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塞尚:普罗旺斯的紫蓝色符号
陈爱萍
塞尚1839年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地区,精明能干的父亲,由帽子匠起家,一跃成为银行家。母亲是敏感的妇人,有着世俗的伶俐,将热情大半给了眩晕在色块、立体中,长着宽大额头和鹰钩鼻子的矮胖儿子塞尚。
中学毕业时,塞尚得到美术学校的素描二等奖。母亲快乐得尖叫,父亲失声惊呼:“孩子,孩子,想想将来,天才是要饿死的!”在父亲焦灼的念叨声中,塞尚勉强在埃克斯大学法科听了两年课。
1861年4月,洞察儿子内心躁动的母亲说服丈夫放塞尚到巴黎去寻觅艺术之路。
他狂爱的颜色在闹别扭,初期作品不能令人满意。情知“滥用颜色”却又舍不得向时人低头,使他始终未能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校,作品落选官方沙龙。人们批评他:好像把一支装满各种颜色的手枪向着画布狂扫。至少在他本人看来,这是丢脸的事:如何向父亲交代呢?
父亲以精明商人的笃定拥抱着金不换的“回头浪子”,儿子的碰壁似在他的预料之中,父亲一把将儿子搡进银行。当他兴冲冲来检查儿子的工作进程时,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账簿上、墙壁上涂满了速写或素描,他不费力地找到了自己的画像,还有塞尚的自画像。一对面容酷似而内心迥然的父子。父亲绝望了。
1862年11月,塞尚再次回到巴黎。他欣赏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作品,此时的画颇为浪漫,他自嘲地称为“杂烩”。笔下的画和周围的人,都不像大自然那般赏心悦目。他结交画友,并以频繁的迁居方式自动斩断交情——他能听到色块和立体尖叫的声音,苦于抓不住,这使他抵抗既定的画理及前人或时人的画风。
30岁时,他遇到了马利奥尔丹斯·菲格,她以极大的耐心面对他的孩子气的反复无常。她是一家装订工厂的女工,业余为塞尚做模特,赚外快贴补家用。她的温柔使在模特处多次碰壁的塞尚感动不已。不久,两人结婚了。
她未必符合他意念中的贵族少女形象:金色头发,栗色肌肤,面容姣好,诱人的明亮眼睛,纤细的手脚,薄纱裙子,姿态优雅。但,却是困窘中的他所能抓住的最切身的温情。
消息传到家乡,父亲震怒,以断绝生活费相胁。
此后,她操持家务,精心照料他的起居,且将模特角色持续下去。他留下来的作品中,以她为模特的有25件,《红沙发上的塞尚夫人》,她还是少女的容颜。红色沙发和身上的蓝绿色调相冲,就像他乱糟糟的画室,就像他在艺术上的横冲直撞。
后来的画,她便是辛苦的小妇人。在做家务的空隙给他当模特,在黯淡的旧绒沙发上低头缝衣服,紧束的发髻,紧绷绷的生活,她咬牙撑着做一个不被家庭接纳的穷艺术家的太太。孩子和债务同时来了,而成功犹遥不可及,一时一刻都放松不下来啊。
卖画让他觉得有辱自尊,也让从不识人间愁滋味的他感到委屈,连话都说不连贯了。
真正让他日子充裕的还是父亲创下的家底。1886年父亲过世,留给他两亿法郎的遗产,使他一跃成为法国的大富翁,甚至欧洲最有钱的画家,塞尚的内心一定很复杂。
或许,正是妻子脸上的疲惫才让他决定接受这笔遗产的。
一生不离不弃,且让妻子永远定格在画史上:他的婚姻观和画理同样坚实。
塞尚绘画的主观性改变了整个西方艺术的进程。对以后的艺术家产生了观念上的震撼,导致了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可以说,现代艺术起始于塞尚。他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因他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塞尚和薰衣草一样,是一个紫蓝色符号,是普罗旺斯的骄傲。
(选自《青年文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自幼酷爱绘画的塞尚,在中学时代便显露出艺术天赋。由于父亲的强烈反对,他被迫在埃克斯大学学习了两年的法律。
B.在母亲的支持下,塞尚于1861年第一次到巴黎,开始寻觅艺术之路,但由于对绘画的错误理解而“滥用颜色”,最终遭到别人批评。
C.1862年塞尚再次来到巴黎,此时他的画“颇为浪漫”,但由于他对既定画理及当时画风的抵抗,他的作品仍未被世人理解,他的性格因此变得反复无常。
D.从以马利奥尔丹斯·菲格为模特的25件作品中,我们看到这位塞尚夫人容貌的变化,也看到塞尚穷困潦倒的一生。
E.塞尚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最终导致了西方艺术思想的全面解放,他被尊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
2.文中“他惊愕地张大了嘴巴”一句是对父亲神情的描绘,请分析这处描写在文中的作用。(6分)
3.结合文本概括塞尚成功的因素。(6分)
4.现代艺术的画家们尊称塞尚为“现代艺术之父”“现代绘画之父”,有人却说塞尚是一个固执的孤独者。你同意后面这个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理解。(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
赢家
杨国峰
天空飘着雪,寒风霍霍地刮,天很冷。我专程爬上老鸹坡去做家访。
我要去的目的地是学生石头家。石头家住在老鸹坡,离学校15华里远,平时寄宿在学校。每到双休日,不管是天晴还是落雨,石头都要回家,回家了却又不按时返校。
老鸹坡四壁苍翠,一涯竹林。经村民指点,我在村子的南端山坡脚找到了石头的家。一栋破烂不堪的木屋里有一位五十开外的妇人在喂鸡,妇人见我到来,先是傻傻地发呆,后来就有点激动,嘴里唔唔哇哇说着什么。折腾了半天,才知那妇人竟是个哑巴。我心一沉,这就是石头那位身体不健全的母亲吗?
妇人总算明白了我的来意,就用手指了指对面的竹林,示意石头进竹林去了。
我终于发现了石头正在撅着屁股挖冬笋,看到我,怯怯地叫了一声老师,就停止了挖笋。
我火了,大声问他为什么不按时返校读书,却有闲心拱进竹林里挖冬笋?
一连串的诘问,把石头逼急了,他涨红着脸,嘴唇一阵痉挛,还是像往常一样哑着嘴不说话。我与石头僵持了一阵,石头一直回避我的诘问。末了,他终于说话了,说在这大雪天来老鸹坡走一趟不容易,还是到他家吃了饭再说。我生气地说你不说清楚我不吃饭,就陪着你挖笋,你挖多久我就陪多久。我索性蹲在地上,作出打持久战的姿态。我摸出一根烟点上,一摸兜却发现忘了带打火机。石头说他去家里给我找火,说着就想走。站住!你想借机开溜吗,你今天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撵上你!我把香烟折断,捏在手心碾成一撮烟末,一甩手把烟末抛洒在雪地里。他急了,蹲在地上哭起来……
他说他怎么不想好好读书呢,他甚至还想过读高中,上大学,可是……父亲死,母亲病。虽然现在免了学费,他作为特困生伙食费学校也给免了一部分,但他买学习用品,理发、乘船、坐车常常掏不出一分钱,让他难熬又难堪。母亲治病需要钱,他只好利用双休日上山采倒勾藤、挖野生姜、冬笋,但是商贩杀价杀得厉害,需要嘴巴和时间磨才能卖个好价钱。石头慌着返校上课,他没时间也没耐心同商贩讨价还价,自然难卖高价。他无奈地向我透露,他不想再读书了,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成绩老挣扎在及格线上很丢人,给老师添了麻烦,没意思。
我怔住了,这是个苦命而倔强的孩子,老师一直在误解他,他需要有人帮他一把,可是谁来帮他呢?
我心中突然冒出一个离奇的念头,说,我和你定个君子协定好吗?冬笋你可以挖,但书也得读,只要你好好读书,你挖的冬笋我来收购,我开你最高价。
他陷入沉思.好久不说话……
以后石头挖到冬笋就送到我家里,我象征性地检查一下冬笋的质量,没有剔除个头小的挖烂了的冬笋,也没抖掉袋子里的泥沙,一股脑儿过秤。过秤后我立马把现金付给了他。他每次从我手中接过钱时,眼里总是漾着感激和困惑。
此后他再没旷课,成绩也一天天进步了。
四年以后,他成了一名大学生。
一天,石头给我寄来了一包玉兰片,玉兰片里面藏着一封信。信中言词恳切,浸漫着深情,让我感慨万千、唏嘘不止。
杨老师:我是寒冬里的一个冬笋,冬笋是孱弱的,它需要呵护。您是一缕春风,一帘春雨,让我这棵雪地里挣扎的笋芽长成一棵挺拔的修竹。我知道你收购我的冬笋赚不到一分钱,而且彻底赔本了,我心里一直不安,我迟早会报答您的……这是我和母亲亲手制作的一包玉兰片,这玉兰片寄托着我们母子的一片深情,您收下吧!
原来这个秘密早就被石头识破——我哪有时间做冬笋生意,我“收购”的冬笋一个也没有出售,除了自己吃了一部分其余的都烂掉了。但是我想大声地对石头说,如果说我收购冬笋赔了本的话,那么我赚取了一个濒临失学的孩子的心,基于此,我又是最大的赢家……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3年第3期,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
A.小说运用白描手法,叙述了“我”在寒冷的雪天到石头家中家访的故事,故事虽然简单,但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小说着力描写天寒雪飘,远离城区,道路难行,木屋破烂不堪,以暗示石头退学的原因,有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C.“我”收购石头家的冬笋,一方面是自己吃着方便,一方面是帮助石头克服暂时的困难,使他努力读书学习改变命运。
D.石头经常不能按时返校,利用课余时间挖冬笋以补贴家用,在“我”的帮助下,学习成绩有了明显进步。
E.小说描写石头妈妈的神态、动作等,揭示她家经济困难、生活拮据使石头产生退学的念头,巧妙地过渡到“我”收购冬笋的情节上来。
2.简要分析第一段的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3.小石头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最后写,“我”是最大的赢家,有人认为石头才是最大的赢家,你的看法呢?谈谈具体理由。(8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海日生残夜, 。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庄子《逍遥游》)
3. ,幽咽泉流冰下难。 (白居易《琵琶行》)
4.浊酒一杯家万里, 。 (范仲淹《渔家傲》)
5.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李白《蜀道难》)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春阴
朱弁①
关河迢递②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露寒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竞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注释】①朱弁,曾出使金国,被拘留十五年,此间他拒绝金人的威胁利诱,不肯屈服。此诗就写于他被拘金国时期。②迢递,高远的样子。
1.诗中的前两联描绘了金国之春怎样的景象?请做简要分析。(5分)
2.请简要分析诗的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何敞字文高,扶风平陵人也。敞性公正。自以趣舍不合时务,每请召,常称疾不应。元和中,辟太尉宋由府,由待以殊礼。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是时京师及四方累有奇异鸟兽草木,言事者以为祥瑞。敞通经传,意甚恶之。乃言于二公曰:“夫瑞应依德而至,灾异缘政而生。今异鸟翔于殿屋,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由、安惧然不敢答。居无何而肃宗崩。
时窦氏专政,外戚奢侈,赏赐过制。敞奏记由曰:“赏赉无度,至于空竭帑
藏,损耗国资。寻公家之用,皆百姓之力。明君赐赉,宜有品制,忠臣受赏,亦应有度。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奏王侯就国,节省浮费,振恤穷孤,则恩泽下畅,黎庶悦豫。上天聪明,必有立应。”由不能用。
窦宪为车骑将军,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上疏谏曰:“臣虽斗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令德也。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书奏不省。
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昔郑武姜之幸叔段,爱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虐用百姓,奢侈僭逼,诛戮无罪。今者论议凶凶,成谓叔段复生于汉。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敞数切谏,言诸窦罪过,宪等深怨之。时济南王康尊贵骄甚,宪乃白出敞为济南太傅。岁余迁汝南太守。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故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又修理鲷阳旧渠,百姓赖其利,垦田增三万余顷。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选自《后汉书·卷四十三》,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辟太尉宋由府 辟:躲避
B.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 遽:突然
C.奢侈僭逼,诛戮无罪 僭:超越本分
D.敞疾文俗吏以苛刻求当时名誉 疾:痛恨
2.下列选项中,全都表现何敞“为官正直”的一项是(3分) ( )
①怪草生于庭际,不可不察 ②司徒袁安亦深敬重之 ③诚不忍目见其祸而怀默苟全
④吏人共刻石,颂敞功德 ⑤每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 ⑥宜且罢工匠,恤人之困
A.①②⑥ B.①③⑥ C.③④⑤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京城及周围地区出现奇异的草木鸟兽,有人认为是祥瑞之兆,但何敞却认为是皇帝即将驾崩的不祥之兆。
B.面对当时赏赐不符合礼制的局面,何敞劝说宋由送回所得到的赏赐,并请宋由上奏皇上让王侯回到各自的封国,节省开支,救济穷孤。
C.何敞心忧百姓。因为窦宪的两个弟弟大兴土木,他上奏皇帝,希望朝廷让二人遣归工匠,却没有被采纳。
D.由于何敞多次劝谏,指出窦氏诸人的罪过,遭到窦宪等人的嫉恨,后被窦宪排挤出京,做了济南王的太傅。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明公位尊任重,宜先正己以率群下,还所得赐,因陈得失。(5分)
(2)是以郡中无怨声,百姓化其恩礼。其出居者,皆归养其父母,推财相让者二百许人。(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宋代家训的特点
家训指古代家族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宋代家训是家训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从所搜集的资料来看,宋代的家训,专著加上单篇计百余种,其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代。这些家训根据纂述者的身份,可分为宋代帝王家训、宗室家训、士大夫家训、百姓家训等类型。宋代家训集成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又有发展,如《集事诗鉴》将散文与诗歌融于一体。宋代家训体裁上的另一大发展则是辑录体家训的大量出现。辑录体家训就是将宋及宋前历代的训家教子的成文文献或者相关的家庭规范的活动汇集在一起,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如司马光的《家范》等。
宋代家训的繁荣,与宋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很大关系。宋代由以前的门阀政治时期转变到官僚政治时代。选官以科举为主,宋代长久不衰的世家大族已经很少,贫富无定势,甚至贫富易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家族尤其是士宦家族积极地纂述家训,以期通过道德教化、行为规范等,令其家族成员修身、齐家,维持家族在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达到兴旺、繁荣的目的。
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其中,治生方面,以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最为详尽;制用方面,以陆九韶《居家制用》更为具体。宋人重视家庭治生,与宋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有密切关系,这也是维持大家族正常运作所必备的经济基础。此外,科举也需要经济支持。宋代家训一方面提倡家庭治生,另一方面提倡辩证的节俭,量入为出是其基本原则。宋人把简朴当作自家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如“乡人有纠率钱物以造桥修路及造渡航者,宜随力助之”(袁采《袁士世范》)。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即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儒家思想贯彻集中。除了道德教育外,宋代家训还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它知识教育,以提高子孙的素质。宋人家训中也涉及许多教育原则,其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家族对子孙等家庭成员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之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其他的惩罚方式,如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告官、驱逐、移乡等。
家训的纂述,是为家族的兴旺长久,所以一般不会违反朝廷的法律。有的宋代家训如范氏的《义庄规矩》及后续规矩还得到朝廷的许可与支持。家训、法律中都有儒家思想的渗入,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仍然怀抱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治天下也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所以在礼法社会之中,家训与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家训与法律的出发点和目的还是略有侧重的,家训更侧重家庭的发展,而法律则更关注社会的长治久安。
1.下列关于“宋代家训的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代家训继承并发展了传统家训的散文、诗歌、条规等体裁,它汇集了宋及宋前历代的家训,以历史上的人、事为榜样和范例教育子弟。
B.宋代家训都有治生、制用的内容,提倡辩证的节俭,把简朴当作优良传统代代相传,但对公益事业,则主张尽力而为,不要吝惜财产。
C.宋代家训注重道德教育,倡导通过对家庭成员言行举止的规范,将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正、妇顺等儒家思想贯彻集中。
D.宋代家训对子孙的训导首先建立在教育的基础上,当好言相劝不能奏效时,家长便采取庭训、笞、杖、役、经济惩罚、不承认身份等惩罚方式。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家训发展史上,宋代家训是个重要阶段,其标志之一就是家训的数量和质量远远超过了前代。
B.宋代选官以科举为主,一些家族为使其成员能科举入仕,积极纂述家训,这是宋代家训繁荣的重要原因。
C.为提高子孙素质,宋代家训既对子孙加强道德教育,又重视参加科举考试以入仕的教育及其他知识的教育。
D.家训是为家庭的兴旺长久,而社会的长治久安又离不开家庭的修整、稳定、繁荣。因此,家训并不违反朝廷的法律。
3.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重视家庭治生,这是宋人维持大家族的正常运作及参加科举考试经济基础得到保证的重要原因。
B.在宋人家训的诸多教育原则中,教育贵早、宽严相济这两点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的意义。
C.因为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宋代家训在强调修身、治家之后,还提倡治国与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D.在礼法社会中,家训与法律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在制订的出发点和目的方面又略有侧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