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

文言文阅读,完成后面问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谷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宫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且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进行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千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交兵御,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实,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山涛领选,武帝曰                     启:禀告。

B. 如卿所言,乃为丞                     堪:能够。

C. 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之                 器:看重。

D. 时人以远致                           许:答应。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的一组是(3分)

时人许以致远,绍以为必不成器   以不阿比凶族,封弋阳子

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   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

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更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海选拔官员时间武帝说到嵇绍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前。

B.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宠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4)

2)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诺驰诣行在所。(6分)

 

1.D 2.D 3.C 4.(1)(4分)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声,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声。(译出大意给2分,“所以”“大名”两处,译对一处得1分。)(2)(6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译出大意给3分,“寻而”“蒙尘”“承诏”三处,译对一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考察其是否合乎语境。题中,D项错误,“许”的解释错了,应是“认为或表扬”之意。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紧扣题干中“说明嵇绍敢于直言谏劝”一语筛选信息。其中,①是时人的看法,②是获封的原因,⑥与直言劝谏无关。因此,凡含此三项之一的选项都应排除。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表述同文本相关部分进行比照,以发现其正误。题中,C项错误在于,不是嵇绍不以为然,而是以书谏。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第(1)句中的“所以”表示“(是)用来干什么的”的意思;“大名”即很好的名声。第(2)句中,“寻而”是时间副词,表很短时间,相当于“不久”;“蒙尘”特指天子失去皇位流亡在外,遭遇危难;“承诏”即接受皇帝诏令。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武帝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尚书左仆射裴頠(wě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同嵇绍的侄儿嵇含相互交好,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司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后转任豫章郡内史,因母亲去世,未到任。 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兼任国子博士。太尉、广陵公陈准死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不久嵇绍被征召为御史中丞,未拜受,又任侍中。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起兵直驱京都,借以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帝王车驾驻扎城东。司马乂向属众宣告说:“今日西征,希望谁作都督呢?”军中将士都说:“希望嵇侍中尽力在前面引导,我们虽死犹生。”于是授予嵇绍使持节、平西将军。继而司马乂被俘,嵇绍重任侍中。公王以下的官员都到邺城向司马颖认罪,嵇绍等人均被罢官,免为平民。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恢复了他的爵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谁能破解玛雅预言

美国导演罗兰·艾默里奇在他的电影《20l 2》中用1400个特技镜头为全球观众逼真地描绘了前所未见的末日景象。而这一末日景象的来源,则是古代玛雅人的一个神秘预言:在20121221日前后,地球将毁灭。研究玛雅文化的专家许必华向大家讲解了玛雅人的神秘预言。

从墨西哥东南角尤卡坦半岛向南延伸,到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在这片被当年玛雅人称之为美洲豹的神圣土地上,他们创造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明,其历史大概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900年之间。玛雅文明创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数学。玛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创造了20进位计数法,他们还创作出至今未被破译的文字、记录其历史的精美壁画……

与其他古老文明不同的是,在政治上,玛雅人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玛雅人是靠着文化、语言和宗教彼此联系在一起的。有考古学家认为,玛雅的城市不是当代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种祭祀、拜神、纪念,仪礼中心式的城邦式的城市。

玛雅人有着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如不同于亚洲和欧洲的审美观:在孩子出生时,玛雅父母会将孩子的头放在两块木板间,捆住加压,使脑袋变得扁平;在耳垂和鼻子的软骨上打洞;以斗鸡眼、罗圈腿和遍布全身的纹身作为美的标志。

到了公元9世纪,处于古典期的玛雅文明骤然衰落,巨大的太阳金字塔、祭祀的中心变得空荡、荒芜。玛雅居民到底是死于战争、瘟疫,抑或灾害?考古学家仅靠现在发掘出来的不完整的文物,还弄不清楚那些年代久远的事情。一部分玛雅文化研究家认为,人口增长、生产失调、贸易上的失败,农业生产者的赋税过重,以及地震、台风等,都可能成为玛雅文明消灭的解释。

在这之后,从墨西哥南下的托尔特克人征服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进入后古典期,这一时期玛雅文明中出现了以活人为祭品的圣井,以及球场、天文台和目前保存最完整的高大的金字塔式台庙。1 6世纪,西班牙人入侵,最终使玛雅文明遭受了致命的破坏。玛雅文明的出现也好,消失也好,都是推测,许必华特别嘱咐说,一切都不能当做定论来看。

玛雅人给人类文明留下了两大谜案:一是消亡之谜,二是玛雅人的预言。玛雅文明消亡了,但玛雅人留下很多石碑,上面记载着玛雅的预言。其中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地球并非人类所有,人类却是属于地球所有。在玛雅预言里,现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已经处在所谓的第五太阳纪,而每个玛雅预言的最后一章,大多是年代的记录,而这些年代的记录全部都在第五太阳纪时终结。人们由此推断出,玛雅人的预言是:地球将在第五太阳纪走向完全灭亡的结局。

在《2012》中,最令观众胆战心惊的是,影片依据玛雅人的预言定下了末日时间——20121221。这是如何推算出来的呢?据玛雅历法,第五太阳纪始于公元前3113年,经历玛雅大周期的5125年后,第五太阳纪走向终结。与公历相对照,历史学家算出这个终结日就在20121221日前后。

关于末日的预言,并非玛雅文化独有。《圣经·启示录》和中国的《易经》都有类似记载。有研究者认为,《易经》中的数理及六十四卦与三百八十四爻,可以看做是囊括了已知的宇宙史、地球史、人类史、科学史上几乎所有决定性的宏大事件,包括预言了与玛雅人惊人一致的世界末日——20121221

(节选自《青年文摘》)20102月上半月刊)

1.下列对玛雅文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玛雅文明创造了当时最先进的数学。玛雅人在公元前4世纪就掌握了“0”这个数字概念。

B.玛雅的城市不是当代意义上的城市,而是一种祭祀、拜神、纪念,仪礼中心式的城邦式的城市。

C.公元9世纪,古典期的玛雅文明骤然衰落,至今还弄不清楚其衰落的原因。

D.作者认为玛雅文明的出现和消失,都是建立在推测基础上的。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A、电影《20l2》描绘的前所未见的末日景象源自古代玛雅人的一个神秘预言:20121221地球将毁灭。

B、玛雅人于公元前3000年,在被当年玛雅人称之为美洲豹的神圣土地上,创造了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文明。

C、玛雅文明消亡了,但玛雅人的预言却保留在玛雅人留下的石碑上,从而给人类文明留下谜案。

D、人们由玛雅预言的最后一章,大多是年代的记录推断出,玛雅人的预言是地球将在第五太阳纪走向完全灭亡的结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3

A、玛雅文明的鼎盛时期是在公元600900年之间,地球将毁灭这一预言应该是这一时期的文明产物。

B、玛雅人以脑袋扁平、斗鸡眼、罗圈腿等作为美的标志。说明他们的审美观是低级庸俗的。

C、通过对玛雅文化的研究可以确定:人口增长、生产失调、贸易上的失败,农业生产者的赋税过重,以及地震、台风等,是玛雅文明消灭的解释。

D、因为有研究者认为中国的《易经》有与玛雅人惊人一致的世界末日20121221类似的预言记载,所以可以说明这个预言的广泛存在性。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古时候有个很有才能的人在朝里做官。一天,他接到皇帝旨意,安排他去放牛。这个人并不觉得委屈,而是一心一意地放养牛群。他早起晚睡,把牛喂得个个体格健硕,毛色顺亮。皇帝见他不计得失,不图名利,把养牛这样的小事都做得如此好,于是便委以大任,让他担任宰相。一下子从一个放牛的变为万人之上、一人之下的重臣,这个人依然全心为公,为人谦逊,一点架子也没有。他还常常深入民众中,了解民间疾苦,深得百姓爱戴,政绩非凡。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面是某校高三某班几位同学在毕业时和班主任畅谈友谊时,对友谊的不同表达,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写两句运用比喻、结构相似、基本符合人物身份的句子。(6分)

班主任老师说,友谊是一束心灵碰撞出的火花,能照亮生命的每一站航程;

语文课代表说:                                                     

化学课代表说:友谊是一种超强的催化剂,能让不可调和的物质融为一体;

数学课代表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5分)

继前几年的给力之后,最近,屌丝元芳体也登上了作为主流媒体的《人民日报》,这引起了广泛关注。113 日,该报一文中写道:市场经济的冲击余波未了,全球化、民主化、信息化的浪潮又不期叠加。分配焦虑、环境恐慌,拼爹时代、屌丝心态,极端事件、群体抗议,百姓、社会、市场、政府的关系进入敏感期11 5日,该报一文开头就写道:元芳,你怎么看?

一些语言研究者认为,《人民日报》不管是用给力,还是用屌丝元芳体,都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时评人韩哲认为,屌丝元芳体等网络语被官方话语系统接纳,会让网民感到亲切,放下身段这一行为本身就能够引发共鸣。

答: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的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真正精致的石头虽则应该暗示雄伟或出尘超俗的感觉,然而线条正确倒是更重要之一点。_______,_______。老子在他的《道德经》里始终看重不雕琢的石头,让我们不要干犯大自然吧,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是大自然的嶙峋的线条

因为最优越的艺术品,和最美妙的诗歌或文学作品一样

或如中国的文艺批评家所说的那样无斧凿痕

所谓线条并不是指一条直线,一个圆,或一个三角形

是那样完全看不出造作的痕迹的作品,跟行云流水那么自然

①④②⑤③       B①④⑤③②     C④①②⑤③   D④①②③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