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贞毅先生传 公名埰,姓姜氏,字如...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5分)

姜贞毅先生传

公名埰,姓姜氏,字如农,山东莱阳人也。父泻里,诸生。崇祯癸未,北兵破莱阳,泻里守城死。事闻,赠泻里光禄寺卿。公为政廉仁,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尝捐俸请托,免泗州修河夫五百名,百姓不知也。

辛巳,改礼部仪制司主事。明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疏表公贤劳。上阁臣曰:“有臣如此而不用,朕之过也!”公既拜官,五月中条上三十疏,上每采纳。十一月,东方告急,公受诏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公不敢归休沐。时宰相大贪婪,都御史黄宗周有“长安黄金贵”之疏。宰相惧,卸其罪于言官。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又有“上谕:代人规卸、为人出缺,陛下果何见而云然?”及“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等语。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御皇极门召见群臣,谓:“埰欺肆,敢于诘问朕何所见,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着革职,锦衣卫拿送北镇抚司打问!”

初,公下北镇抚司狱三日,勺水不得入口。冰雪交积,公僵卧土室,无袱被,身婴三木,血流贯械。公既备刑,谳狱者必欲得二十四人姓名以报上。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绝,唯以指染口血书“死”字,卧阶下。半日稍苏,清宏令尉灌酒一杯,使毕谳。公终不肯承。

明年春,莱阳破,公父死于难。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台省亦交章请释公。上曰:“垓在!”甲申正月,闯贼猖獗,阁臣李建泰奉命督师山西。上御正阳门,行推毂礼。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公过故乡,哭光禄公。闻京师,上殉社稷,公恸哭。南之戍所。未至,弘光即位,赦,公遂留吴门,不肯归。会马士英、阮大铖用事。大铖往被垓劾,必杀公兄弟。复窜走。丁亥,避地徽州,绝食。樵子宋心老时以菜羹啖之。或徒步数十里,走吴孝廉家得一饱。祝发黄山丞相园,而自号“敬亭山人”,盖不敢忘先帝不杀恩也。   

(选自《虞初新志》,有删改)

[]①垓:姜埰的弟弟姜垓。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

A阁臣曰       目:看着           B公不敢归休沐       惮:担心

C           垂:将要           D闻京师             陷:被攻破

2.下列各组中,全都能表现姜埰刚正不阿的一项是(3) (    )

十年无所取于民,不受竿牍

公上疏极论罪在大臣,不在言官

二十四气蜚语,腾闻清禁,此必大奸巨憝恶言官不利于己

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

建泰请释埰,上报可,谪公戍宣州卫

丁亥,避地徽州,绝食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⑥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    )

A姜埰清廉仁爱,为官十年不但对百姓分毫不取,而且还拿自己的俸银替百姓办事。

B.由于巡抚朱大典的表奏,姜埰曾一度得到皇上的重用,他的很多建议常被皇上采纳。

C.由于得罪了皇上,姜埰被押到北镇抚司之后,受到严厉的审讯并差点因此丢了性命。

D姜埰最后虽得到弘光皇帝赦免,但由于他以前曾得罪过当政者,因此还是受到追杀。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公以诸人皆正人,恐祸不已,忍死弗肯列。3分)

译:                                                                                             

(2) 垓请身系狱,而释埰归治丧,不许。(3分)

译:                                                                                                 

 

1.B 2.C 3.D 4.(1)姜公认为这些人都是正直的人,担心他们祸害无穷,忍着死的威胁也不肯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2)姜垓请求把自身关进监狱,而释放姜埰回来办理丧事,皇上不答应。(意思对、语句通顺1分,补出主语和“治丧”译对各给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畏惧,害怕。理解实词一定要回语境,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①表现的是他的清廉,⑤叙述的是他被释放,⑥表现的是他逃难中的困境。解答类似题目要善于运用排除法,根据①可排除AB,再揣摩⑤⑥就可选出正确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小题3】 试题分析:得罪过当政者的是他的弟弟,文中没有直接表现他“受到了追杀”。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4】 试题分析:翻译第一句时注意“以”解释为认为;第二句时注意“治丧”翻译为办理丧事,“不许”为省略句,要补出主语皇上。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姜公名埰,姓姜,字如农,是山东莱阳人。父亲泻里,是一名诸生。崇祯癸未的时候,北朝的部队攻破莱阳,泻里守城而死。事传到朝廷,皇上追赠泻里为光禄寺卿。姜公为政清廉仁爱,任官十余年对百姓无所取,有受一丝一毫的东西。他曾经捐出官俸请人帮忙,免去泗州的修河夫五百名,而这百姓不知道。 辛巳年,改任礼部仪制司的主事。第二年,巡抚南直隶朱公大典给皇上上疏表奏姜公的劳苦。皇上用眼睛看着大学士们说:“有这样的臣子而没有加以任用,这是我的过错!”公被授予官职之后,五个月中给皇上上奏三十个奏章。他提的意见经常被皇上采纳。十一月,东边军情告急。姜公受皇命分守德胜门。自元勋以下,都害怕姜公而不敢回家休息洗澡。当时宰相很贪婪,都御史黄宗周给皇上上了“长安黄金贵”的奏章。宰相恐惧,把他的罪责推给言官。姜公上疏极力论述罪在大臣,而不在言官。他又说到“皇上说,代人规避推卸、就替人出任职位的空缺。陛下您看到什么就这样的话呢?”以及“二十四气这种毫无根据的话,传闻到宫廷,这必定是大奸元凶厌恶言官所说的话不利于己”等话语。皇上大怒。闰十一月二十三日,登上皇极门召见群臣,说:“姜埰欺蔽放肆,敢责问我看到什么,二十四气之说,不知所指何人何事?把他革去官职,锦衣卫把他拿下送到北镇抚司打问!” 刚开始,姜公押到北镇抚司监狱三天,一勺水也喝不到。冰雪交积,姜公僵硬地躺卧在土室中,没有袱被盖身,颈、手足三处缠绕着刑具,血流满了刑具。姜公遭受刑讯,案件的审问者一定要得到同党的二十四个人的姓名来上报皇上。姜公认为这些人都是正直的人,担心他们祸害无穷,忍着死的威胁也不肯把他们的名字列出来。他将要断气,只是用手指沾染口血写下“死”字,卧倒在阶下。半天才稍微苏醒过来。清宏命令军尉把他灌一杯酒,让他完成案件的审理。姜公最终不肯顺从。 第二年春天,莱阳被攻破,姜公的父亲为国难而死。姜垓请求把自身关进监狱,而释放姜埰回来办理丧事,皇上不答应。台省也多次上奏章请求释放姜公。皇上说:“有姜核在!”甲申正月,李自成的部队闹得很凶猛阁臣李建泰奉命到山西统率部队。皇上登上正阳门,举行推毂礼。建泰请求释放姜埰,皇上答应了,把姜公贬官让他戍守宣州卫。” 姜公路过故乡,为光禄公痛哭。他听说京城失陷,皇上为国家而死,姜公哭得很悲痛。向南前往戍所。还没到,弘光皇帝坐上帝位,赦免了他的罪,姜公于是就留在苏州,不肯回去。恰逢马士英、阮大铖当政。大铖已前曾经被姜垓弹劾,他一定要杀掉姜公兄弟,于是他就再逃走。丁亥年,他逃难到徽州,没有吃的,樵夫宋心老经常把菜羹给他吃。有时步行数十里,十到吴孝廉家吃得一饱。而后削发出家为僧尼入住黄山丞相园,而给自己起号叫“敬亭山人”,这大概是表示他不敢忘记先帝的不杀之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以下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1.下列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骏马名骓,常骑    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

B.谓骑曰            秦爱纷奢,人亦念

C.愿诸君快战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

D.于是项王上马骑    当立者公子扶苏

3.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来于秦。         B.为之踌躇满志,刀而藏之

C深林兮惊层巅                         D.后人哀之而不

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2分)

例句: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

A 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B 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C 戍卒叫,函谷举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5.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3分)

译:                                                                                                   

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3分)

译: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3分)

1.天长地久有时尽,                    。(《长恨歌》)

2.                    ,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

3.塞上长城空自许,                    。(《书愤》)

4.                    ,月满西楼。(《一剪梅》)

5.                    ,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

6.鸿雁长飞光不度,                    。(《春江花月夜》)

7.                    ,迷花倚石忽已暝。(《梦游天姥吟留别》)

8.天姥连天向天横,                    。(《梦游天姥吟留别》)

9.                    ,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

10.                    ,官应老病休。(《旅夜书怀》)

11.                    ,年年知为谁生。(《扬州慢》)

12.盘盘焉,囷囷焉,                    。(《阿房宫赋》)

1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阿房宫赋》)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玫瑰花枯萎了,蜜蜂仍然拼命吮吸,因为它曾从这朵花上吮吸过甜蜜。但是,现在吮吸的尽是苦涩。蜜蜂振动翅膀,飞高了一点。此时,它发现,枯萎的玫瑰花周围,处处是鲜花。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或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3)立意自定;(4标题自拟;(5)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2013年暑假热播的各档“汉字书写”节目中,许多生活中的常用词语,纷纷成为选手闯关的“拦路虎”。而对观众的调查也证实,许多人写不出“烙饼”“害臊”“电饭煲”等生活中的常用词语。

对汉字书写中普遍存在的“写不出常用词语”这一现象,你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50字左右。)

 

 

 

 

 

 

 

 

 

 

 

 

 

 

 

 

 

 

 

 

 

 

 

 

 

 

 

 

 

 

 

 

 

 

 

 

 

 

 

 

 

 

 

 

 

 

 

 

 

 

 

 

 

 

 

 

 

 

 

 

 

 

 

 

 

 

 

 

 

 

 

 

 

 

 

 

 

 

 

 

 

 

 

 

 

 

 

 

 

 

 

 

 

 

 

 

 

 

 

 

 

 

 

 

 

100

 

 

 

 

 

 

 

 

 

 

 

 

 

 

 

 

 

 

 

 

 

 

 

 

 

 

 

 

 

 

 

 

 

 

 

 

 

 

 

 

 

 

 

 

 

 

 

 

 

 

 

 

 

 

 

 

 

 

 

 

 

 

150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分)

日前,“青花瓷的故事”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这部由央视纪录频道制作的最新作品,描绘了明清之际中国外销瓷寰宇之旅的恢弘图景,将历史上对于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事件一一地呈现出来。

1.文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并加以修改。(l分)

答:                                                                    

2.文中有一处词语使用不当可删去,请指出。(l分)

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