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泗原 叶兆言 ①王泗原先生我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王泗原

叶兆言

王泗原先生我见过很多面衣着朴素看上去很干瘦愁容满面虽是长者却不多见言笑。他是祖父的老部下也是祖父最信任的人有人甚至把他戏称为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王泗原送父亲的书居然称至诚这让人觉得很搞笑父亲也觉得太过客气毕竟他要比父亲年长许多岁而且学问太高太深而且他是那样严肃。

八十年代祖父病重住院院方规定每周只有三个下午可以探视王泗原关心祖父的病情又不愿违背医院规定便改成每天去家里咨询向轮流陪同祖父的家属打听情况。照例是问昨晚睡得如何,体温可好,胃口是否开了,然后说一声这很好,也不喝一口茶,就心满意足地走了。大家都觉得这老头十分古怪,天天都如此,其实打一个电话就行。说给祖父听,祖父也很感慨,只能用“真是个古人”来评价

④我考上大学,祖父很认真地说,我们老开明【注】的人,是看不上什么大学生的。

⑤王泗原倒是考上过大学,因为家贫,很快退学,他的学问功力,一方面得以家传,一方面全靠自习。说到学问好,祖父经常称赞与自己相熟悉的两位,一位是吕叔湘,另一位就是王泗原。这两位实在是太认真太厉害,认真得让人没办法效仿,厉害得可望而不可即。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

⑥王泗原出身名门,世代书香,祖父王邦玺是进士,曾任国子监司业及光绪皇帝的南书房行走。王泗原偶尔也会透露一些,譬如关于老佛爷慈禧,与外面传的就不太一样,听上去更像一位邻居老太太,我父亲生前常说,王泗原要是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事都写出来,会非常有意思,可惜他并不太喜欢向人家卖弄这些破烂。对王泗原影响较大的是父亲王仁照,他当过师范学堂的监督,讲究文字音韵训诂,教子甚严,教导儿子的首要认识,就是“做学问是一种责任”。

⑦王泗原做过小学和中学老师,做过很长时间编辑,这两项工作都很普通,却说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脚踏实地,都可以做出非同寻常的成绩。张中行是老北大出身,积累很厚,学问过人,又是王泗原几十年相处的老同事。他觉得王泗原“有所作就重如泰山,甚至压倒古人”,觉得他的文章“不读书破万卷就写不出来”。

⑧祖父对王泗原的欣赏非同寻常,常以平生获此得力助手而自豪。王泗原在与祖父的闲谈中,说起昔日研究典籍的种种独特感悟,祖父觉得很有意思,力促他将这些感悟写出来。因为祖父的建议,他“勉思所以报命”,把它们当作随笔写,每写了一二十则,便送来给祖父看,让祖父提意见。起初是十六开白纸钢笔写,祖父很喜欢这类文字,提出要分类装订,王泗原自告奋勇乐意为他效劳。祖父对这些文字始终“深致奖誉”,渐渐老眼昏花,王泗原又改毛笔纸墨,用大字抄录送来让祖父过目,再到后来,祖父目力更加不及,只好改为口述。

⑨终于完稿,终于成书,这就是后来让学界感到震惊的《古语文例释》。凡是熟悉王泗原的,无人不敬佩他的学问精详。然而他的过人之处,还不仅仅是对古汉语的深入研究,现代汉语的功力也是十分了得。

⑩王泗原的白话文非常漂亮。多年来,他一直在从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当年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手云集,谈笑皆鸿儒,王泗原之外,还有张中行,还有张志公,还有隋树森,都是一时俊杰。还是用一句最简单的评价,人教社的教材关系到全国的中小学生,只要是“王泗原看过的稿子,大家就放心了”,他是把守文字大关的最后一个守门人。

王泗原曾当过胡耀邦的家庭教师每周上门为其授课自然是有专车接送但是他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以免过分张扬。这就是他最典型的迂腐之处胡耀邦敬佩王泗原的学问执弟子礼甚恭他却从不以此炫耀终生不改布衣本色。

[摘编自《陈旧人物(增订本)]

【注】 老开明:指1926年由叶圣陶、夏尊等人创办的开明书店。

1.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  )

A王泗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当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工作脚踏实地成绩非同寻常。

B王泗原是叶圣陶的得力助手并且深受其欣赏、信任所以人们称他是叶圣陶的左臂右膀

C张中行是学问大家与王泗原又是老同事文章引用他对王泗原著作的评价突出王泗原著作的分量。

D王泗原把研究典籍的感悟写成随笔并在叶圣陶的力促下汇成《古语文例释》一书此书震惊学界。

E段写王泗原坚持只在远处的胡同口上下车不让接送的小车开进胡同表现他谦卑低调的布衣本色。

2.文章第段引用祖父对王泗原的评价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段说学问是人做的然而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这句话有何含义?请根据文本简要分析。(6)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AD(答对一项得3分,两项得5分) 2.突出王泗原品质中最可贵的一面,为人诚挚,堪比古人;(2分)增强人物的真实感,表达作者对其人品的钦敬。(2分) 3.揭示了治学之艰难,表现了王泗原治学上的过人之处。他积累深厚精详,责任感强,态度认真严谨,所以在学问上研究深入、功力了得,非同寻常。表达作者对他治学精神的由衷敬佩。(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A.文中并无“王泗原在父亲的影响下,当了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出版社编辑,工作脚踏实地,成绩非同寻常”的内容;D.原文是叶圣陶力促王泗原将这些感悟写出来。 试题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思路的理解。传记中的作用题,与散文阅读中的作用题答题思路类似,可从内容、结构两个角度考虑,由于“祖父”的评价与前后文并没有明显的呼应关系,因此答案主要从“内容”的角度组织。答题时,既要答出“祖父”的评价对于王泗原形象的作用,也要答出作者“引用”评价的写作意图。 试题分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句子的理解。本题涉及的句子没有运用特殊的修辞手法,其含义主要在句子的言外之意,所谓“不是什么人都能做”,言外之意是“只有王泗原可以做”,因此,本题等同于要求回答“王泗原在做学问上有何过人之处”,答案既应该包含王泗原的学问,也要包含王泗原的精神品质。本题参考答案按总分结构组织,逻辑清晰,可供借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论语·卫灵公》)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满分5 manfen5.com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满分5 manfen5.com之也。是皆穿窬之类也。

(《孟子·尽心下》)

【注】 满分5 manfen5.com(tiǎn):探取获取。窬:从墙上爬过去。

1.同样是该不该说话的问题孔孟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述。(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两个选段谈谈你对道听途说德之弃也一句的理解。(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7)

材料一 46日上午,雷州市北和镇谭葛村约170名村民自发地到保伯(陈光保)的甘蔗地里无偿帮助保伯抢收甘蔗。据谭葛村委会主任吴桂梁介绍每到果实收获的季节当地群众都会无偿自发地到保伯的果园帮忙。

在雷州大家都亲切地尊称陈光保为保伯。保伯离休后承包荒地让荒山野岭变成了花果山带动周边群众劳动致富。保伯捐资助学造福一方是大好人。

材料二 由广东省文明办、羊城晚报和广东省宋庆龄基金会联手发起设立以资助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广东好人为宗旨的基金。

对关爱好人这一做法,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依据要求回答问题。(4)

①“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改作风难的是锲而不舍久久为功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意识、政治责任。只有在思想深处密切血肉联系这个根本在党性修养上强化执政为民这个责任才能将改作风内化为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只有持之以恒真转实改才能彻底摒弃观望风杜绝一阵风打消干部群众的顾虑让民心与党心贴得更近。

1.请在句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成语。(1)

2.句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改正。(1)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句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改正。(2)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请在下面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组是(2)(  )

二十年前当互联网刚刚向人类敞开一扇小窗时我们还无法想象这个新生的网络空间将会向世界展示何种风景或提供何种可能我们也很难预料到这项新技术”(  )改变了世界(  )也改变了许多人的人生。互联网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力和冲击力可谓雷霆万钧,它造成的后果和状态可谓不可逆转,它衍生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谓不可战胜。如今,当网络渗入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拓展我们的社会关系并成为我们“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有力支撑时,我们(  )猛然发现,这项“新技术”所创造的“第二空间”竟然如此浩瀚、精密、复杂和充满灵性。

A虽然 但是 才     B.不仅 而且 才

C只要 就  则  D.因为 所以 却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安成康王秀字彦达文帝第七子也。天监元年封安成郡王。京口自崔慧景乱后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仍属饥年以私财赡百姓所济甚多。

六年为江州刺史。将发主者求坚船以为斋舫。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既而遭风斋舫遂破。及至州闻前刺史取征士陶潜曾孙为里司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时夏水泛长,津梁断绝,外司请依旧僦度,收其价。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给船而已。

迁荆州刺史加都督。立学校招隐逸。辟处士河东韩怀明、南平韩望、南郡庾承先、河东郭麻等。是岁魏县瓠城人反杀豫州刺史司马悦引司州刺史马仙签荆州求应赴。众咸谓宜待台报秀曰:彼待我为援援之宜速待敕非应急也。即遣兵赴之。

及沮水暴长颇败人田秀以谷二万斛赡之。使长史萧琛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荆州常苦旱咸欲徙市开渠秀乃责躬亲祈楚望。俄而甘雨即降遂获有年。及去任行次大雷风波暴起船舻沦溺秀所问唯恐伤人。

十三年为郢州刺史加都督。郢州地居冲要赋敛殷烦人力不堪至以妇人供作。秀务存约己省去游费百姓安境内晏然。

夏口常为战地多暴露骸骨秀于黄鹤楼下祭而埋之。一夜梦数百人拜谢而去。每冬月常作襦裤以赐冻者。

迁雍州刺史在路薨。武帝闻之甚痛悼焉。初,秀之西也,郢州人相送出境,闻其疾,百姓商贾咸为请命。及薨,四州人裂裳为白帽哀哭以迎送之。

秀美容仪,每在朝,百僚属目。性仁恕,喜愠不形于色。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在都旦临公事,厨人进食,误覆之,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

秀精意学术搜集经记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节选自《南史·列传·梁宗室下》有删改)

【注】 坚船以为斋舫:南朝梁武帝时佛教达到鼎盛,故视斋物为圣物。②征士:不接受朝廷征聘做官的人。③胤:后代。④郢州:隋以前的郢州一般指后来的鄂州,治今武汉市武昌区。南朝宋分荆、湘、江、豫四州置。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兵革人户流散      被:遭受

B迁荆州刺史加都督  寻:不

C使长史萧琛州贫老单丁吏  简:挑选

D百姓安境内晏然  堵:安定

2.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萧秀敬重士人的一组是(3)(  )

京口自崔慧景乱后累被兵革人户流散秀招怀抚纳惠爱大行 秀曰:吾岂爱财而不爱士?乃教以牢者给参佐下者载斋物 ()叹曰:陶潜之德岂可不及后胤?即日辟为西曹 使长史萧琛简州贫老单丁吏一日散遣百余人,百姓甚悦 ⑤左右尝以石掷杀所养鹄,斋帅请按其罪。秀曰:“吾岂以鸟伤人?” ⑥招学士平原刘孝标使撰《类苑》书未及毕而已行于世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重点表现了萧秀仁惠爱民的事迹萧秀每到一处就任,都招纳难民,安抚民众,抚恤百姓,以私人财物供给百姓,救济了很多人。

B文章介绍了当时京口、郢州、夏口百姓多次遭受兵祸人户流散、赋敛繁重、不堪重负的情况客观地反映了南北朝时期百姓生活的艰难。

C萧秀到江州任刺史时不按崇佛的时俗办理将坚牢的船拨给参谋僚佐用下等的船运载斋物这是因为他预测到船队会遭遇风暴下等的船要毁坏沉没。

D萧秀容貌仪表俊美引人注目。他精心留意于学术搜集经籍与相关记载招揽学士编撰《类苑》;性情仁慈宽容计较下属的过错。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秀教曰:刺史不德水潦为患可利之乎?”(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而登车竟朝不饭亦弗之诮也。(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