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舜尽事亲之道而瞽瞍,瞽瞍豫而天下化,瞽瞍豫而天下之为父子者定,此之谓大孝。”(《孟子·离娄上》)

【注】 瞽瞍:舜的父亲有恶行曾经与人配合去杀舜。②厎:致。豫:安乐安逸。

1.请简要说明上面选段里的包含哪些内容。(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孟子看来舜的有什么社会作用?(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孝”是“养”,即奉养双亲;“孝”要“敬”,即心存恭敬地孝顺父母;(2分)“孝”要做到“得”与“顺”,即得到父母的欢心,顺从父母的心意。(2分) 2.移风易俗,教化天下,父子的伦常关系得以确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语段①可供筛选的原文信息有“养”和“敬”,语段②可筛选出“得乎亲”“顺乎亲”。然后将这些语句转换为自己的语言即可。 试题分析: 2.语段②中,“孝”的作用是结合事例进行说明的,考生要准确地筛选出“天下化”“天下之为父子者定”这两个语句,然后再转换为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因为觉得乡下不安宁吴老太爷被送到上海吴荪甫等到码头迎接他。上车后由于受到各种刺激吴老太爷一到公馆就病倒了。(《子夜》)

B鸣凤给觉慧端来了茶被淑华拦下说话。太太高声叫她去装烟淑华故意不放她走并骂太太是老烟鬼。觉慧对淑华很反感。(《家》)

C巴黎大瘟疫流行弗罗洛赶回家时父母已死而被遗弃在摇篮里的小弟弟正在啼哭。从此他就做了家长尽心尽力地照顾小弟弟。(《巴黎圣母院》)

D葛朗台看准时机卖掉酒和白杨赚了大钱。欧也妮知道这件事后就央求他救济夏尔结果却遭到了父亲的严厉训斥。(《欧也妮·葛朗台》)

E玛丝洛娃赶到车站去见涅赫留朵夫可车厢里的他却装作没有看见她。她想卧轨自杀后来经过扳道工的劝说才平静下来。(《复活》)

 

查看答案

请将下面几个短句整合为一个长句可根据需要删减个别词语。(3)

一个先驱者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并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这位先驱者的名字被刻入了石头。

这块石头被人们放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

A针对朝鲜的第三次核试验美国国务卿克里和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举行会谈,就“联合国安理会要迅速制定制裁决议”达成一致。

B陕西神木县公安局近日开展重人重户清理整顿工作尤其对公务人员、企业老总、个体老板、社会知名人士等人群进行了重点核查。

C试飞取得圆满成功的运-20是我国自行研制的一种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各种物资和人员的长距离运输。

D作家写出的文学作品缺乏生活的深厚底蕴更缺乏民族的独特风格这是目前阻碍中国文学不能获得许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李 娜

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其中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吉祥图案

②“吉祥图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日趋完善,其内容丰富繁博,表现形式多样,包含了先人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③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其“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化和哲学观念的根本体现。

④形式上,“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汇;一方面以图形寓意、因物寓意,物吉图祥,情景一体,主题鲜明突出。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巧妙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组合,大胆的夸张取舍,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加之明快强烈的色彩,使吉祥图案呈现出别致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尽善尽美的艺术感受和心灵慰藉。

⑤吉祥图案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例如古人习惯凭云色察凶吉,五彩缤纷为祥云,黑云翻滚为恶云。在装饰上多以祥云来表现。云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重要装饰纹样,不仅形象丰富多样,形态优美饱满,更具有中国图案特有的意境美。

⑥此外,吉祥图案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祈盼,同时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决心和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龙、凤、麒麟等虚拟的“神物”形象和纹样,是先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由于遭受疾病、自然灾害、异邦或猛兽的侵袭,为了求得安稳平和的生活,渴望有一种保护神能驱灾避邪、安邦抚民而产生的。其造型大多集中了不同动物的特征,经过组合而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落之间的互相吞并,“神物”纹图也随之改变或逐渐完善。

⑦凝聚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吉祥图案,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现代生活中,无论是重大的节日、盛大的庆典,还是普通的祭祀、婚丧嫁娶等,都可以看到吉祥图案的影子。对于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来说,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所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吉祥图案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

A受众群体广泛是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传统纹样图案。

B物吉图祥、构思巧妙对研究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C源于先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历史悠久至今仍在使用。

D作为一种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已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主流。

2.文章题为《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理想现实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祥云图案是如何体现物我同一这一审美观念的。(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 达:通晓会处理。专对:独立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以:用。间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为间:隔段时间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