界文学评奖现在不妨启程这一主张的理由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