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与媒体良性互动应是执政共识 ①河南兰考私人弃婴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与媒体良性互动应是执政共识

河南兰考私人弃婴收养所的一场大火,“出了一系列问题也引发了公众的强烈关注。但是火灾发生5作为最高主管部门的民政部却迟迟没有回应舆论的关切。针对此次事件《人民日报》记者归纳了公众关注的相关热点问题18日致电民政部寻求回应结果打了15通电话在不同的司局处室被来回踢皮球之后只得到一句领导不在。这一过程的披露进一步引发了舆论的不满。

②在公众等待有关部门的权威说法之时,有关部门选择敷衍、推托、拖延或充耳不闻;在社会期待围绕焦点事件有一场良性互动之时,有关部门选择回避或置之不理,甚至以某些强硬的“堵”“压”手段来应对,这样的事例近年来时有发生。深究这种应对失措、非良性互动的原因,既有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有态度和认识问题。

③当下,媒体发展一日千里,如何认识媒体、对待媒体,已成为执政者执政素养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早已告别“一报两刊”时代

 

全国成千上万家报刊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有质的演进。尤其随着互联网的崛起,跨入社交媒体时代,网络的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和参与性、互动性的增强,极大地改变了媒体环境。怎样适应这样一个全新的媒体时代,理应成为必备的执政能力。如果在一个“人人都有喇叭”的时代,还以“大喇叭年代”的思维来应对的话,会使得摩擦增多、矛盾加剧。

④新闻工作者不是麻烦制造者,而是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沟通者;新闻媒体也并非心怀恶意的捣乱者,而是执政者与公众交流、沟通、互动的有力平台。说到底,怎样对待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关系到怎样对待公众。善待媒体,是现代治理的应有之义,不仅关乎执政能力建设,更关乎执政伦理。

⑤善待媒体,不是应付媒体,也不是利用各种纯熟的公关技巧来“忽悠”媒体,更不是对付和“摆平”媒体,而是懂得尊重媒体,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充分利用好媒体这一平台,与公众和社会进行良性互动。

⑥舆情并非“敌情”,民意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敷衍民意,漠视民意,是在矛盾出现时缺少良性互动和沟通机制。

⑦只有沟通才能达成理解,只有对话才能增进善意,只有互动才能促进共识。良性互动是凝聚执政资源的必需,理应成为治国理政的共识。

⑧好在,19日下午民政部在官网上以问答形式有关负责人公开回应了河南兰考火灾事件。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互动的开始。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3110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第段中舆论的不满指的是公众对民政部在兰考火灾后迟迟没有回应舆论以及事后相互推诿的态度表示不满。

B执政者要学会适应当今媒体环境改变的全新时代正确认识、对待媒体,这理应成为执政者所必备的重要素养和能力。

C执政者面对公众关注的重大问题时刻意推诿回避作者认为这是因为在与媒体的互动过程中缺少沟通交流平台。

D文章最后一段回到兰考火灾事件上交代了事态的最新状况这样写既呼应了开头又扣紧互动这一文章的关键词。

2.作者为什么说怎样对待媒体和媒体从业者关系到怎样对待公众(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看来执政者怎样才能做到与媒体的良性互动(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媒体从业者是公众与执政者之间的沟通者,新闻媒体是公众与执政者之间的交流平台,执政者处理与媒体关系的方式直接影响了公众对执政者的看法和认识。(共3分,每小点1分) 3.①勇于面对社会问题;②在对待媒体曝光社会问题上应有正确的态度;③转变观念,适应新闻自由和开放的媒体时代;④尊重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借助媒体与公众进行良性沟通。(一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在与媒体的互动过程中缺少沟通交流平台”的说法有误,应是“政府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平台”。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的是考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要回答题干的“为什么”,首先要在思维上找对方向,即既要指出“媒体和媒体从业者”与“公众”的关系,也要指出“对待”的主语——执政者采取这一做法给公众带来的影响。只有明确了这一思维逻辑,才能准确筛选出原文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概括。 试题分析: 3.本题答题的信息区间较大,原文中,有些地方明确指出解决“与媒体的良性互动”问题的措施,如第⑤⑥⑦段,也有一些语段是在分析执政者错误做法的过程中,隐含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如第②③段。考生要通篇考虑,将有效信息筛选完整后再分点归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公都子曰:滕更【注】之在门也若在所礼。而不答何也?

孟子曰:挟贵而问挟贤而问挟长而问挟有勋劳而问挟故而问皆所不答也。滕更有二焉。”(《孟子心上》)

【注】 滕更:滕国国君的弟弟。

1.从孟子不答滕更这件事可以看出求学应抱有什么样的态度?请根据选段简要说明。(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不答滕更是否违背孔子有教无类的主张?请根据上面选段简要分析。(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凤姐小产诸事不理王夫人便觉失了臂膀只得大事自己主张而将家中琐事暂令探春协理并命令李纨协助探春。(《红楼梦》)

B因为双桥镇农民暴动曾家驹逃到吴公馆四小姐素来厌恶他认出是他以后仍然不大愿意见他更不愿意和他攀谈。(《子夜》)

C梅和觉新等人在打牌,觉新心不在焉,时常发错牌,瑞珏在后面给他指点,两人态度亲密,梅看见这情形,心感酸痛。(《家》)

D欧也妮继承财产之后家里每晚都有客人来访对她大唱赞歌她很是反感。夏尔离开后很少来信这令她痛苦不已。(《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留朵夫拜访行政长官托他把玛丝洛娃调到医院工作同时希望他能帮助那些因身份证过期而被关在监狱里的人。(《复活》)

 

查看答案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义连贯逻辑严密不超过20个字。(3)

中国尽管是一个大国但人均国土面积很小人均可用土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更小。按道理应该非常节约土地才是。可是________。为什么?因为土地太廉价,使用者太容易获得,拥有者也不太珍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

A每到周末或放假孩子们常常会相约去看电影但是现在电影院播放的大多是适合成年人看的电影适合孩子们看的却凤毛麟角

B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要义就是让权力置于众目睽睽之下让权力的主人看清、看住权力如何运行。

C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D无论多穷多弱中华民族从没有放弃过对梦想的追求。在蹉跎岁月中所铸就的中国梦必将在历史的拐角处绽放。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喜剧自世界三大古老剧种——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中国戏曲成形之时便开始发源。古希腊著名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的多部重要的喜剧作品,如《鸟》《蛙》等,对雅典城邦的重大政治社会问题进行批判和议论,与雅典市民社会初建的精神不谋而合;印度最伟大的梵剧《沙恭达罗》中,多处穿插喜剧角色的独白表演,以独具艺术魅力的手法讽刺世袭制;在中国戏曲中,主要是“丑”这个角色行当承担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物,尤其是封建统治阶层的昏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可以说,针砭时弊,以幽默的形式揭露现实社会中陈旧的、非理性的、荒诞的现象,喜剧精神自发端起便坚持着现实主义的本质。历经多少个世纪的流变,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凡有喜剧因素大放光彩的地方,必能深刻感受到针砭时弊这一现实主义精神。

文艺学家诺思罗普·弗莱如此解释喜剧的运动方式:喜剧冲突是新旧两种道德力量或社会势力的冲突,是从一种社会形式走向另一种社会形式。马克思在这个问题上也曾指出:“历史不断前进,经过许多阶段才把陈旧的生活形式送进坟墓,世界历史形式的最后一个阶段就是喜剧。”揭露假、丑、恶的东西,以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喜剧的审美价值首先在于这种对现实的敏锐力和巨大的勇气。幽默,轻松,诙谐,喜剧所呈现出的外在形式特点,更表明喜剧精神所达到的拈花微笑的态度。乐观主义精神是喜剧精神另一个重要方面,认识生活,更勇于承受,善于反思,相信人的力量,以更高的智慧在现实生活错综复杂的矛盾和难以摆脱的烦恼中,保持清醒,保持理性,在嬉笑怒骂中传达一种更为深沉的快乐。

喜剧不应仅仅是滑稽逗笑、语言嘲弄或对社会表象简单夸张的再现。中国喜剧一直坚持着深刻的现实主义。著名戏剧大师陈白尘先生的作品《升官图》,把官场交易、官僚政治的复杂与丑恶揭露无遗,相对于角色人物可笑的言行举动、故事情节的荒唐与巧合,作品的生命力更基于对国统区官场现实深刻的思,它甚至揭示了永恒的人本困境。当前,争论谁才是舞台的“一代宗师”,哪部片子堪称“喜剧之王”,何种表现形式为观众所接受,以及哪句“俏皮话”容易出彩,都或多或少偏离了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喜剧作品要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才能回归真正的喜剧精神,赢得观众的认可,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中国戏曲中角承担着喜剧任务对戏曲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淋漓尽致的揶揄调侃。

B喜剧发源于世界三大古老剧种。从戏曲到话剧从曲艺到影视剧喜剧因素大放光彩。

C喜剧幽默、轻松、诙谐对社会生活中腐朽、落后的现象进行无情鞭挞或者善意批评。

D喜剧作品必须保持对现实的敏锐程度和对复杂现象的认识能力保持更高的机智与理性。

2.喜剧精神指的是什么?请加以概括。(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末尾一段的行文思路。(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