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没有谁可以活在社会舆论的真空里,“贫二代”如此,“拼二代”亦如此,“富二代”更不例外。________,________。当然,这其中也不乏误解与偏见。________,________,只是,“富二代”的代言人在为这个群体正名的时候,________。“富二代”其实没那么脆弱,也不该如此敏感。
①试图改变社会舆论对“富二代”的看法是必要的
②客观地为“富二代”正名也无可厚非
③只不过社会舆论给予前两者的多是支持和鼓励
④对于“富二代”多是批评与鞭策
⑤实在没必要把普通的社会舆论升级到“歧视”的地步
A.②③①⑤④ B.③④①②⑤
C.③④②①⑤ D.③①②⑤④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大门,也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
B.报告团成员结合亲身的经历,深情地讲述了罗阳同志生前刻苦攻关的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深深打动了现场的听众。
C.“巨龙”号潜海成功,对于完善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海洋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开发海洋的能力,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D.长期以来我国为钓鱼岛及其周边海域提供天气预报服务,为渔民生产、海上搜救和各种海上活动提供了较为准确的气象信息。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出现这种现象,一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二是即使被抓,处罚也轻,罚不当罪,从而不顾及交通安全。闯红灯在很多国家为人所不齿。“中国式过马路”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发网友对交通、国民素质和安全意识的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谈不上劣根性,但肯定是一种通病。但全民讨论并且对此忧心忡忡,也是过度解读的表现。
A.调侃 B.罚不当罪
C.不齿 D.忧心忡忡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菲薄/诽谤 桂冠/冠心病 花茎/泾渭分明
B.盈利/萦绕 着火/软着陆 抵抗/扺掌而谈
C.横财/蛮横 剽悍/黄骠马 付梓/莘莘学子
D.傀儡/皈依 和面/和稀泥 假期/久假不归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夜到渔家
张 籍
渔家在江口,潮水入柴扉。
行客欲投宿,主人犹未归。
竹深村路远,月出钓船稀。
遥见寻沙岸,春风动草衣。
1.首联、颔联描绘出渔家怎样的生活情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在颈联与尾联所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试简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清] 龚自珍[注]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濛濛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龚自珍自幼博通多才,嘉庆十五年(1810年)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首《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1.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评析“孤花”这一艺术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