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 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恐怕要算《礼记》了,《礼记·礼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节选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竹子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因为它外在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 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已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1.C 2.B 3.A 【解析】 1. 试题分析:“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不恰当,从下一段的开头,尤其是“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一句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竹文化还没有发展到高峰时期。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从“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来看,文人们爱竹是为了自身的解脱。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分析错误,是审美趣味、文化影响等使然。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中国式3个字以很高的频率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且看:中国式过马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中国式接孩子——每到放学时间,全国各地中小学门口,家长们开着各式交通工具早早就在翘首以待,秩序之嘈杂如集贸市场。

中国式过节——八月十五,有超过2万名游客和当地居民聚集在三亚大东海的海滩上赏月过节,3公里海滩残留下50吨垃圾。

中国式送礼——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悦然在上海接受采访时称,他经常收到一些中国作家来信,请他推荐评选诺奖,并有某省官员送他字画,称可以不要奖金,只想要名誉。

…… ……

越来越多的国人群体性行为被贴上“中国式”标签。面对“中国式”标签的流行,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2013年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对考生作文失分的原因进行了随机抽查,结果显示如下表,阅读后请按要求答题。(6)

项目名称

具体内容

所占比例

思想内容

中心、材料、分析

342

层次结构

层次、过渡

203

语言表达

词汇、句子、修辞

404

其他

书写、标点

51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不超过25)(3)

2.根据统计结果,请你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同学提出建议。(不超过40)(3)

 

查看答案

下面的文字是从哪四方面说明“4G”优越性的?请简要概括(每点不超过6个字,5分)

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竟然与固定宽带网络价格相当,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没有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身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能时时牢记自己的身份的,除了身体发肤之外,就该是我们的母语了。在无数中国人心里,      ,       ,        。        。     。 我们依靠它倾诉,运用它思想,通过它记载,凭借它穿越五千年历史文化隧道。

①音分四声,律有平仄,构成了汉语诗文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②古老优雅的汉语是我们五千年文明最美的组成部分

③也是我们之所以成为我们的文化标记

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又将我们民族胸中的丘壑山水,化为不尽的纸上烟云

⑤千百年来,隽永有致的汉语承载着我们民族独特的思维

A. ②⑤③④①                 B. ②③④①⑤          

C. ⑤②①③④                 D. ⑤④①②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每天,全球有55亿用户操着75种不同的语言在Facebook上浏览、评价和分享,全部用户每月耗费在这个社交网站上的时间总计高达7000亿分钟。

B目前我国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不断扩大资助范围和标准基本达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目标。

C当前在中国周边出现的一些事态,有不少缘起于某些政治势力试图通过制造麻烦阻击中国加速发展的原因。

D中方重申,日方对钓鱼岛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不了钓鱼岛及其附届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