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乐坛“神曲”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 上官云 日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乐坛神曲频出,是创新还是雷人?

上官云

日前,一首名为《狐狸叫》的歌曲进入中国网友的视线,并迅速受到热捧。在这首歌曲的配套MV中,歌手用无厘头的唱腔演绎了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此前,如《忐忑》、《江南Style》也因其强烈的节奏感纷纷走红,并被网友统一称为神曲。这些歌曲在走红的同时引发不少争议,科幻作家郑重就曾表示,这样的歌毫无生命力可言。人们纷纷质疑,神曲到底是音乐形式的创新还是雷人?

神曲的风行,大致以歌曲《忐忑》的出现为标志。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曲《忐忑》并无歌词,全部为啊啊啊啊哦,啊啊啊啊哦额……”的演唱方式,节奏变化多端,并配以歌手夸张的面部表情,从而被网络赋予娱乐色彩,广大网友称之为神曲

在《忐忑》风靡乐坛之后,又出现了更多的神曲2012年夏天,一首《江南Style》以极强的节奏感配合骑马舞,让来自韩国的鸟叔声名远扬。

而在2013年即将结束时,据《广州日报》报道,在YouTube上,一曲《狐狸叫》只用了30天的时间就突破了1亿点击量,打破鸟叔《江南Style52天的纪录。在《狐狸叫》的MV中,一群舞者演绎狐狸叫声的多种版本,多为不断重复的拟声词汇,如----叮格铃格叮------等。

就在不久前,龚琳娜又推出串烧戏曲名段的升级版《忐忑》,这首歌曲似乎很快得到认可,央视导演宋延在提到这首歌时表示,龚琳娜的艺术造诣非一日之功,她游刃有余地驾驭各路戏种唱腔精髓,她亦将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表现得淋漓尽致。

盘点诸多神曲,它们似乎并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据《长沙晚报》报道,知名音乐制作人吴娈将神曲分为三类。一种是《忐忑》、《狐狸叫》,有创意,是很好的艺术品;第二种类似于《最炫民族风》,本身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第三种像《伤不起》,涉及了时事热点,但不那么深入。在吴娈看来,某些已经被定位为的神曲其实也有着独到之处,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改变艺术走向的审美,从来都诞生于江湖,而不是庙堂。

其实,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有业内人士这样认为,《江南style》走红是因为骑马舞,没有MV就可能不会被注意;《忐忑》里龚琳娜那些夸张的面部表情,也是引起观众注意的

据《北京晨报》报道,陶喆在谈到神曲时曾说:作品的好坏不是取决于点击率和榜单,而在于有没有让音乐变得更好,陶喆认为,能够打动人的,无论什么类型都是好的音乐。

虽然火爆程度非寻常歌曲可比,但神曲却并不因为传唱度高而成为一种高雅的歌曲,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山寨机的标配,代表着雷人庸俗

科幻作家郑重在谈及当下风行的神曲时曾说,社会文化环境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情操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些所谓的欢乐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

郑重表示,像《江南Style》、《狐狸叫》这样的歌,没有生命力可言。真正能让人记住的,是打动人类心灵的歌声,是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

有专家称,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至于神曲是否具有音乐价值与审美意义,则有待时间验证。

(选自《中国新闻网》2013117,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2010年,龚琳娜的《忐忑》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首歌曲的出现大致标志着神曲开始风行。

B2013年即将结束时,《狐狸叫》打破了《江南Style1亿点击量的时间记录,鸟叔时代宣告结束。

C.央视导演宋延认为,龚琳娜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其身眼手法步戏曲功底十分深厚。

D.《最炫民族风》的流行在于它契合人民的客观需求,即国力日益强大的今天,人人渴望实现中国梦。

2.关于“神曲”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神曲”中多会都包含着无厘头的演绎,这是它们迅速受到热捧的一个重要原因。

B.变化多端的节奏、夸张的表情、重复的拟声词汇都是“神曲”引起观众注意的“点”。

C.盘点诸多“神曲”,它们没有统一风格,走红原因也各不相同,所以“神曲”无标准。

D.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代表着“雷人”与“庸俗”,它们虽然流行但与高雅无缘。

3.对于“神曲”,文中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请作概括总结。(3分)

 

1.A 【小题2】C 【小题3】 ①否定。认为神曲毫无生命力可言。神曲的走红,关键或许并不在于音乐本身,而在于它们引起观众注意的“点”。虽然传唱度高但不会成为高雅的歌曲,神曲代表着“雷人”与“庸俗”。②肯定。神曲也有独到之处,成功的神曲都是值得尊重的,这是一种智慧,这是民意的体现。它可以改变艺术审美的走向。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 【解析】 1. 试题分析:B.“鸟叔时代宣告结束”,无中生有。C.“掌握了全部戏种唱腔精髓”,范围扩大。是掌握了“串烧”中所含戏曲种类的“唱腔精髓”,而非所有剧种。D.《最炫民族风》与中国梦无关。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仔细比较、分析。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因果关系不成立。另外,“它们没有统一风格”漏掉了“似乎”改变了文意。解答此类题时要逐项与原文比较,比较时一定要细致。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3】 试题分析:根据倒数第三段中“事实表明,社会上许多道德失范行为都与不良文化的诱导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一些所谓的“欢乐”文艺作品,亵渎艺术、消解崇高、泯灭人类尊严。这股低俗浊流,虽然不是文化发展的主流,却破坏了国家的文化形象”与倒数第4段中“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神曲是‘山寨机’的标配,代表着‘雷人’与‘庸俗’”可知对“神曲”所持的观点是否定的;根据最后一段中“有专家称,‘神曲’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使得身处共同文化背景和历经共同社会事件的人们产生心理感受共鸣,这是一种社会正能量的传播,是民族共同心理的反映,因为好的歌曲会和人的深切的生命体验和生命关怀形成共鸣”与前面段落中的表述,可知对神曲持认同观点。解答此类题时要回到原文,找到上下文的语境,然后再筛选、整合重要信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经典阅读(6分)

①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①。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论语·颜渊》)

②子曰:“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论语·阳货》)

③孟子曰:“人之易其言也,无责②耳矣。”(《孟子·离娄上》)

④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③,蔽贤者当之。”(《孟子·离娄下》)

【注】①讱:言语迟钝。②无责:不值得责备。③实:结果。

1.对于,孔子和孟子的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3分)

2.孟子为何重视?请简要分析。(3分)

 

查看答案

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贾母素日吃饭,皆有小丫鬟在旁边,拿着漱盂、麈尾、巾帕之物。如今鸳鸯是不当这差的了,今日鸳鸯偏接过麈尾来拂着。丫鬟们知道她要撮弄刘姥姥,便躲开让她。

刘姥姥为何会与贾母共进早餐?鸳鸯是如何撮弄刘姥姥的?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这种四面楚歌的境地,他想来当真没大把握能够冲得出去。可是除了向前冲,到底还有什么别的方法?                                   (《子夜》)

他是谁?冲出去的办法有哪些?请简述。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A侍婢进汤,懿将口就之,汤流满襟,乃作哽噎之声曰:“吾今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矣。二子不肖,望君教之。君若见大将军,千万看觑二子!”言讫,倒在床上,声嘶气喘。

魏主临终托孤,命司马懿辅佐幼主曹芳。谁知司马懿此时却已病入膏肓,奉曹芳之命前来探望的李胜,见到司马懿行将就木、命在旦夕的病态后如实向曹芳禀告,曹芳只好作罢,另作商议。                               (《三国演义》)

B他迟疑了一会儿,忽然现出决断的样子说:“我有办法,我要太太照我的话做,我会告诉她说我要接你做三少奶……”(《家》)

觉慧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禁闭在家,在花园散心时,无意中遇到前来替太太折梅花的鸣凤。为鸣凤折完梅花后,觉慧表露了自己的心迹

C.爱斯梅拉达在被押赴刑场的途中发现弗比斯并没有死。她呼喊弗比斯,可弗比斯不理她,而跟未婚妻躲进门里并把门关上。(《巴黎圣母院》)

D.老葛朗台去世后,欧也妮继承了全部家产,她一次性支付了克罗旭整年的薪金,并在拿侬结婚时,包办了拿侬全套的嫁妆。(《欧也妮·葛朗台》)

E.涅赫柳多夫上诉以后,首席枢密官反对撤销原判,另一位枢密官也因个人好恶主张驳回上诉,马斯洛娃最终流放西伯利亚。(《复活》)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阮郎归  俞紫之

钓鱼船上谢三郎。双鬓已苍苍。蓑衣未必清贵,不肯换金章①。

汀草畔,浦花旁。静鸣榔②。自来好个,渔父家风,一片潇湘③。

[注]①金章;此处指高官的服装。 

②鸣榔:即鸣榔,犹扣舷而歌。③潇湘:清深的湘水。

1.词中的谢三郎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请简要概括。(3分)

2.请简要分析下片开篇汀草畔,浦花旁两句诗的作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答秦太虚书

 

轼启:五月末,舍弟来,得手书,劳问甚厚。比日履兹初寒,起居何如?

轼寓居粗遣。但舍弟初到筠州,即丧一女子,而轼亦丧一老乳母。悼念未衰,又得乡信,堂兄中舍九月中逝去。异乡衰病,触目凄感,念人命脆弱如此。

又承见,中间得疾不轻,且喜复健。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当速用道书方士之言,厚自养炼。谪居无事,颇窥其一二。已借得本州天庆观道堂三间,冬至后当入此室,四十九日乃出。自非废放,安得就此?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当及今为之,但择平时所谓简要易行者,日夜为之,寝食之外,不治他事。但满此期,根本立矣。此后纵复出从人事,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寄示诗文,皆超然胜绝,娓娓焉来逼人矣。太虚未免求禄仕,方应举求之,应举不可必。窃为君谋,宜多著书,如所示论兵及盗贼等数篇,但似此得数十首,皆卓然有可用之实者,不须及时事也。但旋作此书,亦不可废应举。

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俭,日用不得过百五十。每月朔,便取四千五百钱,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至时别作经画。

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岐亭监酒胡定之,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黄州曹官数人,皆家善庖馔,喜作会。太虚视此数事,吾事岂不既矣乎!展读至此,想见掀髯一笑也。

岁晚苦寒,万万自重。夜中微被酒,书不成字,不罪不罪!不宣,轼再拜。

(选自《唐宋八大家文章精华》,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承见,中间得疾不轻    喻:开导      B囊中尚可支一岁有余                           度:估量

C.吾事岂不既矣乎                济:成功      D.岁晚苦寒,万万自重                          惟:希望

2.下列句子全都能表现苏轼达观、开朗的人生态度的一项是(3分)

①吾侪渐衰,不可复作少年调度        ②自非废放,安得就此

③事已则心返,自不能废矣            ④至时别作经画

⑤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   ⑥载书万卷随行,喜借人看

A.①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苏轼谪居黄州后写给秦太虚的一封回信,信中真切记述了自己这段时期内的生活情形与精神状态,给人以亲切之感。

B.苏轼向道观借了三间房,准备到那里闭门静修四十九天,用道书方士所说的方法静心养生,并让秦太虚也注意修炼身性,关心备至。

C.苏轼十分赏识秦太虚的才华,劝导他努力去写见识高超、有实用价值的文章,不必舍本逐末追求仕途的发展,感情极深厚。

D.在黄州时,苏轼虽然经济拮据,生活俭朴,但他并不显得消沉,而是随遇而安,他时常寄情山水,交友游乐,充满生活情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太虚他日一为仕宦所縻,欲求四十九日闲,岂可复得耶?(3分)

2)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