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来九中街欣赏树洞画的市民不绝如缕,看着这些美丽的树洞画,观者无不啧啧赞叹,为王月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创造击掌叫绝。
B. 调查显示,70%的网友对二手房个税增至20%的新政觉得差强人意,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这一政策对于需要改善住房条件的中低收入者不公。
C.清乾隆一朝六十年,是清代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瓷器生产取得了空前的繁荣,青花瓷工艺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D.iPhone 5最令人不齿的就是“掉漆门”,为了应对这一情况,几乎每一家配件厂商都处心积虑,寻找对策。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量筒(liánɡ) 攻讦(jié) 黑魆魆(qū) 大腹便便(pián)
B.阜盛(fù) 靓妆(jìnɡ)入场券(quàn) 量体裁衣(liánɡ)
C.胡诌(zhōu) 桎梏(ɡù) 崭露头角(lù) 时不我与(yǔ)
D.模样(mó) 拂晓(fú) 煞风景(shā) 靡靡之音(m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王俭,字仲宝,琅琊临沂人也。幼有神彩,专心笃学,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言之于明帝,尚阳羡公主,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不可以为妇姑,欲开冢离葬。俭因人自陈,密以死请,故事不行。母忧,服阕为司徒右长史。《晋令》,公府长史著朝服,宋大明以来著朱衣。俭上言宜复旧,时议不许。
俭察太祖雄异,先于领府衣裾,太祖为太尉,引为右长史,恩礼隆密,专见任用。转左长史。及太傅之授,俭所唱也。少有宰相之志,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
上坏宋明帝紫极殿,以材柱起宣阳门。俭与褚渊及叔父僧虔连名上表,谏曰:“臣闻德者身之基,俭者德之舆。春台将立,晋卿秉议;北宫肇构,汉臣尽规。彼二君者,或列国常侯,或守文中主,尚使谏诤在义即悦,况陛下圣哲应期。臣等职司隆重,敢藉前诰,窃乃有心!”上手诏酬纳。
宋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白门三重关,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俭又谏,上答曰:“吾欲令后世无以加也。”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上曲宴群臣数人,各使效伎艺。褚渊弹琵琶,王僧虔弹琴,沈文季歌《子夜》,张敬儿舞,王敬则拍张。俭曰:“臣无所解,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吾何以堪之!”
先是诏俭三日一还朝,尚书令史出外谘事,上以往来烦数,复诏俭还尚书下省,月听十日出外。俭启求解选,不许。其年疾,上亲临视。薨,年三十八。
吏部尚书王晏启及俭丧,上答曰:“俭年德富盛,志用方隆;岂意暴疾,不展救护,便为异世。奄忽如此,痛酷弥深!葬礼依故太宰文简公褚渊故事。”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阳羡公主 尚:娶公主为妻
B.引为右长史 引:引荐
C.各使效伎艺 效:仿效
D.臣无所解 【解析】
通晓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俭幼时便专心笃学,袁粲闻知他的名声,便说给宋明帝,明帝便把阳羡公主许配给他。
B.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王俭“密以死请”,让母亲十分担心。
C.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大臣,褚渊等都表演了自己的特长,王俭则背诵了《封禅书》。
D.王俭生病时,皇上亲临探视;他去世后,其葬礼比照太宰褚渊的先例办理。
香港文汇报社社长张国良、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潘宗光及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杨钊三位港区全国政协委员连续四载递交提案,最终促成了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于2008年成为法定假日。在这一举措酝酿和征集民众意见的时期,某网站做了“你更喜欢过清明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还是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洋节”的网络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阅读后回答问题。
百分比对象项目 |
|
|
|
|
中老年 | 青少年 |
|
|
|
城镇 居民 | 乡村 居民 | 城镇 居民 | 乡村 居民 |
|
更喜欢过中 国传统节日 | 73.8% | 98.5% | 58.3% | 70.1% |
更喜欢过洋节 | 26.2% | 1.5% | 41.7% | 29.9% |
1.从上表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国家有关部门将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定为法定假日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仿照下面的例句,以“微笑”和“眼睛”为本体,各写一个比喻句。
心灵像一处澄碧的潭水,装载一汪无尽的宽容。不亢,不卑;无乐,无哀。
1.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字)
对于“五四”时期的新文学阵营而言,所谓“新”,代表着晚近的先进的事物,代表着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方向,而“旧”则是落后的腐朽的事物,是应该抛弃和埋葬的。可是在旧文学阵营的眼中,所谓“新”,只是新潮、还未经过时间考验的东西,往往昙花一现,其中有太多需要去掉的夸饰和虚伪,而“旧”则是经过历史检验的真理,是过去的精华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