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刍荛②者往...

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孟子·梁惠王下》)

【注】 囿:园林。刍荛:指割草砍柴的人。雉兔:捕鸟猎兽。郊关:这里指梁惠王的国都郊区。

请结合上述有关的文段谈谈你对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借“囿”的功用来阐述他把民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民为贵”的民本思想。他认为,评价君王“囿”的标准,不在于面积的大小,而在于能否“与民同之”,这是体现是否施行仁政的关键。(体现孟子的仁政思想,3分;对君王“囿”的评价标准,2分;语句通顺,1分。如有不同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要求谈谈孟子的“仁政”思想,但考生不能泛泛而谈,要围绕材料内容。为此,考生必须先回答材料所表现的“仁政”思想是什么,然后再结合材料回答这一思想的文本依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王允先把貂蝉许给吕布接着又把貂蝉献给董卓;貂蝉不满董卓爱慕吕布的英勇经常寻找机会与吕布私下相会。(三国演义》)

B对吴老太爷的死范博文不以为奇说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到了现代大都市上海自然要风化(《子夜》)

C夜里鸣凤打开自己灵魂的一隅回忆过去思索归宿最后两个大字不住地在她的脑子里打转就是薄命(《家》)

D圣母院是圣地享有避难权法庭却不顾及这一点要入内逮捕爱斯梅拉达;甘果瓦率流浪人和乞丐攻打圣母院想救出爱斯梅拉达。(《巴黎圣母院》)

E副检察官发了一通谬论以犯罪遗传学来判定玛丝洛娃有罪他认为下层阶级天生是下贱的下贱的人必然会犯罪。(《复活》)

 

查看答案

2013110王永、邓飞、赵普、郎永淳、陈伟鸿、崔永元等6人在微博上发起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支持。130由北京团市委、市青联等共同发起的温暖2013——春节回家顺风车大型公益行动在北京启动。

请为此次公益行动拟写一则广告词。 要求:简洁、生动、准确语言得体。(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在下面各句的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  )

(1)肥胖______是一种臃肿的状态更是一种疾病它会导致糖尿病、高血压等诸多疾病。

(2)取民俸禄却不能为民分忧________他就一点也不感到羞愧吗?

(3)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与蔓延________偶然因素所致________新自由主义长期泛滥的必然结果。

A不止    难道    不仅是/而且是

B不只  难道  不是/而是

C不止  莫非  不是/而是

D不只  莫非  不仅是/而且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知识分子与文化先觉

冯骥才

文化自觉是清醒地认识到文化与文明的意义和必不可少。然而对于知识界来说只有自觉还不够还要有先觉即文化的先觉。

知识分子的性质之一就是前瞻性和先觉性。在全社会的文化自觉中最先自觉的应是知识分子。文化先觉是知识分子的事。

文化先觉是指知识分子要自觉地站在时代的前沿关切整个文化的现状、问题与走向敏锐地觉察到社会进程中崭露出来的富于积极和进步意义的文化潮头或是负面的倾向。当,不只是发现它、提出它、判定它,还要推动它或纠正它,一句话——承担它,主动而积极地去引领文化的走向。

文化先觉首先来自于知识分子的文化责任。一个时代如果没有一批富于文化良心、淡薄功利的知识分子,没有他们的瞠目明察、苦苦思辨与敢于作为,这个时代的文化就会陷入混沌与迷茫之中。就像“五四”时期那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给那个困扰纠结的时代注入了进步与光明的力量。

从社会整体看,知识分子是个体。但是个体不一定是孤单和弱势的。当个体真诚地投入时代的大潮中,其判断与作为切中了现实,就一定会得到愈来愈广泛的认同,成为共识,获得支持,不再孤单。只有成为文化进步的推动者,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力量。 因此说 知识分子要首先成为这种先觉的思想的实践者在实践中修正自己、判定自己和验证自己而不是坐而论道指点江山与现实风马牛不相及。任何有价值的思想都是大地里开出的花而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

先觉者都应是先行者。当然文化的先觉还要来自广阔的文化视野。没有对文化的博知与深究 对文化史的学养 对当代世界不同类型国家文化的广泛观照敏锐、深刻和富于真知的文化先觉从何产生?在精神领域里,高度不会凭空而起,深度加上广度才会产生高度。

文化自觉与文化先觉有所不同。文化自觉的要求具有普遍性,而文化先觉——由于它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引领性,它的要求要更高一层。它不是每个人一定具备的,却是知识界应该努力追求的。或者说,知识分子本来就应有这种先觉性。失去这种责任和性质就不再是知识分子,而只是“有知识的人”。

处于转型期的当代中国,文化上充满内在的冲突与活力、问题与希望,文化现象无比纷繁,有待我们去思辨与认知。因此,文化先觉,它既是文化发展的需要,更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有关文化先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要求知识分子应敏锐觉察并积极推动各种文化潮流。

B应来自知识分子的亲身实践而非脱离现实的空谈。

C具有发现性、进取性和引领性要求要高于文化自觉。

D不是每个人都须具备的但应是知识分子的共同追求。

2.真正美丽的花除去美丽还要结成种子回落在大地里开放出更加绚烂的花来一句有何含义?请简要说明。(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化先觉为什么应是知识分子的职责与使命?请简要分析(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论语·公冶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1.请简要概括孔子对自省的看法。(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孟子的反求诸己?请结合文段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