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李 娜 ①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

李 娜

中国传统的纹样图案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其中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当属吉祥图案

②“吉祥图案伴随着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日趋完善,其内容丰富繁博,表现形式多样,包含了先人精神与生活需求的方方面面。

③中国传统的装饰艺术不重“写实”重“传神”,不重“再现”重“表现”,其“物我同一”的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化和哲学观念的根本体现。

④形式上,“吉祥图案”一方面取“谐音”,组成吉祥的词汇;一方面以图形寓意、因物寓意,物吉图祥,情景一体,主题鲜明突出。简洁凝练的艺术语言,巧妙的构思,独具匠心的组合,大胆的夸张取舍,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加之明快强烈的色彩,使吉祥图案呈现出别致的装饰风格,给人以尽善尽美的艺术感受和心灵慰藉。

⑤吉祥图案还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包含科学合理部分,是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总结;二是以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了华夏儿女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例如古人习惯凭云色察凶吉,五彩缤纷为祥云,黑云翻滚为恶云。在装饰上多以祥云来表现。云纹作为中国传统纹样中的重要装饰纹样,不仅形象丰富多样,形态优美饱满,更具有中国图案特有的意境美。

⑥此外,吉祥图案不仅表明了人们对于未来的希望和祈盼,同时寓意着人们改变生存环境的艰苦努力、征服困难的伟大意志以及不屈的决心和力量,它既是理想性的,又是现实性的。即使吉祥主题的装饰在传统观念中仍具有神性的一面,它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龙、凤、麒麟等虚拟的“神物”形象和纹样,是先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由于遭受疾病、自然灾害、异邦或猛兽的侵袭,为了求得安稳平和的生活,渴望有一种保护神能驱灾避邪、安邦抚民而产生的。其造型大多集中了不同动物的特征,经过组合而成。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部落之间的互相吞并,“神物”纹图也随之改变或逐渐完善。

⑦凝聚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吉祥图案,今天依然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现代生活中,无论是重大的节日、盛大的庆典,还是普通的祭祀、婚丧嫁娶等,都可以看到吉祥图案的影子。对于当今的艺术设计领域来说,如何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深入研究传统艺术的精髓和内涵所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吉祥图案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

A受众群体广泛是最具实用性、流传范围最广的传统纹样图案。

B物吉图祥、构思巧妙对研究传统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C源于先人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历史悠久至今仍在使用。

D作为一种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已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主流。

2.文章题为《吉祥中的理想与现实》,“理想现实各指什么?请简要概括。(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分析祥云图案是如何体现物我同一这一审美观念的。(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D 2.“理想”是指人们追求幸福未来的美好愿望。(1分)“现实”是指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认识、改变。(2分) 3.色彩缤纷、形态优美饱满的“云”是“物”,是客观的,(1分)“祥”是“我”(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主观的;(1分)“祥云图案”则是主观愿望和客观之物的融合,这就体现了“物我同一”。(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已是当今艺术设计的主流”没有原文依据,原文只是认为“将传统元素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题分析: 2.文本中对于“理想”和“现实”并没有具体说明,但从第⑤段对“吉祥图案”的介绍看,“理想”应指“对于幸福的向往和追求至善至美的愿望”,“现实”应指“吉祥图案”中“对自然规律的总结”。当然,由于“对自然规律的总结”这一说法过于空泛,而下一段中又对此有进一步的解说,因此,建议考生用第⑥段中的“改变生存环境”“征服困难”替“对自然规律的总结”。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思路的分析,难度较大。答题时,首先要对“物”“我”进行一定的辨析,显然,“物”指形象特征,“我”指内心愿望,即“物”指的是客观存在,“我”指的是主观想法。其次,考生要筛选原文中有关“祥云图案”的介绍,并按“物”“我”进行分类,此处要提醒考生注意,原文中介绍“祥云图案”的,只有第⑤段,其他语段介绍的是“吉祥图案”而非“祥云图案”。最后,再将“祥云图案”的内容与“物我同一”的观点联系在一起,形成因果推理用以答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论语·子路》)

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孟子·尽心下》)

【注】 达:通晓会处理。专对:独立应对。当时在外交上常以背诵《诗经》章句来委婉地进行提问和回答。以:用。间介然:特别专注的样子。为间:隔段时间为时不久。

孔子、孟子各提出了什么样的为学主张?请根据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孙策怒斩于吉道人后病情日益加重。临死前他取印绶授予孙权并嘱咐说: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三国演义》)

B众人在芦雪庵依题作即景联句宝玉因联句最少而被罚酒。宝玉喝得酩酊大醉误入栊翠庵妙玉处折下了庵中一枝二尺多高的红梅。(《红楼梦》)

C吴荪甫在老家双桥镇建设桥王国”的幻想,因农民暴动而破灭。吴荪甫随后与他人合作成立了益中信托公司,继续做着实业救国的美梦。(《子夜》)

D欧也妮把私房钱送给堂弟后很担心被父亲知道。后来她从母亲坚定的目光中汲取勇气面对父亲的逼问她反唇相讥。(《欧也妮·葛朗台》)

E在临刑忏悔仪式上弗罗洛无意中望见了远处阳台上的弗比斯便咬牙切齿地对爱斯梅拉达说:得啦你死吧!谁也别想得到你。”(《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仿照下面的例句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3)

青春像朝露凝聚着晶莹映照着朝阳闪烁着莹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他还主张读书是为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文人。

③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④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态度。

⑤他曾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⑥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

A.④①②⑤⑥③     B⑥③⑤②④①

C.④①⑥②⑤③  D.⑥③⑤④②①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冬天里的一团火

谢宗玉

每年秋天收了谷子父亲便要抽空去后山一趟赶在风雪来临之前,烧一窑炭回家。上好的木炭被父亲送到集市换一些冬季必需品,稍次的木炭就存放在自家的楼板上。做完这一切,风雪就从北方赶到了我们村庄摇着窗棂吱呀吱呀直晃踢得多年失修的门板咣当咣当直响。风雪像一个被冻得气急败坏的小孩要一头撞进家门。小妹哆嗦着把小小的脑袋从被窝里伸出来说:风也被冻哭了呢!

早晨起来父亲已把家中四壁该固定的固定了该糊实的糊实了。母亲则在房子中央燃了一团锣木炭火。我和小妹欢呼着跳下床知道又到了漫长的烤火季节:我再不用去拾那拾不完的柴禾再不用去扯那扯不完的猪草,父母手中也没了那些耕耙播割之类的活计,连小妹也用不着一个人伏在田垄上跟昆虫小蚁说话了。一家人团团围在一堆炭火旁,四双眼睛把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甚至有些生疏的彼此认认真真端详一番。父亲的后脑勺居然稀稀拉拉有了些白发,而小妹剁猪草时左手的中指添了一道小小的疤痕。

③话头总是母亲最先引出的。她飞针扬线的手从容雅致,嘴里则像一只吐丝的蜘蛛,把一家人一年来细细碎碎的事情都吐了出来,条理分明得就像一张蛛网。父亲口吐云烟的样子气定神闲,我和小妹则像小猴一样互相抓挠不休。炭火很快平息了我和小妹年幼的躁动,凝眸处,眼前构筑了一个通透的世界;民间典故在父母心中涌涌簇簇,于是给我们讲起故事来,从童话到传说,从演义到鬼怪。

④我和小妹被炭火烤得昏昏欲睡,伸个懒腰站起来,窗外已是一个梦幻般的世界——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黄昏时分,雪停风静,孩子们个个要把自己玩成一块冰雪才肯回家。冰雪帮穷孩子剥掉了那张积劳成茧的外壳,还以花蕾般稚嫩的纯真,让再傻再痴的孩子也变得冰雪聪明。冰雪是另一种形式的炭火,在烤红孩子们双颊的同时还点燃了他们对美好日子的憧憬。玩累了,我和小妹就挟一团寒气闯进家里,坐下来,脱掉鞋子,把双脚揣进父母怀中。那种痒酥酥的暖意真有说不出的舒服。繁重的农事剥夺了一家人彼此应有的关爱,一年之中就这么一刻让我感到是在家的中心,是在爱的中心,是在幸福的中心。

⑤晚上不点油灯,木炭火把陈旧的房子涂成年画的颜色,种种器皿都跳跃着金子的光泽,我们血色亏欠的脸庞也充满了油彩般的红光。木炭火烤焦了苦寒的岁月木炭火煨软了坚硬的辛酸木炭火烘托着我们对来年的种种幻想木炭火用红光篡改了我们对苍白往事的记忆。而遗忘和幻想正是农人过日子的两大支柱。

冬夜漫长有火则短。往往是一家人先聊些闲话,慢慢地,思绪渐渐飘飞,思维渐渐断散,睡意这时从深海处泅上来,将一切漫淹。最后的那句含含糊糊的闲话也不知是谁说的,说了些啥,就像雨后叶尖上最后那滴迟迟不落的水珠落在空明的湖心,漾开去,漾开去,了无痕迹。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母亲首先“唔”的一声从半梦的状态中清醒过来,使夜色漾起了新的涟漪。母亲低头见团锣里自燃的炭火已蒙上了一层灰垢,就用火针拨了拨,火又鲜光起来,辐射出的热能将我们渐凉的身子重新抚暖。又不知过了多久,细碎的炭火终于星星般隐去了,我们才拖着醉步上床睡觉。这种醉当然不是因为酒,而是因为火。火是让人类沉醉的另一种方式。

⑦楼上的木炭即将告罄,冬天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过了休养生息的冬季,来到万物复苏的春天,怀揣热力的我们又开始忙于一年初始的事情。小妹是最后一个走出家门的。那天小妹走出家门,对着屋前的几树桃花打了个哈欠,泪眼婆娑地惊叫一声:“哟呵,火星子都跑到屋外了!怎不叫我早点出来?!

也许是吧花朵是绿色生命另一种形式的燃烧所有花朵都开放了春天就会被烤得暖暖和和舒舒服服。

(选自《光明日报》201328有删改)

1.下列对作品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文章第段说在漫长的冬季之前全家人一年到头都没有好好打量彼此甚至有些生疏表现了处于农村的一家人为生活而奔波的忙碌和辛劳。

B文章描写小妹的细节只有寥寥几笔但这几处细节无论是语言描写还是动作描写都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生动表现了小妹的天真活泼和顽皮可爱。

C文章洋溢着对母亲的爱与感激:母亲干活时飞针扬线”“从容雅致”,动作熟练还富有美感;虽然只掌握一点民间典故,但还是尽其所能地为孩子讲故事。

D炭火是冬天里的一团火是文章的重点描写和抒情的对象;文章结尾让一团火以另一种形式在春天继续燃烧使的意象得到了拓展和升华。

E作品叙写的时间从秋天到春天从早晨到晚上活动的地点以家人生活的房子为主油画般地展现了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和睦温馨、无忧无虑、幸福美满。

2.请分析第段中的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及作用。(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含义丰富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