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阵海啸过后,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阵海啸过后,沙滩上出现了许多鱼。它们的心被无奈与痛苦所充斥。有的鱼选择自暴自弃,一动也不动,在无声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有的鱼不停地跳跃,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没过多久,它们就累死了。而有的鱼,它们知道回去已不可能,但它们挣扎着适应新环境,最后得以进化了——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于是,它们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陆地上的生活比海洋里的生活更美好。

    我们都向往幸福的生活,就像沙滩上的鱼向往海水一样,然而,我们魂牵梦萦的那汪碧蓝,却往往让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也不能得偿所愿。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人生的选择 梁莉莎 海啸过后,同样的沙滩,面对同样的困境,有的鱼自暴自弃,有的鱼不停地跳跃,结果均没有摆脱噩运。然而有的鱼接受现实,努力适应,坚强地活了下来。不同的命运源于它们不同的选择。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然而不同的选择却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就如同沙滩上的鱼一样。它们的选择也折射出了三类不一样的人。 第一类:放弃选择。鱼一动也不动,在无声的等待中结束了生命,自暴自弃,毫不奋斗。它们就等于放弃机会,而一个轻言放弃的人是不会得到幸福的眷顾的。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放弃人生选择的人更容易被淘汰,这就是所谓的“优胜劣汰”吧。不管结果如何,轻易放弃不可取。 第二类:盲目选择。鱼虽然想回到碧蓝的大海中,但却不加选择,盲目行动,最终累死。依然还记得那“不肯过江东”的西楚霸王项羽,乌江岸边,一次冲动的选择使得乌骓悲鸣,英雄逝去。如果当初项羽没有冲动、盲目地选择自刎,又怎会有如此悲惨的结局。面对任何事情,我们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既不轻易放弃,也不盲目选择。本来这一场悲剧不会发生,本来鱼儿也不会累死,这都源于他们的盲目选择。 寻找幸福的道路上充满苦难的荆棘,为了实现理想,得付出沉重的代价。因此,我们要学会理性选择。 理性选择就应该像司马迁那样,尽管有遭受宫刑的无比羞辱,但为了心中的理想,他依然忍辱负重,写下了被后世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理性选择就应该像李白那样,高歌“仰天大笑出门去”,高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理性选择就应该是王昭君“青冢有情犹识路”,为了民族大义而放弃个人幸福,从此用柔弱身躯构架匈奴与大汉的友谊之桥;理性选择就应该是勾践卧薪尝胆,终使“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像有的鱼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最终它们长出了肺,鳍也变成了四肢。 人生的选择多种多样,充满未知,充满凶险,在人生的抉择中,我们应丈量好手中的那把尺,作出正确的抉择。以理性选择为桨,以战胜困难、挫折、失败的决心为帆,在人生的大海上找到正确的方向,到达成功的彼岸。尽管波涛汹涌,但终会柳暗花明。 面对人生的选择,应权衡利弊,这样才能一路收获阳光与雨露,走向繁花似锦的明天。 【简评】 这篇文章紧紧扣住材料,从“人生的选择”这一角度切入,写出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导致不同的结果。作者摆事实,讲道理,证明“放弃选择”和“盲目选择”都不可取,向往幸福,实现理想要学会“理性选择”。为了阐述理性选择,作者运用了一组排比句,将例证法和引证法相结合,多角度论证,富有力度。结尾照应开头,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升华主旨,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新材料作文,写好这篇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审清题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压缩材料,从“写什么”入手审题。材料中呈现的是“鱼事”,实际上折射的是“人事”,它启发学生由沙滩上的鱼的情境联想到人生的困境,即如何对待困境等相关问题。二是从“为什么”入手,追本溯源,分析材料。前两种鱼为什么死了?后一种鱼为什么能活下来?这样一提问,思路会变得清晰。三是从结果入手,想想“怎么办”,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抓住材料中的感情倾向审题。很明显,整个材料倾向于第三种鱼,对第三种鱼呈现出一种赞美的情感意向。 如果从每种鱼的行为来分析,我们会发现第一种鱼属于悲观型。它自暴自弃而败,是生活的悲观者。由此可以立意:生活不能自暴自弃;相信自己;积极应对;坐以待毙,不如起而行动;路在脚下;用行动改变现实等。第二种鱼属于盲目型。它走老路却走不通,盲目拼命而死,是生活的失败者。由此可以立意:急于求成,必败;做事要讲究方法;勇与智;不能作无谓牺牲;从实际出发,分析具体情况等。第三种鱼属于理智型。它走新路而得到幸福,勇闯新路而活下去,是生活的成功者。由此可以立意:学会适应——适应是硬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适应是找到幸福的一种方式;开辟一条新路,同样赢得精彩;转换思维天地宽;战胜自己,改变自己;学会调整;学会选择等。也可以将以上各个角度综合起来,可立意:成功的法则(适应、调整、改变、转换);如何面对困境;向往幸福,追求幸福,心态与行动;人生的选择等。 写作时可以对所提供的材料进行整体的把握,从宏观着手,也可以从材料中的某一点切入,进行微观的探寻。但都要围绕材料本身来构思立意,都要选准一个角度,联系实际,深入挖掘,辩证思考,从而写出有丰富内涵和深度的文章来。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依照画线句的句式,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句子,每句不少于14个字。(6分)

坚守公心,是对社会公正和公理的坚决捍卫;坚守公心,       ;坚守公心,       ;坚守公心,       。坚守公心,不徇私情,其人必然光明磊落,赢得敬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则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教育学者熊丙奇谈北京市民戴着口罩燃放烟花时说:很难想象,一个戴着口罩燃放烟花者说自己有高度的环保意识。而遗憾的是,现实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他们其实渴望一个空气清新的环境,也在关注PM25,可是,却不认为减少污染,自己也有责任。

材料2:富裕的瑞士人把我们没有资源,只有一双手作为口头禅。废水要集中处理后才能排放;饭店不用一次性餐具,不管招待谁,不超过三道菜;洗涤用品买简装的,回家后往旧瓶子里灌;家庭垃圾按玻璃瓶、塑料品、旧报纸和无用废品分类装入扎口的塑料袋中。

某报拟开办一个专题栏目,你认为这两则材料可归入哪个专题?请你以报纸编辑的身份针对上述材料写一段编后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80字。(5分)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境。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追求智慧的充实

恰恰书籍具有这种功能

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静下心来

读书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

也能帮助我们守住崇高的灵魂与人格,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永远保持学习的兴趣

A①④⑥⑤③②    B①③②⑤④⑥    C⑤①②③⑥④    D⑤③②①④⑥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20131111,世界气候大会在波兰首都华沙拉开帷幕,国际社会对这次会议寄予厚望,但会议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发达国家兑现有关承诺的程度。

B.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北京、江苏、上海、山东等省市目前相继传来酝酿高考改革的消息,在各省市透露的方案中都将英语考试作为改革的重点。

C.在汉字书写能力不断下降、国人的文化传承意识不断弱化的当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于汉字的健康发展,必将促进一种积极推动的效果。

D.图书过度包装,不仅让奢靡浪费之风大举入侵文化领域,将那些真正的爱书之人拒之门外,而且让普通消费者的图书购买力大大下降。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关于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民意调查层出不穷,民众对延迟退休议论纷纷,不赞一词者大有人在,有的调查中,甚至有高达90%的人表示反对。

B.目前,社会公众对各种食品的转基因焦虑沸反盈天。历经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后,面对转基因食品老百姓个个谈之色变。

C.今年以来,随着微博平台的勃兴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D.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