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

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论语宪问》)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1.君子尚德(或:尚力者不能得天下)。(2分) 2.孔子对南宫括理解了尚德者得天下的道理感到欣慰而由衷赞赏。(2分)孟子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2分)(以上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根据第一段中“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与第二段中“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就可推敲出两个选段的共同之处都是尚德。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根据“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与“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就可就可品味出二者的不同,孟子侧重的是举例说明以德服人的重要性。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参考译文: 南宫括问:“羿善于射箭、奡善于水战,都不得好死;禹、稷都亲自种庄稼,(为何)却取得了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括出去后,孔子说:“此人是君子啊,此人崇尚道德。”” 孟子说:“依靠武力假借仁义的,可以称霸,称霸必有大国为基础;依靠道德施行仁义的,可以称王,称王不必有大国做基础——商汤凭七十里(创王业),文王凭百里见方称王。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足(反抗);靠道德使人服从,是心里高兴而真心服从,就像七十二弟子敬佩孔子那样。《诗经》上说:‘从西从东,从南从北,无不心悦诚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巴黎圣母院》选段,回答问题。

突然间,她看见弗比斯头顶上方伸出了另一个脑袋,一张发青的痉挛的脸孔和一副恶魔般的眼光,在那张脸孔旁边有一只手,举着一把尖刀。

是谁,看见的人又是谁?此后发生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我今天求姐姐进去和我一样同居住处,同分同例,同侍公婆,同谏丈夫。喜则同喜,悲则同悲;情似姐妹,和比骨肉。(第六十八回)

这段话是对谁说的?她们同居住处后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赤壁之战前,黄盖和周瑜巧设苦肉计。黄盖倚老卖老,假装不愿投降而顶撞周瑜,周瑜大怒是,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就此骗过曹操。(《三国演义》)

B、因为父亲早逝,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虽然他深爱梅表妹,可因他祖父想抱重孙,家人就用拈阄儿的办法为他选定了李家的姑娘瑞珏。(《家》)

C、吴荪甫认为,范博文只会卖弄口舌耍小聪明逗女人开心,他吩咐林佩瑶不要让林佩珊和范博文交往。因为吴荪甫的不赞成,林佩珊并不接受范博文的爱意。(《子夜》)

D、涅赫柳多夫决定跟随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后,回家将土地贱价租给农民,并进一步把农民交纳的资金当作公益金或税款供给农民自己使用。(《复活》)

E、葛朗台本是一个箍桶匠,他挖掘的第一桶金,是把父亲给他的400路易贿赂标卖监督官,花极少的钱买下了当地最好的葡萄园、一座修道院和几块分租田。(《欧也妮葛朗台》)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宿府

杜甫

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永夜角声悲自语,中天月色好谁看?

风尘荏苒音书绝,关塞萧条行路难。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注】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发生后十年,避乱成都,在严武幕府中任职时写下的。伶俜(pīng):流离失所。用《庄子逍遥游》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意,喻自己之入严府,任参谋一职,只是为了一家生活,勉强求得暂时的安居。

1.一二两联是如何来写清秋之景的,试从表达技巧的角度作简要分析。(3分)

                                                                                          

2.结合三四两联,简要分析作者为何发出中天月色好谁看的慨叹。(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5分)

留从效泉州永春人。幼孤,事母兄以孝悌闻。颇知书,好兵法。

唐末,王审知据有福建之地,子延钧,后唐长兴中(僣)称帝,国号闽,都福州,为其下所杀,立审知次子延羲。延政,延羲弟,为建州节度使,自延羲立,不服,数举兵相攻。晋天福末,部将朱文进杀延羲,据其自立,署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时从效为泉州散指挥使,与其裨校王忠顺、董思安及所亲苏光诲相与图议。从效(倡)言:"吾等皆受王氏恩遇,今王氏子孙未复位而不思报,而交臂事贼,可谓忠义乎?闻建州士卒谋尽力击福州以复王氏,苟一旦功先成,王氏复位,我辈何面见之邪?"于是忠顺、思安置酒从效家,募敢死士,得陈洪进等五十二人,夜持白梃逾城而入,擒绍颇斩之。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请主军府,从效等三人自署平贼统军使。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率部设伏,灭文进军,得福州。延政称闽帝,复国号闽,都要建州。

李璟遣将攻建州,延政遂送款于江南。继勋亦以泉州降。璟将但克汀、建而归。李璟即建泉州为清源军,授从效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璟累授从效同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封鄂国公、晋江王。

从效出自寒微,知人疾苦,在郡专以勤俭养民为务,常衣布素,置公服于中门之侧,出则衣之。每言我素贫贱,不可忘本。泉州狭窄,教民间开通衢、构云屋。民甚爱之,部内安治。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每岁取进士、明经,谓之"秋堂"

周世宗征淮南,李璟以兵十万保紫金山。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既而果败,江北之地尽入于周。从效为保境安民,遣衙将蔡仲赟等为商人,以帛书表置革带中,自鄂路送款内附,又遣别驾黄禹锡间道奉表,以獬豸通犀带、龙脑香数十斤为贡。世宗锡诏书嘉纳之。从效又乞置邸京师,世宗以其素附江南,虑其非便,不许。

宋初,从效遂上表称藩,贡奉不绝。太祖特命使厚赐以抚之,使未至,从效疽发背卒,年五十七

(选自《八闽通志》《宋史漳泉留氏》有删改)

【注】王审知:五代时期闽国创建者。李璟: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周世宗: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内附:表示归附诚意。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夜持白梃城而入                          逾:越过

B.从效持州印延政从子继勋第                 诣:到                    

C.璟将但汀、建而归                         克:克制

D.民甚爱之,部内安                         治:太平     

2.下列全都表现从效对王氏忠心耿耿的一组是 (3分)

今王氏子孙未复位而不思报,而交臂事贼,可谓忠义乎

从效持州印诣延政从子继勋第,请主军府  

继勋令送绍颇首于建州,奉延政为主

文进率众攻泉州,从效率部设伏,灭文进军

王氏有二女嫁为郡人妻,从效奉之甚谨,资给丰厚

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⑤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审知的两个儿子继位后相继被部下所杀。留从效等帮助王审知的另一个儿子王延政复位建州,称闽帝。后延政率部投降了李璟,留从效为李璟重用。

B.留从效出身寒微,能体察百姓疾苦,深受百姓爱戴。为官泉州时,他教百姓拓宽道路,兴建高楼。他还重视教育,每年秋天都举行考试选拔人才。

C.李璟被打败后,留从效派人向周世宗表示归附的诚意,献上珍贵的贡品,还请求在京师修建官邸。周世宗因其一向依附南唐,最终虽然接受归附但不接受他在京师修建官邸的请求。

D.留从效向宋上表自称藩属国,并进贡了大量财物。宋太祖派使者送厚赏安抚他,但使者到后,留从效就久就去世了。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于是忠顺、思安置酒从效家,募敢死士。(3分)

                                                                                          

2)从效累表于璟,言其顿兵劳师,形势非便。(3分)

 

 

查看答案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                  ,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3.低眉信手续续弹,                   。(白居易《琵琶行》)

4.盈虚者如彼,                         。(苏轼《赤壁赋》)

5.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6.元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