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夏 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夏 天

汪曾祺

夏天的早晨真舒服。空气很凉爽草上还挂着露水(蜘蛛网上也挂着露水)写大字一张读古文一篇。夏天的早晨真舒服。

凡花大都是五瓣栀子花却是六瓣。山歌云:栀子花开六瓣头。栀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处微绿,极香,香气简直有点叫人受不了,我的家乡人说是“碰鼻子香”。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人们往往把栀子花和白兰花相比。苏州姑娘串街卖花,娇声叫卖:“栀子花!白兰花!”白兰花花朵半开,娇娇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气文静,但有点甜俗,为上海长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为听说白兰花要到夜间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觉得红“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边花更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为幽静的是珠兰。

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

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

凤仙花有单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凤仙花茎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咸菜”,此吾乡所未有。

马齿苋、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长得非常旺盛。

淡竹叶开浅蓝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叶片微似竹叶而较柔软。

“万把钩”

 

即苍耳。因为结的小果上有许多小钩碰到它就会挂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万把钩

我们那里有一种巴根草贴地而去是见缝扎根一棵草蔓延开来,长了很多根,横的,竖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顽强,拉扯不断。很小的孩子就会唱:

巴根草,绿茵茵,唱个唱,把狗听。

最讨厌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铃子,常常沾了一裤腿。奇臭无比,很难除净。

西瓜以绳络悬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天下皆重“黑籽红瓤”,吾乡独以“三白”为贵: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东墩产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状似牛角,瓜皮淡绿色,刨去皮,则瓜肉浓绿,籽赤红,味浓而肉脆,北京亦有,谓之“羊角蜜”;蛤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黄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种较大,皮色如蛤蟆,不甚甜,而极“面”,孩子们称之为“奶奶哼”,说奶奶一边吃,一边“哼”。

蝈蝈,在我的家乡叫作“叫蚰子”。叫蚰子有两种。一种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个叫驴子似的,叫起来很吵人。喂它一点辣椒,吵得更厉害。一种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绿如玻璃翠,小巧玲珑,鸣声亦柔细。

别出声,金铃子在小玻璃盒子里爬哪!它停下来,吃两口食——鸭梨切成小骰子块。于是它叫了“丁零零零”……

乘凉。

搬一张大竹床放在天井里,横七竖八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看月华。月华五色晶莹,变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围有一个模模糊糊的大圆圈,谓之“风圈”,近几天会刮风。“乌猪子过江了”——黑云漫过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来,竹床子的栏杆都湿了,才回去,这时已经很困了,才沾藤枕(我们那里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梦乡。

鸡头米老了,新核桃下来了,夏天就快过去了。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折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本文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到了极致,没有主要人物、主要故事、主要景致,贯穿全文的就是夏天的一种感觉。

B第二段中的栀子花之言看似粗俗实则富有个性突出栀子花粗大”“碰鼻子香的朴实特征使栀子花的形象更为生动。

C作者对凤仙花、万把钩、巴根草、臭芝麻、香瓜等景物的介绍是为了让读者从妙趣横生的描写中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

D文章对夏天的描写丝毫没有给人以炎热和烦躁的感受字里行间流露的是夏的清新、生机饱含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

E本文依次写了夏天早晨的露水、花朵、野草、昆虫、瓜果等风物,其中有作者喜欢的,也有厌恶的,淡淡地叙述中有鲜明的情感倾向。

2.文章第一段两次提到夏天的早晨真舒服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语言独具特色请选择两个角度简要分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E(答对一项得3分,答对两项得5分) 2.运用了反复手法,突出了夏天早晨的舒服。(1分)开头一句的“舒服”,侧重客观感受,强调夏天早晨给人带来的舒适感的同时,(1分)引出了下文对“令人舒服”的具体内容的描写。(1分)后一句的“舒服”,侧重主观感受,强调在舒适夏天早晨里写字读文的闲适。(1分)(意思对即可) 3.(示例)(1)多用短句,简洁明快。例如:“牵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开,午时即已萎谢。”寥寥数语就表现出了牵牛花花期短暂的特征。(2)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情味。例如“秋葵也命薄。瓣淡黄,白心,心外有紫晕。风吹薄瓣,楚楚可怜。”“命薄”“楚楚可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秋葵纤弱的特征和作者对它的怜爱之情。(从语言风格分析,如清新自然、生动形象;或从用词角度分析亦可)(观点各1分,理由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C.目的不是为了让读者获得丰富的自然知识,而是为了突出对夏天的一种感觉;E.“喜爱”是作者主要的情感倾向,所谓“厌恶”只是为了从侧面表现该事物的自然特征,并非作者的内心情感。 试题分析: 2.从内容上看,“真舒服”是作者对夏天的总体评价,放在文章开头,具有奠定感情基调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夏天”点明文章的写作对象,“真舒服”则引出了下文关于夏天所见所感的描写。从语言形式上看,连用两次“夏天的早晨真舒服”,还具有运用反复手法,强调作者感受的作用。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艺术风格的赏析。本文的语言特色鲜明,是文章的最大亮点,理应设题考查。关于语言特色的题型,一般可以从两个角度作答,一是回答文章的整体语言风格,如本文的语言具有清新明快、风土风味、口语化的特点;二是回答运用语言的技巧,如运用修辞手法,句式特点,用词特色等。当然,作为分析题,考生答题时不能只给出结论,还要注意结合文本内容举例印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 )(  )

A赤壁之战前庞统提出给曹操献“连环计”的主张,周瑜十分赞同。后来,周瑜利用蒋干再次来江东打探消息的机会,设计让蒋干带走庞统,曹操最后接受了庞统的“连环计”。(《三国演义》)

B吴荪甫拿着孙吉人的草案一面看一面憧憬起来:烟囱如林吐着黑烟轮船在乘风破浪汽车在驶过原野。这么想着吴荪甫便觉得双桥镇失陷不算什么事了。(《子夜》)

C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瑞珏感到无限悲伤哭着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认为 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她只好依从;觉慧鼓励觉新反抗说:大哥你要奋斗啊!”(《家》)

D科尔恰金小姐门第显赫对是否向她求婚涅赫留朵夫却迟疑不决重要的原因是他一心向玛丝洛娃赎罪认为这是他结婚的障碍。(《复活》)

E欧也妮初次见到这样一位标致的堂兄弟查理他弄得她神魂颠倒。她认为查理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妙人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7)

作为中国人最熟悉的工具书已有58年历史的《新华字典》于201175日正式推出最新版本。在最新出版的《新华字典》中,“作秀”“粉丝”“房奴”“考试门”“晒隐私等一些网络新词被增加进字典中;而一些“陈旧词”,如“相声”“马力”“马达”“合作社”等因为在现代社会中的检索频率较低而被删除出去。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上联的内容按要求写出下联。要求:下联的内容从《荷塘月色》《归园田居》《赤壁赋》三篇中任选一篇作答;②符合对联要求;③平仄不作要求。(3)

上联:集会兰亭王羲之叹人生俯仰;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则文字根据所提供的语句为文中的横线处选择恰当的语句使语义连贯。(只填序号)(3)

中华五千年的悠悠文明可以__A__可以触发深沉的思索可以__B__你看,长城横亘万里,何其雄伟,熔铸了无数人的智慧与血汗;__C__

圆明园断壁残垣矗立斜阳饱含了多少历史的耻辱与辛酸

激起无限的赞叹

增强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

答: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画 晴

张晓风

落了许久的雨天忽然晴了。心里上就觉得似乎捡回了一批失落的财宝天的蓝宝石和山的绿翡翠在一夜之间又重现在晨窗中了。阳光倾注在山谷中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

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住在郊外的陈就觉得非去拜访她不可人在这种日子里真不该再有所安排和计划的。在这种阳光中如果不带有几分醉意,凡事随兴而行,就显得太不调和了。

转了好几班车,来到一条曲折的黄泥路。天晴了,路刚晒干,温温软软的,让人感觉到大地的脉搏。一路走着,不觉到了,我站在竹篱面前,连吠门的小狗也没有一只。门上斜挂了一把小铃,我独自摇了半天,猜想大概是没人了。低头细看,才发现一个极小的铜锁——她也出去了。

我又站了许久,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想要留个纸条,却又说不出所以造访的目的。其实我并不那么渴望见她的。我只想消磨一个极好的太阳天,只想到乡村里去看看五谷六畜怎样欣赏这个日子。

抬头望去,远处的禾场很空阔,几垛稻草疏疏落落地散布着。颇有些仿古制作的意味。我信步徐行,发现自己正走向一片广场。黄绿不匀的草在我脚下伸展着,奇怪的大石在草丛中散置着。我选了一块比较光滑的斜靠而坐,就觉得身下垫的,和身上盖的都是灼热的阳光。

我悠然地望着天,头顶上有一棵不知名的树,叶子不多,却都很青翠,太阳的影像从树叶的微隙中筛了下来。 暖风过处满地圆圆的日影都欣然起舞。 唉这样温柔的阳光对于庸碌的人而言一生之中又能几遇呢?

身旁有一袋点心是我顺手买来打算送给陈的。现在却成了我的午餐。一个人,在无垠的草场上,咀嚼着简单的干粮,倒也是十分有趣的。在这种景色里,不觉其饿,却也不觉其饱。吃东西只是一种情趣,一种艺术。

我原来是带了一本词集子的,却一直没打开,总觉得直接观赏情景,比间接的观赏要深刻得多。饭后有些倦了,才顺手翻它几页。不觉沉然欲睡,手里还拿着书,人已经恍然踏入另一个境界。

等到醒来,发现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正慢慢地啮着草,远远的有一个孩子跷脚躺着,悠然地嚼着一根长长的青草。我抛书而起,在草场上迂回漫步。难得这样静的下午,我的脚步声和羊群的啮草声都清晰可闻。回头再看看那曲臂为枕的孩子,不觉有点羡慕他那种“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风度了。几只羊依旧低头择草,恍惚间只让我觉得它们嚼的不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日影稍稍西斜了,有一群孩子走过,每人抱着一怀枯枝干草。忽然见到我就停下来,互相低语着。

“她有点奇怪,不是吗?”

“我们这里从来没有人来远足的。”

“我知道,”有一个较老成的孩子说,“他们有的人喜欢到这里来画图的。”

“可是,我没有看见她的纸和她的水彩呀!”

“她一定画好了,藏起来了!”

得到满意的结论以后,他们又做一行归去了。远处有疏疏密密的竹林,掩映一角红墙,我望着他们各自走入他们的家,心中不禁怃然若失。想起城市的街道,想起两侧壁立的大厦,人行其间,抬头只见一线天色,真仿佛置身于死阴的幽谷了。而这里,在这不知名的原野中,却是遍地泛滥着阳光。人生际遇不同,相去多么远啊!

我转身离去,落日在我身后画着红艳的圆。而远处昏黄的灯光也同时在我面前亮起。那种壮丽和寒碜成为极强烈的对照。遥遥地看到陈的家,也已经有了灯光,想她必是倦游归来了,我迟疑了一下,没有走过去摇铃,我已拜望过郊上的晴朗,不必再看她了。

走到车站,总觉得手里比来的时候多了一些东西,低头看看,依然是那一本旧书。这使我忽然迷惑起来,难道我真的携有一张画吗?像那个孩子所说的:“画好了,藏起来了!”

归途上,当我独行在黑茫茫的暮色中,我就开始接触那幅画了。它是用淡墨染成的“晴郊图”,画在平整的心灵素宣上,在每一个阴黑的地方向我展示。

(摘编自《台湾校园散文》)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

A第一段如同一盅稀薄的葡萄汁状山谷之形,以“葡萄汁”写阳光之色之质,取喻新颖。

B文章描写的住所环境既赞美乡村自然环境的宁静秀美也感慨乡村物质条件的简陋寒碜。

C作者描写几只黑色瘦胚的羊既丰富了景物的内容和层次也达到了以动衬静以形写意的效果。

D文章按照时空顺序先后叙写了作者在城市和郊外的不同人事际遇并将作者的所见所思交融起来。

E文章语言凝练又有表现力描摹景物生动形象、细致入微能让读者感受到古典诗词般的雅致之美。

2.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好了藏起来了!一句意蕴丰富请根据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