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是生命的根本。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心是生命的根本。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安;人之心事,多欲则忧,寡欲则乐;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自选一个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 人的生活越简单就越幸福,这个道理并不是人人都懂。世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随波逐流,只去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就要经常面对各种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长期下去这样的精神负担将会使人苦不堪言。而要想达到一个轻松自在的思想境界,就必须懂得凡事随遇而安,顺天由命而不必苛求。 记得在中学时代读书时,有一位同学的母亲因病去世了。她为此天天在教室里哭哭啼啼,谁来解劝她都不听。有一天聪明的化学教师拿来了一杯水,在课堂上他问大家说:“你们认为这杯水有多重?”学生们有的人说20克,有的人则说50克。这位教师转而问道:“这杯水的重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拿多久?”看到大家一时没有答案,他接着说:“拿一分钟,每个人都没有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有许多人感到手酸;拿一天,可能有人会累得瘫倒了。其实我非常同情那位同学的遭遇,但是她为了她母亲去世在这里已经哭了一个多星期了,这样下去她的结果将会怎么样啊?”听到这位教师如此中肯的善意劝导,那位同学终于恍然大悟了,马上停止了抽泣。 一杯水的重量其实是一样的,但是拿得时间越久,就会感觉越来越沉重。同样的道理,人在面对各种精神压力时如果不懂得放下,时间长了就会被压垮。修炼的人在修行中如果不能放下各种执着心和欲望,也永远无法修炼到自由自在的高深境界。 相传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位叫黑指的婆罗门来到他的面前,运用神通两手拿起了两个花瓶,前来献给佛陀。佛陀大声对黑指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于是把左手拿的那个花瓶放在地上。佛陀又说:“放下!” 婆罗门再把右手拿的那个花瓶也放在地上。   然而,佛陀接着还是说:“放下!”黑指婆罗门只得回答说:“我已经两手空空了,没有什么可以再放下了,你为什么还要我放下?”佛陀对他说:“我并没有让你放下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你把这些都放下时,才能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清心寡欲就会轻松自在,随遇而安就能自得其乐,放下就是解脱。做人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思想,只要具备了这项简单的智慧,其人生道路就远离了痛苦与忧伤。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看,心,有心胸、心境、心术、心事和心气等诸多含义,还可拓展到心智、心志、心愿、心情等;欲,则有多寡之别,还有正当与不正当、大与小、物欲与权力欲之分。只要选择两个词语中任一含义,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就符合题意。讲述故事或阐述观点均可。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仿照下面的示例,另选喻体,写一首短诗,要求合乎事理,结构与示例相似。(4分)

【示例】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献身   

【仿诗】我能想到的,最伟大的献身

莫过于成为海岸,守着大海——                           

保持一个曲线的姿势                                     

数着无止境的重复 

 

查看答案

下面一幅漫画表现的是某些学校“按分定制作业”,期末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少做或不做作业,成绩不好的学生则在“保量”的基础上还要加量。你同意这种做法吗?请予点评。要求观点鲜明,语言简洁、连贯、准确,不超过80字。(4分)

满分5 manfen5.com

 

 

查看答案

荆楚高中语文组正在进行“经典课文与楹联”课题研究,现请你参与该项活动,请你参照下面的示例,从下列篇目中任选一篇,根据课文的内容撰写一副对联。(4分)

课文:《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琵琶行》

示例:《荷塘月色》

水木清华难忘荷塘月色    诗书胜景怎让江南艳歌

课文:              

对联: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天姿

刘醒龙

1)深情莫过深秋,红颜哪堪红叶?

2)沿着巴河水岸边雪一样洁白的细沙,一程程逆流向上。将武汉街头的尘嚣丢在汽车的尾气里,再从纷乱如麻的通途中,选择一条用忧郁藏起残花的平常道路,远望大别山,伫对大别水,抢在偌大的北风到来之前,寻一寻温柔过往。直到那些像细沙一样多的传说,变成天堂寨下坚冰般纯情的巨石。

3那些名叫九资河的田畈,那些名叫圣人堂的山冲,那些名叫千基坪的老垸,还有那个名叫罗田的小县,凡此种种细微的地理,春风拂拂时,大小如同一朵花苞;此刻,因为秋已深,因为霜已近,又变得如同一片向着天空瑟瑟的红叶。不是没有对乡村新意的渴望,更加埋没不了的是从头到脚的骨缝与肌腱中,那些作为神经的古朴实诚。无论如何,乡村该是这样,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

4)清风缕缕掠过,丝丝情意分不清是微寒或者稍暖,悄然颤抖只在心中,谁让她变成参天大树摇晃?留下落叶漫天飘散,细叶飞天幻化险峰莽然。青山座座扑来,重重喟叹想必是为着前世与来生,环顾求索才上眉梢,恍惚流泉飞溅白云横渡,任凭薄雾浓霞搂去,丰腴山坳舒展高挑峰峦。

5)五角枫红,刺毛栗红,鸡爪槭红,茅草葛藤灌木林,一丛丛,一片片,艳丽到极致。小树迷人,大树惊天的却是山山之间,道道田埂上,处处土岸边,用一棵棵孤独聚集而成的乌桕林海。奔着秋色而来,可是为了追究人生某个元素?是少年用竹筢将太多太多的乌桕红叶收拢来,铺在自家门前晒成过日子的薪火?是青春将太艳太艳的木梓叶铺陈开来,陶醉成对所有岁月的倾情浪漫?那样的红叶,是一棵树平平常常从年头劳累到年尾,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那样的红叶,是一个人摸摸索索从黄昏奔波到黎明,终于点燃的蜡烛青灯。那样的红叶是藏得太久的痴心在轮回,那样的红叶是爱意太多的秀目在凝眸。

6)是昨日晚霞的宿醉,还是今朝晨露的浓妆?或者是二者合谋将天堂迷倒,摔落银河里的许多星斗,暂且栖身乌桕树梢。风不来时,绵绵红叶岂不感动。雨不落时,磅礴红叶犹胜雨声。片片只只,层层叠叠,团团簇簇。终于能够不必相信灿烂等于匆匆,匆匆过后还有撼动心魄的重逢。终于可以用夏天偶尔可忆春花,来明白冬日永远记得秋色。

7)无所谓欢乐,欢乐再多,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心情而特殊热烈。也不必矜持,含蓄再美,红叶也不会为了某种性格而改变明艳。普普通通踏踏实实就行,用挤满水稻酽香的沃土铺路,款款地走向用红叶燃烧的山野。轻轻松松明明白白亦可,受丛生野草芳菲的季节拥戴,悠悠然迈向红叶拥抱的胸怀。没有忍耐,也不需要急躁。没有伤感,也不需要快乐。唯独不能缺席的是记忆中的怀念,或者是怀念中的记忆。红叶是情怀中的一颗心,红叶是一颗心中的情怀。记住了红叶,就不会有对赤诚的遗忘。

8)多情之秋,不用盼望,明年,明年的明年,还会在这里;也不用纪念,去年,去年的去年,怎么会离去?红叶让春花的来世提前,又让其前缘重现。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

9)秋叶一树,正如大别山的掌心红痣!

10)红叶一片,唯写天姿!

2013129日《人民日报》)

1.下面对文章的有关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因为厌倦了大都市街头的尘嚣和纷乱如麻的生活和工作,于是赶在北风到来之前,来到大别山看红叶。

B.在作者的心目中,乡村应该是“一眼望去就能抵达灵魂”的,而这“灵魂”其实就是山里人的古朴实诚。

C.乌桕林海是由山间田埂上、土岸边的一棵棵大大小小的孤独的乌桕树聚集而成的,到了深秋时节景色迷人。

D.作者想象丰富,思绪飘飞,由眼前艳丽到极致的大别山红叶,联想到红叶是一年到头忽然爆发的火热之心及其可贵的精神品质,继而写到人的品性和追求。

E.本文以游踪为线索,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大别山红叶的美丽景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对大别山红叶的喜爱之情。

2.第(3)段划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联系上下文作简要分析。(4分)

3.本文在运用修辞手法方面有独到之处,请选其两种结合原文语句作简要赏析。(4分)

4.“百年乌桕将一切愁苦尽数冬眠在斑驳的树干上,又将红叶高擎于天,就像人世间总是需要坚忍不拔,以及沿着蜿蜒小路前行的信念。”我们从这句话中可获得哪些启示?请结合文本和现实加以探究。(8分)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最选5小题作答,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五小题计分)(5分)

1)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

2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3)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

4                 ,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5)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6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7                      ,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8)穷且益坚,                         。(王勃《滕王阁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