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是出于对他人、国家的负责精神。 ②另一方面...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这是出于对他人、国家的负责精神。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人们往往通过听其言观其行而评判一个人是否君子,

出于对自己负责也不可轻易出言。

再则,是基于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的经验教训,

古人重慎言,一方面是因为言必有信必果,估计能做到才可以出言,

这里就有一点明哲保身的味道了。

A⑤⑥②①④③   B⑤⑥④③②①   C⑤①②③④⑥  D⑤③①②④⑥

 

C 【解析】 试题分析:可根据“一方面……另一方面……再则”,根据“言必有信必果”,“做到才可以出言”推出①跟⑤,根据“听其言观其行而评判一个人是否君子”“ 对自己负责不可轻易出言”推出③跟②,而④所说的是“经验教训”,所以接⑥“明哲保身”。故答案选C。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虽然现在所学的一些专业课,对我们很陌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不过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只要下苦功,就一定能够学好。

B.一个人之所以变坏的原因,除了受到坏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他自己没有把握住自己。

C.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和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冷暖。

D.面对统计数据,专家指出,大家如果都能自觉遵守开车不喝酒的禁令,我国就可能减少百分之三十的交通事故。

 

查看答案

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如何管孩子,在中国的传统中,向来都是家庭的内政,他人不容置疑。有句歇后语道: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家长闲得手痒痒,都可以拿收拾孩子来解闷,家长忙一点,把孩子放在家里,似乎也无可厚非。总之不关别人的事。此外,也的确有很多家长,还在为温饱而奔波,孩子只能穷养,把孩子独自留在家中,也是常见的事情。

A不容置疑       B下雨天打孩子       C无可厚非       D奔波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收     采/     方兴未/自怨自艾     

B/衫     /邻     如法/火连天      

C/怅     /躬     螳臂/安步车 

D.苍/寇     后/智     妄自菲/如履

 

查看答案

请以这里没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謇:从状元到资本家

邱永汉

张謇,字季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咸丰三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16岁考取秀才,但因家道中落辍学,长期以游幕为生。光绪十年(1884)重新致力于科举考试,次年参加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时称“南元”。二十年(1894)春,奉父命进京参加会试,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

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比较明确地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分别在通州、苏州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状元不做官却改行办厂,这个现象诚然怪异,但并非偶然。19世纪末,民族工业非常幼弱而又渴望发展。根据历来痛苦的经验,民族工商业者把与官府打交道视若畏途,迫切希望有一种中间力量可以充当他们与官府之间的桥梁。于是,像张謇这样的开明绅士应运而生了。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以求解决集资难题。拖到二十四年(1898),大生纱厂才正式在通州城西唐家闸破土动工,次年建成投产。但开工以后需用棉花日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再次向官府求援,结果碰壁而归;请求另派殷富绅商接办,又未能得到许可。张謇等走投无路,纱厂刚刚开工就准备出让、停产、闭厂,可见幼弱的民族近代工业前景是多么暗淡。幸好这几年华洋机纱已经在通海地区畅销,纱价一直看涨。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且又可以节省大量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总算初步站稳了脚跟。大生纱厂的利润逐年增长,到宣统三年(1911)为止,共获净利370余万两,这就是张謇进一步创办各种企业的本钱。

    从光绪二十七年到三十三年(1901-1907),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粗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而他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着手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清未第一所师范学校,同时还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张謇晚年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然而,时代的变化不以他的想法为转移,他的这些梦想必然走向幻灭。

1926717日,张謇病故。这年春天,他曾赋长诗以寄孤愤。结尾几句是:“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这不仅是他暮年处境的自我写照,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有删节)

1.根据文意,说说哪些因素使张謇实现了状元办厂。  (4分)

2.张謇办学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4分)

3.作者为什么说张謇的诗句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4分)

4.张謇作为民族近代工业创建和发展的先驱,你认为他在哪些力面值得后人学习与继承?(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