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请以“这里没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处填上适...

请以这里没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在横线处填上适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2)立意自定;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这里没有眼泪(转载) “如果有天堂,你想过它是什么样的吗?在我的想象中,天国的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树。包围在绿荫中,充满爱与和平的地方。”或许,这儿也是没有眼泪的地方吧!生在天堂的人都是天使,因为他们心中所有的不快乐都被这些绿色植物净化干净了吧,所以他们是那么的纯洁、可爱,不戴面具,不曾流泪。我渴望我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他们是那般的幸福、快乐,但是我知道,我不是。 山的另一头,海的另一边,就是我的家乡了吧!那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那里有我渴盼见到的一张张天使般灿烂的笑脸——那群天真烂漫的小孩。我最喜欢和他们玩耍了,他们是最单纯的,不是吗?和他们在一起就会忘记一切矜持与不悦。于是,我在这儿下了一个定义——这里没有眼泪。但是我下定义的对象只属于孩子们!因为我知道,当我把大人们华丽的伪装一层层地剥下后,那冷漠的脸庞、自私的心灵就会一一显现出来,当然包括平日里那些深藏在面具背后的总总痛楚…… 那么真的找不到其他没有眼泪的地方了吗?难道世界就如此悲惨,到处是眼泪的海洋吗?不,不是这样的,否则微笑的存在有何意义?在我看来,“微笑”是发自内心真正的笑,充满对某种事物的喜欢和羡慕以及感叹吧。那到底怎么才能到没有眼泪的地方呢?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原来,这个没有眼泪的“天堂”就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我想,这就是孩子们阳光明媚般的笑容背后的缘故吧——那颗没有受过污染的“雪白”的心! 那么我们的心是包围在绿荫中,充满爱与和平的地方罢!只要你带着一颗绿色的心,空气就会变得新鲜,阳光就会变得灿烂,不是吗?所以当你带上一颗宽容的心、一颗无私的心时,别人的心也会瞬间变成绿色空间——即使那是高山或冰川!随之,你所在的地方也就没有眼泪,有的只是真心的微笑。 我的心并不完全是绿色的,这也是我渴望成为长在天堂的孩子中的一个的原因,我知道我的,不,是每个人的心都有一个黑暗的角落。但我也晓得,当我融入班级体时,自己就是一个天使,因为我是真心地微笑,真心地与同学相处。 母亲说:“当你处于利益之争时,你就会变得自私刻薄。”我敬佩于母亲的宽容大度,她继承了家族的优良传统,而我似乎离我的“天堂”还很远,没有眼泪的地方呀——可望而不可即! 我是那么的渴望,看来我还得努力才是!……啊,灿烂的笑脸! ………… “如果有天堂,你想过它是什么样的吗?在我的想象中,天国的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树。包围在绿荫中,充满爱与和平的地方。” 【解析】 试题分析: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 “这里没有 ”需要填入的是一个宾语,即写作的对象,“这里”是一个代词,可以指代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人生、事业、生活、学习、爱情、亲情等等。此题的开放程度非常大,指代意可以自定,填入的宾语也可以自定。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张謇:从状元到资本家

邱永汉

张謇,字季直,江苏通州(今南通)人。咸丰三年出生于一个富农兼小商人家庭。16岁考取秀才,但因家道中落辍学,长期以游幕为生。光绪十年(1884)重新致力于科举考试,次年参加乡试,以第二名中举,时称“南元”。二十年(1894)春,奉父命进京参加会试,高中一甲一名,循例授翰林院修撰。

甲午战后,爱国救亡和维新变法的浪潮勃兴,要求独立发展民族近代工业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张謇愤于清廷的“昏聩”,同时又深忧外资于内地设厂,将会导致“尽撤藩篱”“喧宾夺主”的恶果,因此产生“实业救国”的思想。他在光绪二十一年夏为张之洞起草的《条陈立国自强疏》,比较明确地主张:尽速讲求商务、工艺,采取保护政策,各省设立商务局、工政局,提倡招商设局、建立公司,以谋抵制洋货倾销。次年初,张之洞奏派张謇和在籍前国子监祭酒陆润庠分别在通州、苏州设立商务局。张謇与陆润庠分别在南通和苏州创办了大生纱厂与苏纶纱厂,这就是清末流传一时的“状元办厂”的故事。状元不做官却改行办厂,这个现象诚然怪异,但并非偶然。19世纪末,民族工业非常幼弱而又渴望发展。根据历来痛苦的经验,民族工商业者把与官府打交道视若畏途,迫切希望有一种中间力量可以充当他们与官府之间的桥梁。于是,像张謇这样的开明绅士应运而生了。

大生纱厂最初确定是商办,筹集资金十分有限。张謇无可奈何,只得向官府寻求援助,以求解决集资难题。拖到二十四年(1898),大生纱厂才正式在通州城西唐家闸破土动工,次年建成投产。但开工以后需用棉花日多,资金周转更加困难。张謇再次向官府求援,结果碰壁而归;请求另派殷富绅商接办,又未能得到许可。张謇等走投无路,纱厂刚刚开工就准备出让、停产、闭厂,可见幼弱的民族近代工业前景是多么暗淡。幸好这几年华洋机纱已经在通海地区畅销,纱价一直看涨。大生纱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而且又可以节省大量长途运费,因此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总算初步站稳了脚跟。大生纱厂的利润逐年增长,到宣统三年(1911)为止,共获净利370余万两,这就是张謇进一步创办各种企业的本钱。

    从光绪二十七年到三十三年(1901-1907),张謇先后创办了19个企业。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在辛亥革命前夜出现了一个粗具规模的大生资本集团。

发展民族近代工业需要科学技术,这又促使张謇去努力兴办学堂,而他首先致力于师范教育。光绪二十八年着手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是清未第一所师范学校,同时还创办了通州女子师范学校,并陆续兴办一批小学和中学。为了给各项企业提供技术力量,张謇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师范学校的测绘、蚕桑等科发展成为十几所职业学校。

但是好景不长,欧战后帝国主义的卷土重来,再次使民族工商业陷于凋敝。大生资本集团很快由盛而衰,张謇被迫把全部企业交给债权人江浙财团接办,将近30年苦心经营的企业体系濒于土崩瓦解。

张謇晚年周旋于各派军阀之间,希望结束军阀混战,让民族资本主义有一个得以顺利发展的和平环境。然而,时代的变化不以他的想法为转移,他的这些梦想必然走向幻灭。

1926717日,张謇病故。这年春天,他曾赋长诗以寄孤愤。结尾几句是:“太平在何时?今年待明年。呜呼!覆巢之下无完卵,野老洒泪江风前。”这不仅是他暮年处境的自我写照,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

    (节选自《中国通史》第十一卷,有删节)

1.根据文意,说说哪些因素使张謇实现了状元办厂。  (4分)

2.张謇办学有什么特点?反映了他怎样的教育思想?(4分)

3.作者为什么说张謇的诗句也是整个民族近代工业的真实写照”?(4分)

4.张謇作为民族近代工业创建和发展的先驱,你认为他在哪些力面值得后人学习与继承?(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走向虫子

刘亮程

一只八条腿的小虫,在我的手指上往前爬,爬得极慢,走走停停,八只小爪踩上去痒痒的。停下的时候,就把针尖大的小头抬起往前望。然后再走。我看得可笑。它望见前面没路了吗?竟然还走。到了尽头,它若悬崖勒不住马,肯定一头栽下去。我正为这粒小虫的短视和盲目感到好笑,它已过了我的指甲盖,到了指尖,头一低,没掉下去,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了。

这下该我为自己的眼光羞愧了,我竟没看见指头底下还有路。走向手心的路。

人的自以为是使人只能走到人这一步。

虫能走到哪里?我除了知道小虫一辈子都走不了几百米,走不出这片草滩以外,我确实不知道虫走到了哪里。

一次我看见一只蜣螂滚着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蜣螂头抵着地,用两只后腿使劲往上滚,费了很大劲才滚动了一点点。而且,只要蜣螂稍一松劲,粪蛋有可能再滚下去。我看得着急,真想伸手帮它一把,却不知蜣螂把它弄到哪儿。上了这个小坡是一片平地,再过去是一个更大的坡,坡上都是草,除非从空中运,或者蜣螂先铲草开一条路,否则粪蛋根本无法过去。

或许我的想法天真,蜣螂根本不想把粪蛋滚到哪去。它只是做一个游戏,用后腿把粪蛋滚到坡项上,然后它转过身,绕到另一边,用两只前爪猛一推,粪蛋骨碌碌滚了下去,它要看看能滚多远,以此来断定是后腿劲大还是前腿劲大。谁知道呢?反正我没搞清楚,还是少管闲事。我已经有过教训。

那次是一只蚂蚁,背着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被一个土块挡住。蚂蚁先是自己爬上土块,用嘴咬住干虫往上拉,试了几下不行,又下来钻到干虫下面用头顶,竟然顶起来,摇摇晃晃,眼看顶上去了,却掉了下来,想都没想,又换了种姿势。结果还是一样。但它一刻不停,动作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没效果。

我猜想这只蚂蚁一定是急于把干虫搬回洞去。洞里有多少孤老寡小在等着这条虫呢。我要能帮帮它多好。或者,要是再有一只蚂蚁帮忙,不就好办多了吗?正好附近有一只闲转的蚂蚁,我把它抓住,放在那个土块上,我想让它站在上面往上拉,下面的蚂蚁正拼命往上顶呢,一拉一顶,不就上去了吗?

可是这只蚂蚁不愿帮忙,我一放下,它便跳下土块跑了。我又把它抓回来,这次是放在那只忙碌的蚂蚁的旁边。我想是我强迫它帮忙,它生气了。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我又想错了。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这只被打翻在地,爬起来仓皇而逃。也没看清咋打的,好像两只牵在一起,先是用口咬,接着那只腾出一只前爪,抡开向这只脸上扇去,这只便倒地了。那只连口气都不喘,回过身又开始搬于虫。我真看急了,一伸手,连干虫带蚂蚁一起扔到土块那边。我想蚂蚁肯定会感激这个天降的帮忙。没想它生气了,一口咬住干虫,拼命使着劲,硬要把它再搬到土块那边去。

我又搞错了。也许蚂蚁只是想试试自己能不能把一条干虫搬过土块,我却认为它要搬回家去。真是的,一条干虫,我会搬它回家吗?

也许都不是。我这颗大脑袋,压根儿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

    (选自刘亮程《一个人的村庄》,有删节)

1.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2.文中三个故事发生的时问顺序本来是:蚂蚁——蜣螂——小虫。然而本文却倒过来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3.赏析下面这段话。(4分)

先让两只蚂蚁见见面,商量商量,那只或许会求这只帮忙,这只先说忙,没时间。那只说,不白帮,过后给你一条虫腿。这只说不行,给两条。一条半。那只还价。

4.请对走向虫子小虫·蟑螂·蚂蚁进行比较,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走向虫子这个题目的好处。(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漫画,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写一段文字描述漫画的内容。  (2分)

2)用一句话揭示漫画的寓意。  (2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两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4分)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建设,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提取重要信息,按要求分别写一句话。  (4分)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别号柳泉,也称柳泉居士。山东省淄川县(今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他少负才华,年轻时即考取秀才,但以后多次参加科举,到老未中举人。家境贫寒,长期做私塾先生。自谓“喜人谈鬼”“雅爱搜神”,闲时坐于村口,供人茶水,与之闲谈,搜集大量素材,创作了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全书共490余篇,现在已有日、英、法、德、意、俄、越南、捷克、罗马尼亚、波兰、西班牙等20多种语言的译本。

1)突出蒲松龄的身份,不超过25字。(2分)

2)突出蒲松龄的成就,不超过25字。(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