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 A.10月9日,中国旅游研...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    )

A109,中国旅游研究院和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了2013年十一黄金周旅游人气城市,同时公布了十大最受欢迎出境旅游目的地。

B.蒙总统顾问包乐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说,政府承担部分大学生的学费,不仅可以提高蒙古国高等教育的竞争力,还可以减轻老百姓的家庭经济负担。

C.环视全球,关于当下不少国际化大都市都在刻意打造浓郁的城市体育氛围,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以及由他们引致的资本、技术和信息。

D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既有高增长低通胀的理想格局,亦有高增长高物价的过热场面,更因百年一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遭遇了经济急速下滑、通胀和通缩轮番登场的考验。

 

D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A成分残缺,在“人气城市”后面加“排行榜”。B语序不当,“不仅”“而且”后面的内容调换。C主语残缺,去掉“关于”。所以选D。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

A.曾经发生的校园安全事故留下血的教训,损害了家庭幸福,也刺痛了社会的神经。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维护校园安全,护佑学生成长,是学生和家长的急切期盼,更是全社会必须担当的责任。

B.房地产市场发展迅猛,有人便说房价会涨;政府调控政策要出台,有人便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C.马拉多纳和许丁茂再次相遇。24年前,作为球员,许丁茂在墨西哥世界杯上专门盯防马拉多纳,他那凶狠的铲断让球王至今耿耿于怀

D.乔治·索罗斯是当之无愧的金融天才,他1969年创立的量子基金,有着平均每年35%的综合成长率,这个数字恐怕只有巴菲特等少数人能够望其项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怀念书人倪墨炎先生

和倪先生的初次相识是在一同去往杭州旅游的大客车上,一路上我都在向他讨教,现代文学史的掌故、旧书店淘书的传奇等等。此后,陆续得到倪先生惠赠的一些签名本新著,也曾到他府上拜访过一次,参观了他收藏的令人艳羡的新文学“善本书”。2006年,当我来到上海人民出版社时,倪先生告诉我正在写一本关于鲁迅的新书。四年之后的2010年,这部将近五十万字的新书《真假鲁迅辨》,终于面世了。

倪先生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历史原貌的文章,几乎篇篇都很精彩。当《鲁迅茅盾“致红军信”的探讨》在《文汇报·学林》上发表时,现代文学史专家、善于“打捞”史料的华东师大陈子善教授一口气读完后,很为倪先生的胆量和见识所感动,立刻给《学林》主编打电话,认为这是一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是十分难得的。倪先生以大量可信的史料,论证了此信不可能经鲁迅(包括茅盾)起草或过目或事先知情,而是由当时在陕北的红军中的一位革命同志起草的,极具说服力。现在倪先生的说法已成为鲁迅研究界的共识。

《真假鲁迅辨》那本书印得不多,总共印了2700册,其中200册毛边本是被一位收藏家“买断”的,所以真正上市流通的不足2500册,很快就销光了。我曾送了一册给倪先生的“神交”——当时已然九十高龄的蒋星煜先生,蒋老拿着此书便说:倪墨炎写的文章我喜欢看,他在《文汇报》发表的对唐弢《琐忆》真实性的质疑,几年前我就仔细看过。倪墨炎的结论“完全成立”!后来,蒋先生在编选自己的文集时,特地在一篇《唐弢与鲁迅之间》的文章后面加了一小段附记以表示对倪墨炎先生考辨结论的支持。当蒋老听说倪先生还有《大鲁迅传》即将出版时,特地给我来信希望出书后一定送他一本。

在“辨伪”系列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倪先生才正式开始“重写鲁迅传”。因为先要辨伪、扫雷,《大鲁迅传》的编写、出版至少推迟了四年。为了提高效率,年近八十的倪先生“老来学吹打”,第一次用电脑写作整部书,用伊妹儿发稿件。在《大鲁迅传》第一部写作期间,传来了倪先生患病的消息,我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倪老师的大书也许写不完了!

今年的炎夏,倪先生又住进了华山医院。在医院里,他最牵挂的自然是已经进入出书“倒计时”的《大鲁迅传》第一部,在即将付型之前还来电话关照:又发现两处错误,一定要改正!我自然遵命照办。812日傍晚,我拿着一本《大鲁迅传》的快样书来到病房,他正在吃晚饭,女儿送来的红烧小排,老爷子吃得似乎挺香,看到新书格外开心,还跟护工得意地说:“这是我的新书,刚刚出来。”那天看他状态蛮好,我有点盲目乐观,以为他可以很快出院了。

在校阅《大鲁迅传》第一部之余,倪先生又逐步将自己的书话作品修订、整合,先编成一本三十来万字的《现代文坛随拾》交给我。正好今年5月我“转会”上海书店出版社,就把这部书稿带到了新单位。书稿的编校过程很顺利。92日晚上,我带着美编设计的三个封面样张,再次来到病房请倪先生敲定封面。没想到三周未见,倪先生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他已经吃不下东西,仅靠输入氨基酸补液维持,同时吸着氧气。他只能躺着看东西、跟我说话了。我也想不出说什么话来给他打气,他倒在选定封面后似乎有点兴奋,对我说:第二本书话,今年也能编好给你。我拉着他的手说:好的,我就等您的新稿子。当我离开病房的时候,这会不会是最后一面的念头闪现了,但我实在不敢再想下去了……

第二天晚上,我把他选定的封面发到微博上,不知内情的朋友肯定以为我又在“老王卖瓜”了,其实我是想为倪先生祈福,只是不便明言。噩耗传来,我虽然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依然觉得心很疼。看到许许多多的识与不识者在转发、评论我那条微博,表达他们对倪先生去世的哀悼之情,我感到温暖。

倪先生一生,爱书、读书、买书、藏书、编书、写书;他坐拥书城、埋头著述,三十六年间出版了二十多本著作,按照他的分类法,既有《大鲁迅传》《真假鲁迅辨》这样的“精神正食”,也有九本书话这种“精神零食”。他的书,无论“正食”还是“零食”,都不至于使读者“伤食”。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今天都是太少了。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5分)    (    )(    )

A.作者对倪墨炎极为敬佩,因为倪先生探讨鲁迅某些生平大事的历史原貌的文章几乎篇篇都很精彩。

B.《真假鲁迅辨》那本书只印了2700册,不是很受读者欢迎。

C.倪先生生病了,我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我有点盲目乐观”“这会不会是最后一面的念头闪现了”,作者层层蓄势,为下面“噩耗传来,我很心疼”做铺垫。

D.看到许多识与不识的人都在转发、评论我发的微博,表达他们对倪先生去世的哀悼,我得到了很多安慰,稍稍平复了伤痛的心。

E.作者拿着《大鲁迅传》的快样书来到病房,倪先生格外高兴,这一段作者运用了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

2.文中写陈子善、蒋星煜对倪墨炎先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6分)

3.文章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倪墨炎先生的事迹?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6分)

4.文章结尾说这种追求字字有来历的书、如此扎扎实实做学问的写书人,今天都是太少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结合现实谈一谈你的看法。(8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分)

痼疾

[俄]利翁•伊兹迈洛夫

“大夫,我头疼,体温不太高,却一直低烧。天气不好的时候全身关节疼痛。”

“睡眠正常吗?”

“也不太正常。”

“有没有这种情况,一喝咖啡就睡不着觉?”

“对,就是这样。”

“特别是喝了那种巴西咖啡?”

“哪种都一样。”

“您可别这么说,巴西产的咖啡最好。我本人只喝巴西咖啡,但现在巴西咖啡很难搞到,而其他的咖啡我不喝。”

“大夫,我体温不太高,却一直低烧。”

“多喝点茶吧。昨天我去商店买茶了。那家商店卖印度茶。但昨天印度茶卖完了,别的茶我都不喜欢。真不知道哪儿还能买到这种印度茶!”

“大夫,每次变天前,我全身的关节都酸痛。这是怎么回事?”

“这是季节变化引起的。这种情况常有。有的人季节一变化,关节就酸痛。对了,现在这个季节该吃螃蟹了。以前有个病人经常送给我,后来他就不来了。也许是治好了,也许是找别的医生去了。不对,他绝对不会那么快就治好了。他是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这样的人不管遇到哪个医生,都得多病一段时间。看来,他是找别的医生了,或者是去外地治疗了。总之,不管找谁,他肯定治不好。”

“大夫,我头疼得厉害。”

“恶心吗?”

“恶心。”

“吃鱼子酱时恶心吗?”

“不恶心。这我敢肯定。”

“吃鱼子酱我也不恶心,特别是吃黑鱼子酱。吃红鱼子酱我也不恶心,但我不是特别喜欢红鱼子酱。我有一个病人……”

“他怎么了?”

“他给我弄来了黑鱼子酱。”

“我是问他到底怎么了?”

“我不是说了吗?他有鱼子酱,经常送给我。后来他也不来了。真遗憾!”

“他也走了?”

“彻底走了。”

“去国外了?”

“去更远的地方了。”

“那是哪儿?”

“那个地方没有鱼子酱,没有螃蟹,也不需要病假证明。”

“我也不需要病假证明。我只要身体感觉舒服一点就行了。”

“头疼,低烧,关节疼……这能舒服吗?”

“大夫,这病治得好吗?”

“当然治得好。您是干什么的?”

“工程师。”

“嗯,要就是一个普通工程师的话,那就难治了。您没有螃蟹,没有鱼子酱,没有咖啡,也没有茶。”

“我没有这些东西也行。”

“您倒是行了,别人可就未必了。”

“别人行不行我就管不了那么多了。我现在全身都疼,这儿疼,那儿也疼……”

“我觉得您最主要的还是脑袋不正常。”

“真的吗,大夫?”

“真的。您应该先去检查检查脑袋。您现在就去看脑神经医生吧。等脑袋治好了,您再来找我看其他的病吧。”

“好吧,大夫。我现在就去。我包里的东西,这些螃蟹、鱼子酱、咖啡,是不是得给脑神经医生带去啊?再见,大夫!”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0年第5期,李冬梅译)

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5分)

A.本文中这个大夫善于索贿,因此,病人只能找别的医生或到其他医院才能把病看好。

B.大夫说一家食品厂的负责人不管遇到哪个医生,都得多病一段时间,是为了更多的收受贿赂。

C.病人只要送给医生索要的东西就能把病看好,否则,就看不好。

D.当得知病人的职业是工程师的时候,医生觉得这个病人的病难治,是因为这个病人脑袋有毛病,而自己又不是神经医生。

E.在大夫看来,收受贿赂是正常的,否则就是脑袋有病。

2.这篇小说为何要以“痼疾”为题?请作简要分析。(6分)

3.小说是如何塑造大夫这一人物形象的?(6分)

4.你认为本人的主要人物是哪一个?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2)舞榭歌台,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颐《爱莲说》)

3     ,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无以至千里。    (荀子《劝学》)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

赠李愬仆射二首(其一)

王建

和雪翻营一夜行,神旗冻定马无声。

遥看火号连营赤,知是先锋已上城。

旗幡四面下营稠,手诏频来老将忧。

每日城南空挑战,不知生缚入唐州。

【注】①王建,唐代诗人,大历十年进士,有着十多年戎马生活经历。②李愬sù),当时戍边名将。元和九年,吴元济割据淮西,与朝廷相对抗。元和十二年十月李愬率精兵乘大风雪夜袭,攻下蔡州,生擒了吴元济。③翻营:全营。④火号:举火报警的信号。

1.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5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