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止...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1)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①,,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吾往也。”(《论语• 子罕》)

2)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 子路》)

3)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尽心上》

4)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孟子•尽心上》)

注:①篑:裝土的筐子

1.请简要分析选段(2)(3)体现了儒家什么思想(3分)

2.关于学习,孔子和孟子有什么共同的观点,请根据上述语段内容加以概括。(3分)

 

1.体现中庸思想,做到恰到好处,无过无不及才是正确的,才能从容不迫地顺利到达目的。(思想1分,分析2分,言之成理即可) 2.要点: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答对一点给2分,两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对文言语段的分析和概括能力的题目,首先要对语段进行大致的翻译,然后分析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参考译文】 (1)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2)想求速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3)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4)孟子说:“做事好比掘井一样,掘到六七丈深还没有见水,仍然只是一口废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悄声说道。“我的生命难道果真取决这些铃铛当中任何一只轻微的颤动吗!”他合起双掌,默默祷告:“呵!小铃铛们,千万别响;小铃铛们,千万别晃……”

他是谁?他在哪?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巴黎圣母院》)

 

查看答案

“也许你明天就要回去了,我们以后永远就没有机会再见面,或死或活,我们都好像住在两个世界里头。你就忍心这样默默无语地跟我告别?”他抽泣地说。她依旧不答话,只是急促地呼吸着。  

文中的“他”和“她”分别指的是谁?他们在什么处境下相遇的?相遇的情形是怎样的?后来“她”是怎么死的?    (《家》)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A、黛玉看戏中暑,宝玉本因张道士提亲之事心里不受用,前来探病又见黛玉态度冷淡,便说白认了黛玉一场,黛玉用“好姻缘”来奚落宝玉,宝玉气急第二次摔砸通灵玉。

B、刘琦因继母不能相容,邀诸葛亮在后堂喝茶,向他求计,被拒绝;挽留诸葛亮到密室喝酒,又求计,又被拒绝;后又请孔明上一小楼观看古书,孔明上去后,楼梯撤去,刘琦又求计,诸葛亮只好同意,给他锦囊妙计,让他在危急时使用。

C、“佩瑶!——你怎么?——哼,要来的事,到底来了!”吴荪甫似乎努力抑制着忿怒的爆发,冷冷地说。 吴荪甫曾经热心于发展故乡双桥镇的实业,但是上海的报纸以很短的篇幅登载了双桥镇失陷的消息。早晨的餐桌旁,他向妻子诉说他的痛心与忿恨。

D、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我讨厌你,讨厌你那副眼镜,讨厌你这个又肥又丑的嘴脸。走,你给我走!”这描述的是聂赫留朵夫第一次探监的情况,他向玛丝洛娃表示要替她上诉赎罪,遭到玛丝洛娃的痛斥。

E、欧也妮生日那天,拿侬到葛朗台房间拿一瓶酒,下楼时差点摔了一跤。葛朗台知道是楼梯的问题后,不但请拿侬喝酒,还亲自去修踏脚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

【宋】林逋

金谷①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王孙②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注:①金谷,即金谷园,指西晋富豪石崇洛阳建造的一座奢华的别墅。征西将军祭酒王诩回长安时,他曾金谷涧为其饯行,而成了送别、饯行的代称。②王孙:本是古代对贵族公子的尊称,后代指出门远游之人。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赞这首词为“咏春草绝调”,词中借咏春草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具体词句做简要赏析。(3分)

2.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一种结合具体词句进行赏析。(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梦溪笔谈•自志

沈括

翁年三十许时,尝梦至一处,登小山,花木如覆锦,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而乔木翳其上。梦中乐之,将谋居焉。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后十余年,翁谪守宣城,有道人无外,谓京口山川之胜,邑之人有圃求售者,及翁以钱三十万得之,然未知圃之何在。又后六年,翁坐边议谪废,乃庐于浔阳之熨斗洞,为庐山之游以终身焉。元祐元年,道京口,登道人所置之圃,怳然乃梦中所游之地。翁叹曰:“吾缘在是矣。”于是弃浔阳之居,筑室于京口之陲。巨木蓊然,水出峡中,停萦杳缭,环地之一偏者,目之梦溪。溪之上耸为邱,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腹堆而庐其间者,翁之栖也。其西荫于花竹之间,翁之所憩壳轩也。轩之瞰,有阁俯于阡陌,巨木百寻哄其上者,花堆之阁也。据堆之崩,集茅以舍者,岸老之堂也。背堂而俯于梦溪之颜者,苍峡之亭也。西花堆,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竹坞也。度竹而南,介途滨河,锐而垣者,杏嘴也。竹间之可燕者,萧萧堂也。荫竹之南,轩于水者,深斋也。封高而缔,可以眺者,远亭也。

居在城邑而荒芜,古木与豕鹿杂处。客有至者,皆频额而去。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所慕于古人者,陶潜、白居易、李约,谓之“三悦”,与之酬酢于心。目之所寓者,琴、棋、禅、墨、丹、茶、吟、谈、酒,谓之“九客”。居四年,而翁病;涉岁而益羸,滨槁木矣。岂翁将蜕于此乎?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翁边议谪废      坐:因犯……罪    B.腹堆而其间者      庐:造屋

C.其西于花竹之间  荫:树荫          D.竹间之可者        燕:娱乐 

2.下列属于直接描写梦溪景致的一组是(3分)(     )

①山之下有水,澄澈极目   ②巨木蓊然,水出峡中  ③千木之花缘焉者,百花堆也 

④有竹万个,环以激波者     ⑤滨槁木矣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③⑤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40岁左右做宣城太守时,用30万贯钱在县里买下了一块园地。

B.后来作者放弃了熨斗洞建的房子,在道人准备的那个园子所在地京口的边缘盖了住所。

C.壳轩、花堆阁、岸老堂、苍峡亭、杏嘴、萧萧堂、深斋和远亭,是作者住处附近优美而繁华的景致。

D.作者与“三悦”在心中诗文赠答,把眼中所关注的琴、棋、笔墨、丹青、茶、吟诗、叙谈、酒,叫做“九客”。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自尔岁一再或三四梦至其处,习之如平生之游。                                                                              

2)而翁独乐焉,渔于泉,舫于渊,俯仰于茂木美荫之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