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1.这首诗曾在抗日战争中让无数爱国男儿热血沸腾。请问这首诗的哪些情感打动了他们?(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很有特色试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的愤怒谴责。②对朝廷大臣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行径的无情鞭挞。③将士们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④忧国忧民、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每点1分,答对三点即可) 2.诗歌包含以下三组对比:①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和战士切盼杀敌;②刚从军时的大好年华和如今的年华空逝、壮志难酬;③年华已逝和壮心不已。通过这三组对比,痛斥了南宋朝廷文恬武嬉、不恤国难的态度,强调了爱国将士报国无门的苦闷与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怀。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题干中的“抗日”“爱国男儿”都只是对如何理解本诗的一种提示,答题时不必涉及。概括诗歌复杂情感时,往往可以借助诗歌内容层次的划分来确定,本诗每四句为一层,第一层写“和戎”的后果,表达对统治者的谴责;第二层写边境将士的生活,表达的是壮志难酬的悲愤;第三层写沦陷区百姓的痛苦,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怀。第(2)题考查对艺术手法的赏析。题干已将手法限定为“对比”,考生应按此提示,找出诗歌中的对比内容,并评析其好处。诗歌中的对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将士与朝廷的对比,二是遗民与朝廷的对比,三是将士心态上、时间上的对比。参考答案没有涉及第二种类型的对比,答题时可自行补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西郊观桃花记

[]朱鹤龄

吾邑城隍仄,独西郊滨太湖野趣绵旷士女接迹。

出西门约里许为江枫庵。庵制古朴开士指月熏修之所也。折而南一里为石里村。桑麻翳野桃柳缀之黄花布金满分5 manfen5.com炙日。昔嘉靖中乡先生陆公居此地。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又南则桃花深红浅红、错杂如绣者梅里村也。地多梅花十年前余犹见老干数百株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里人种以桃争红斗绯缤纷馥郁园田鸡犬疑非人间。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迤逦而行数百武为朴园。园中有墩可以四眺。隆万间高士张朴所居。张工画颇能诗。邑令徐公尝看梅来访屏驺从倾壶觞日暮列炬前导人折花一枝以归。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又南数十武有庵庵名独木。万历中忽有梓木浮太湖而来木广二十围。里人异之锯为栋梁结构具足供大士其中。至此为桃花艳胜处。花皆映水两岸维百余株艳冶如笑醉面垂垂暖晕熏人落英满袖为咏唐人向日分千笑迎风共一香之句。低回久之,庵而西即太湖滨也。是日晴澜如镜万顷无波。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坐盘石灌尘巾意洒然适也。回首桃林如霞光一片与暮烟争紫恨无谢脁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吾因是有感矣:昔徐武宁之降吴江城也其兵自西吴来从石里村入此青原绿野皆铁马金戈蹴踏奔腾之地也。迄今几三百年而谋云武雨之盛犹仿佛在目。经其墟者辄寤叹彷徨而不能去况陵谷变迁之感乎哉!计三四十年以来吾邑之朱甍相望也丹轂接轸也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孤臣之号,庶女之恸,南音之戚,至有不忍言者矣!惟此草木之英华与湖光浩皛,终古如故。盖盛衰往复,理有固然,彼名人显仕,阅时而不能长享此清娱者余犹得以樗栎废材郊原之丽景延眺瞩于芳林。向之可感者不又转而可幸也哉!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

时同游者周子安节顾子樵水余则朱长孺也。

(摘自《愚庵诗文集》有改动)

【注】 开士:对僧人的敬称。满分5 manfen5.com(fén)炙日:麻子被日光晒得暖暖的。满分5 manfen5.com麻子。武: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玩:游赏。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又南则桃花望     弥:满

B里人种以桃  易:改变

C庵而西  循:寻找

D阅时谢  雕:通凋谢

2.下面句子中能直接表达作者对盛衰往复的感慨的一组是(3)(  )

陆公治行有声今遗构尚存止小听事三间耳 奚必武陵路谿畔始堪避秦哉 茂宰风流升平盛事今不可复睹矣 遥望洞庭西山雾霭朦胧明灭万状 恨无谢朓惊人语写此景物耳 墨卿骚客相与骈肩而游集也今多烟销云散付之慨想而已

A. ①②③ B①③⑥ C②③⑤ D. ④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走出西门大约一里左右是江枫庵江枫庵南边一里左右是石里村村里桃花遍野绚丽夺目。

B朴园的主人是能诗善画的张朴徐县令与他相与甚欢体现出徐县令的风流雅致。

C建造独木庵的主要木料是从太湖漂来的一根巨木所以取名为独木庵。此处的桃花最为好看。

D. 此城经过历史变迁昔盛今衰只有草木湖光没有改变让人无限感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名流觞咏每集其下今多就槁。(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兹游乌可以无记?(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 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吹:通

1.分析颔联中叠词使用的妙处。(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情与景的关系简析颈联。(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游君山记

袁中道

万历辛亥暮春汉阳王子以吊中郎至。予感其意,送至岳阳,同游君山。以风逆,泊舟南津港。

质明,东风细细,波平如掌。初日与王子方舟进发。顷之抵山足见乔木蓊郁亏蔽天日黯黯含雪霰气。两掖之山如垂长袖。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上巢白鹤数百远视之如玉兰花。正殿亦壮伟后为藏经楼。西去穿乔木中新篁绿色照人盖远视此山直似长眉一抹入其中求所谓十二螺亦不得都为老树寿藤所遮仿佛见污隆耳。然曲径中竹翠茶香杂花芬馥极迂回有幽致宛似江南佳丽名园。过轩辕台,此处可览湖中之胜,惜以文昌阁封之。复行竹石中,登酒香亭。

还至寺左掖髻上,得朗吟亭。望长沙、湘潭,去帆如阵。共坐其上看水,大约天水一色光景,乃此山寻常受用,然亦不能于此外觅一奇语,能模写其澄鲜也。步至湘妃庙,穿林中,忽得旷野平田,有野趣。入庙中了无一人。

晚复至山口觅石踞坐看水上云变。予谓王子曰:天下惟夏云最奇而湖上之夏云尤奇。盖八百里之水气上蒸空界淋淋漓漓生生动动极百物之态雕镂之巧。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盖谓湖上云物异也。吾又安得一椽竹中听水观云以娱余生耶?是夜王子大有卜筑之意。水气清冷不成寐。

辰起猛风乍作别山灵一帆走岳阳楼下。

(节选自《珂雪斋集》有改动)

【注】 王子:指王章甫。中郎:袁中道之兄袁宏道。鸭脚:银杏。螺:指像螺髻一样的山峰。污隆:高低不平。米老:米芾。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初日出     甫:才

B有野趣  极:非常

C雕镂之巧  穷:穷尽

D别山灵  趣:趣味

2.下列全部属于作者与王章甫同登君山所见之景的一组是(3)(  )

东风细细波平如掌 乔木蓊郁,亏蔽天日 ③新篁绿色照人 ④长沙、湘潭,去帆如阵 ⑤旷野平田,极有野趣 ⑥湖上之夏云尤奇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开篇说明了作者游览君山的缘由:因感激王章甫的情谊所以陪他游览。

B因为树藤遮蔽、道路崎岖,作者找不到上十二螺的路,只好登上酒香亭远眺。

C按照作者的游踪文章依次主要记叙了看山”“看水”“看水上云变之景。

D作者和王章甫一起游览君山观山览水之后两人都产生了栖身君山的想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寺内鸭脚四株唐宋以来物也。(2)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昔米老谓于潇湘得画景盖谓湖上云物异也。(4)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乙亥岁除渔梁村【注】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

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

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 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的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的颈联描绘了什么景象?有怎样的意蕴?(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请简要分析。(3)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广德湖记

[]曾 巩

鄞县张侯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鄞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葵莼莲茨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因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八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集》有改动)

【注】 张侯:名峋。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茭蒲葭、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一项是(3)(  )

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堙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碶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的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3)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