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樊城被曹操包围...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樊城被曹操包围张飞劝刘备到襄阳躲避。刘备不忍心丢下百姓就派人告诉他们愿意跟随自己的就乘坐派出的船到对岸。(《三国演义》)

B丝织厂的女工们闹起了罢工吴荪甫气急败坏他降了怯懦的老账房莫干丞的职起用年轻人屠维岳。(《子夜》)

C高老太爷死后以陈姨太为首的长辈借口在家生孩子有“血光之灾”,强迫瑞珏到城外分娩。觉新明白这些都是鬼话。(《家》)

D在一个秋夜涅赫留朵夫坐在车厢里玩牌、谈笑而玛丝洛娃跟着火车奔跑、呼喊她的呼喊始终得不到回应。(《复活》)

E欧也妮把私房钱全部送给查理她的母亲发现后就把她幽禁在房间里。欧也妮没火取暖只靠面包和清水度日。(《欧也妮·葛朗台》)

 

AE(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解析】 试题分析:A.不是“张飞”,而是“诸葛亮”。E.不是“母亲”,而是“父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近年来广东许多学校陆续开设了死亡教育课程授课的内容不仅有写遗书、立遗嘱、撰墓志铭,还要学生到殡仪馆、敬老院、临终关怀病区等场所去实地感知、考察、了解死亡面貌。

对于学校开设死亡教育课程的做法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选择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句子填入文段中的横线处。(填序号即可)(2)

那个春天的黄昏当满树繁花不经意间闯入我的眼帘我的心不禁为之震颤。我惊诧三年时间树天天在花年年开________一连好几天________望它们于无声处悄然散发着的生命的芬芳。美丽的花树寂寞的花树使我领悟了一句话: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

可对这近在咫尺的美我竟然从未留意过

可我竟然从未留意过这近在咫尺的美

我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站在阳台上望它们

我天天都在阳台上望它们带着一种愧疚的心情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

A从托举女童的最美路人到拾金不昧的最美的哥从救学生的最美教师到救患者的最美医生无不彰显着从善如流的道德风尚。

B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中总结出的治国结论;在新的历史时期临渊羡鱼、夸夸其谈的工作作风必须改变。

C当乌坎村吸引了大批境外记者的关注时山西的干部必然也能感同身受到国际国内问题互联的复杂,从而更加谨慎地对待身边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D虽然如今人们不再击筑筑声也在历史的深处缥缈难闻但其精魂却在大地上沉淀下来一有合适的机缘那正义的筑声又如阳春白雪般飘荡了。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有一句有语病请先写出有语病句子的序号然后加以修改。(2)

正义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是社会的核心价值所在。正义不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就可以平均享用的物品而是要经过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达成的社会目标。捍卫正义不仅需要每一个社会成员参与,更需要法律约束。

有语病句子的序号:____________

修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高山积雪

王兆胜

与那些直接飘落于田野、河流和村庄的雪花不同高山积雪似乎是上苍的遗弃物它远离人间孤独寂寞地在严寒中度过一个个漫长的日月。这里虽是自己的家乡虽有母亲温柔的怀抱虽有弟兄姐妹和朋友为伴虽有不变的洁净的容颜和纯良的心地但却没有一展才华为人类谋得福利之机会。所以高高在上的积雪并不快乐而是长久地苦恼着。高山似乎看透了积雪的心情她告诉它说:“除了那些身在高端的积雪要靠不断的修行取得正果,其余的积雪都不会永远待在山上,它们都要到人世间去完成生命的旅程,只要待到春暖花开时节。”

在焦虑万分的等待中春天终于到来了,阳光温暖明媚,地面热气升腾,靠近底部的积雪开始悄然融化,由一堆固体静止物一变而为生动的流水。在不知不觉间,变成流水的积雪已经走上它的旅途,它甚至还没来得及向家乡、向母亲告别。此时的积雪知道,自己已被出行前激动、幸福和惜别的泪水深深浸润和陶醉了。

投身于脱缰野马般的奔跑之中,积雪感到有大山之外紧张残酷的竞争,那是一种万人抢走独木桥的惨烈景象。在这种拼命地拥挤中,积雪感到了些头晕目眩,仿佛自己已非自己了。更可怕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常有巨石挡住去路,而自己又没有时间思考就会被撞成粉末。在这种如雷爆炸般的轰鸣中,积雪虽然感到一种生命的飞扬,一种凌空高蹈姿势的优美,但内心也被一种撕心裂肺的痛感所占据和震撼。化为流水的积雪也渐渐明白了,原来生命的旅行是要经过无数痛苦磨砺的。

如风云流散而复聚一样,粉身碎骨的积雪之水又汇集在一起。路途渐渐变得开阔,行进的速度也慢了下来,积雪似乎看到了所谓的人类。在积雪的眼睛里,有的面目慈祥,行为优雅,举止大方,尤其是那些妇女和儿童比较可爱;而另一些人,尤其是一些男人目中透出攫取的贪婪之光,他们有的肩扛猎枪,两只血红的眼睛像恶狼一样到处搜寻。最令积雪恐惧的是猎手曾毫不犹豫地将一只只洁白的天鹅和其他幼小的动物打死,血竟差点将自己染红!最令积雪感到无奈和不解的是人类对自己肆无忌惮的污染,那些有毒的气体和液体,都让积雪看到了人类的自私、无知与可怕。积雪还经常看到自己身边的流水被人取用,或是浇灌庄稼,或是满足工业制造之需。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在它看来那是同类的夭折与不寿,虽然是死得其所!此时,积雪总是扪心自问:“如果我突然被人取走而不能继续生命之旅,那将怎样?”

有时,积雪也想起自己的家乡,那是怎样冰清玉洁的所在!而今,它却变成一团黑臭、肮脏和黏厚的液体。但积雪是富有牺牲精神的,因为它明白从走出那个神话般的世界开始,自己已经不再属于自己,而是踏上了一条不归之路,这就好像一个人的出生就意味着死亡一样。当然,积雪在旅途中也有值得回忆和留恋之处,那是它从高山出发时始料不及的。如它看到山上如羊群一样游动的云霞,那给它带来多少美好的故乡信息与回忆。还有,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河边洗澡与游戏,他们天真无邪的欢笑曾让积雪久久不愿离去。最令它快乐的是,有一个渡口留下过人类智者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由此,积雪感到了在人类中仍不乏知音。

河道变得越来越开阔,污浊而黏稠的积雪之水显得苍老而疲累,它甚至能看到不远处有辽远而苍茫的大海和那呈扇形开放的洁白的海滩。那里有着与自己故乡相似的景象,如梦如幻,神秘莫测;那里也颇似自己母亲的怀抱,向自己激情洋溢地张开。此时,积雪才真正体会到:原来冰冷就是另一种温暖,死亡就是另一种新生!于是,在对那个冰封世界的想念中,积雪无比快乐而又充满渴望地向大海扑去。

最后,积雪之水被大海吞没,失去了自己的模样,而大海不满不亏,一如既往。

“不知道有没有可能,海水又被阳光蒸发而为云气,而后又变为白雪,降落于高山之巅,从而孕育一个新的梦想。”气息奄奄、魂魄如游丝般的积雪心中有这样的一个闪念。

(选自《天地人心》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远离世俗的积雪在高山的开导下摆脱了孤独寂寞、闷闷不乐的情怀日夜期盼、想方设法地去开启生命的旅程。

B快速奔跑的积雪被巨石撞得粉身碎骨感受到生命的激情和痛感渐渐明白生命的旅行就是要经历各种人间之苦的磨炼。

C积雪看到人世间的善与丑想起自己的故乡。此时它情感复杂对旅行有向往情怀、无奈之感对故乡有眷恋之情、归乡之心。

D积雪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名言中感受到人类的睿智体会到自己要奋发向前一如奔流入海的河水分秒不辍。

E文章用第三人称写积雪并用拟人手法将其人格化既展现了积雪之水的流淌过程,又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谛视与感悟。

2.第四段写道:每当此时积雪心里就会升起激动与悲伤。造成积雪激动与悲伤的原因各是什么?试联系上下文作答。(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末尾写积雪之水汇入了大海你从中体悟到了什么人生哲理?请简要阐述。(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