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照下面的例句,另写两句话,与例句构成排比。(4分)
例句:能走多远,靠的不是双脚,是志向,鸿鹄志在苍穹,燕雀心系屋檐。
(1)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材料,提取四个四字短语概括这则材料的关键信息。(4分)
不少消费者在上网了解相关产品品牌信息时,各种版本的“十大品牌”——涉及家居建材、奶粉、服装、家电、汽车等诸多行业——往往让他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十大品牌”究竟是谁评的?有多少权成性?据调查:“十大品牌”多系竞价排名,给钱谁都能评上。谁交钱,谁交钱多,谁就会评上这“十大”、那“十大”品牌。这样的品牌注定是欺世盗名,没有丝毫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多年来,对这种奖的滥评,很多企业已看穿,消费者也看透了,信者寥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习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
流 变
林耀德
①一块废弃的铜片,在漂流人间数千年之后,又被投掷在高温的熔炉里重新提炼,洗浴身上所有的杂质。他重新融入精纯的铜浆之中,和所有的同伴化为新的整体。
②他曾经在铜山中和其他元素结缡为幻美的结晶,曾经被融铸为远古时代的巨鼎,曾经是皇帝花苑中伫立台阁上的铜鸟,曾经被压缩为打印上年号与币值的制钱,曾经被僧人牢牢钉死在山门上成为衔住门环的狮头环扣,他又化身为扰人的滴漏、夜夜震动易碎的诗人心房。那些记忆渗透在他的梦中,而沸腾的锅炉正将一切的意识都煮成氤氩的蒸汽。
③当他清醒过来,已经成为一具魁梧塑像的颜面,迎着晨曦,他感受到清凉的南风。眼前是一座城市,一层层的楼房乱中有序地铺展成巨大的扇形视野。到了正午,他被骄纵的阳光晒得烫热,焕发出强烈耀目的金属色泽,车辆们都得绕着他台座周围的圆环缓缓通行。
④塑像傲视的立姿成为布景的一部分,他不再是一群铜分子的凝聚体了。即使过去的历史已经模糊得无法辨识,他却毫不在意。
⑤他开始相信自己是塑像人物的化身,他甚至顿悟什么是寂寞。对于铜本身而言,寂寞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情绪,他也曾经蛰伏在看不见光的矿脉深处,地球自转了几十亿年也不曾让他如今一般触发寂寞的念头。接着,他慢慢相信自己拥有心灵,意识到自己正在无声地意识着这个世界。从行人的眼光中,他看出了塑像人物和人民之间那种既熟悉又疏离的情感,他从人类眼光的变化体悟出崇高和敬畏之间的不同。崇高是一种无法用言词超越、更谈不上有任何可能被具体描述的心灵震撼;而敬畏,仅仅是一种避凶趋吉的礼仪。
⑥他也开始意识到这座铜像似乎也寄藏了人类的梦,而且是许许多多哭嚎失声的梦。他遁入塑像尊者的生命史里,体会这种身着戎装站在市区中央的困惑。
⑦塑像人物生前最骄傲的手势完全呈现在台座上方,塑像的脸庞上也镂刻出一连串战争遗留下的凿痕。
⑧塑像人物本身的残梦也入侵了清醒的铜材。
⑨颜面上的铜,也开始目睹那个人过去的荣光,每当他举起右拳向忠诚的子民们宣告祖国人民的使命时,无数人群如痴如狂地被那种神妙的手势导引……
⑩颜面上的铜,早已失去了光泽。他最后学到的情感是自怜。灵巧的鸽子在塑像的肩绶和军帽上漫无节制地排泄。随着铜像的陈旧,路人不再有崇高的震撼,不再有敬畏的眼神,他们以鄙夷取代了礼赞;最后路人连鄙夷的心情都没有,他们回报塑像的是无表情的冷漠。
(11)在这座城市有史以来首度被侵略者攻陷的时候,铜像的眼睛流出了金属结晶构成的泪;他仍然屹立着,直到这座城光复之后,才被自己的同胞推倒,送进陈旧老迈的炼铜厂。从每一个城市送来的,一式一样的铜像如同巨大的弃尸,无礼地横陈肢体,彼此压挤,等待着分解,以及毁灭。
(12)颜面上的铜块再度被解散了,但是马上又被模铸成型,这次他被分割成几百发尖锐闪亮的子弹。当他们以高速呼啸著破空地穿入人体,一切多余的梦境都在血光中归于寂灭。
1.怎样理解“沸腾的锅炉正将一切的意识都煮成氤氲的蒸汽”在文中的含意?(2分)
2.请简要概括人们对塑像的态度变化。(4分)
3.文章第⑥段提到“他遁入……体会这种身着戎装、站在市区中央的困惑”,他为什么“困
惑”?(4分)
4.请简要概括标题“流变”的作用。(6分)
5.本文结尾提到铜像的毁灭,并写到“当他们以高速呼啸着破空地穿入人体,一切多余的梦境都在血光中归于寂灭”,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的观点。结合现实,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看法。(7分)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辘辘远听,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定风波》)
(3) __________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 (苏轼《赤壁赋》)
(4)佳节又重阳,__________________,半夜凉初透。 (李清照《醉花阴》)
(5) __________________,怎敌他、晚来风急。 (李清照《声声慢》)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安夜雨
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1.“忧”字贯穿全诗,请概括诗人忧愁的具体内容。(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首联,分析诗人表现自己“百忧”之情的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斜线(/)为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限6处,3分)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