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三个学习绘画的人在学艺途中将自己的得意之作以1000元的标价出售,他们的第一位顾客均说了一句相同的话:“您的画怕是值不了那么多吧?”

其中一个人听了后,对自己的画仔细掂量,最终以2000元售出,而他经过后来的刻苦努力,成为著名的画家。他就是丁托列托。

另一个听后只是轻轻地将画撕毁,而从此改行,学习雕塑而成为一代宗师。他就是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

第三个呢,认为自己的画或许真的不值那个价,便降低了要求,以500元出售。至今,他也只是一个三流的画家,以卖画糊口,过着流浪的生活。他一直就生活在我们的身边。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④不得抄袭、套作。

 

扬长避短,成就人生 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即使再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成功。兔子发展短跑的特长,不去学习游泳,打洞之类的薄弱项目,才能在优势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游泳没学会却把短跑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 所以说,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聪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今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演不了,并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聪明的人懂得去扬长避短。 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扬长避短。在现代的许多公司和企业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长板和短板”的理论。在一个公司中肯定会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等诸多优势中的其一或全部,这就是“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不具备的就算“短板”。 每个公司都是“长板”和“短板”的组合,只有将“长板”和“短板”互补,发挥“长板”的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的确,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的人和事比比皆是。春秋时期,田忌通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来弥补自身马匹的不足,从而赢得胜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仲书,虽然年轻的时候数学不及格,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破格录取之,终在文学方面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则发人深思的材料作文命题。材料中的三类人,正是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写照。顾客的话也许对,也许不对,无论对与不对,他人的同样的话对于不同的人,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因此,说到底,一个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最根本的要看自己怎样认识自己,自己怎样评判自己,自己怎样定位自己。 丁托列托代表了生活中那类不受他人影响,对自己的才能和价值有清楚认识的人,他们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执著地走下去,最终获得伟大的成功。此时,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人的外行式评价不值一哂。 杨惠之代表了生活中那类关注他人的评价,更理智地反思自己,重新认识自己,从而果断地调整自己的事业方向,真正发挥了自己的才能而大获成功的人。此时,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人的评价是认识自我的催化剂。 第三类人代表了生活中最大多数的群体,这类人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而偏偏缺少了自我的理性反思,自己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此时,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人的评价就是自己的人生定位。这类人,十之八九就是我们每个人自己。 这则材料的内含丰富:前两类人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他们的共性是能够认清自己,并执著地追求超越自己;后一类人是需要我们反思和警惕的,他的致使弱点是没有主见,没有了自信,安于现状。 在具体写作时,可以综合谈论三类人的人生选择,也可以侧重于某一类人的人生选择来立意展开。可以这样表述立意: (1) 人啊,认识你自己; (2) 失去了自我,就失去了一切; (3) 相信自我,超越自我; (4) 扬长避短,实现自我; (5) 自信自强,才能提升自我; (6) 追求的目标决定了追求的结果。考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论语》)

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旌旗蔽空,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 

3          ,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李煜《虞美人》)

4)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                           。(司马迁《报任安书》)

5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白居易《长恨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3)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后汉书•卷五十四•杨震传》)

1.孔子认为实践“仁”的途径是什么?(2分)

2.根据所给的三则材料,从个人修养角度谈谈儒家提出的德治的意义。(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7分)

腊梅

高荷

少熔蜡泪装应似,多爇龙涎臭不如。

只恐春风有机事,夜来开破几丸书。

[ ] ①爇,音ruò;点燃,焚烧。②龙涎:一种名香。   

1.《腊梅》诗的前两句描写腊梅的哪些特点?作者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些特点的?(3分)

2.诗的三、四两句妙语传神,清代姚埙连称“奇特”,认为是“咏物中之仅见者”,请做简要赏析。(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① 媐(xī):嬉戏。     ② 瘗(yì):埋葬    ③ 窭(jǜ):贫穷。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行              濒:急速

B州人刘翁廷传所        客:寄居

C.又忌甫以白衣用        超:越级

D.遽京师                薄:逼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童子亦欲学之乎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资政殿学士行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

峡谷

阿城

⑴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

⑵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近着峡口,倒一株大树,连根拔起,似谷里出了什么不测之事,把大树唬得跑,一跤仰翻在那里。峡顶一线蓝天,深得令人不敢久看。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

峭壁上草木不甚生长,石头生铁般锈着。一块巨石和百十块斗大石头,昏死在峡壁根,一动不动。巨石上伏两只四脚蛇,眼睛眨也不眨,只偶尔吐一下舌芯子,与石头们赛呆。

⑷因有人在峡中走,壁上时时落下些许小石,声音左右荡着升上去。那鹰却忽地不见去向。

⑸顺路上去,有三五人家在高处。临路立一幢石屋,门开着,却像睡觉的人。门口一幅布旗静静垂着。愈近人家,便有稀松的石板垫路。

⑹中午的阳光慢慢挤进峡谷,阴气浮开,地气熏上来,石板有些颤。似乎有了噪音,细听却什么也不响。忍不住干咳一两声,总是自讨没趣。一世界都静着,不要谁来多舌。

⑺走近了,方才辨出布旗上有个藏文字,布色已经晒退,字色也相去不远,随旗沉甸甸地垂着。

⑻忽然峡谷中有一点异响,却不辨来源。往身后寻去,只见来路的峡口有一匹马负一条汉,直腿走来。那马腿移得极密,蹄子踏在土路上,闷闷响成一团。骑手侧着身,并不上下颠。

⑼愈来愈近,一到上坡,马慢下来。骑手轻轻一夹,马上了石板,蹄铁连珠般脆响。马一耸一耸向上走,骑手就一坐一坐随它。蹄声在峡谷中回转,又响又高。那只鹰又出现了,慢慢移来移去。

⑽骑手走过眼前,结结实实一脸黑肉,直鼻紧嘴,细眼高颧,眉睫似漆。皮袍裹在身上,胸微敞,露出油灰布衣。手隐在袖中,并不拽缰。藏靴上一层细土,脚尖直翘着。眼睛遇着了,脸一短,肉横着默默一笑,随即复原,似乎咔嚓一响。马直走上去,屁股锦缎一样闪着。

⑾到了布旗下,骑手俯身移下马,将缰绳缚在门前木桩上。马平了脖子立着,甩一甩尾巴,曲一曲前蹄,倒换一下后腿。骑手望望门,那门不算大,骑手似乎比门宽着许多,可拐着腿,左右一晃,竟进去了。

⑿屋里极暗,不辨大小。慢慢就看出有两张粗木桌子,三四把长凳,墙里一条木柜。木柜后面一个肥脸汉子,两眼陷进肉里,渗不出光,双肘支在柜上,似在瞌睡。骑手走近柜台,也不说话,只伸手从胸口掏进去,捉出几张纸币,撒在柜上。肥汉也不瞧那钱,转身进了里屋。少顷拿出一大木碗干肉,一副筷,放在骑手面前的木桌上,又回去舀来一碗酒,顺手把钱划到柜里。

⒀骑手喝一口酒,用袖擦一下嘴。又摸出刀割肉,将肉丢进嘴里,脸上凸起,腮紧紧一缩,又紧紧一缩,就咽了。把帽摘了,放在桌上,一头鬈发沉甸甸慢慢松开。手掌在桌上划一划,就有嚓嚓的声音。手指扇一样散着,一般长短,并不拢,肥汉又端出一碗汤来,放在桌上冒气。

⒁一刻功夫,一碗肉已不见。骑手将嘴啃进酒碗里,一仰头,喉节猛一缩,又缓缓移下来,并不出长气,就喝汤。一时满屋都是喉咙响。

⒂不多时,骑手立起身,把帽捏在手里,脸上蒸出一团热气,向肥汉微微一咧嘴,晃出门外,肥汉梦一样呆着。

⒃阳光已移出峡谷,风又窜来窜去。布旗上下扭着动。马鬃飘起来,马打了一串响鼻。

⒄骑手戴上帽子,正一正,解下缰绳,马就踏起四蹄。骑手翻上去,紧一紧皮袍,用腿一夹,峡谷里响起一片脆响,不多时又闷闷响成一团,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⒅耳朵一直支着,不信蹄声竟没有了,许久才辨出风声和布旗的响动。

1.文章第(1)段和第(2)段分别写出了峡谷的什么特点,请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2分)

2.文章第(2)段第(9)段都写了“一只鹰在空中移来移去”,这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3.结合文中对骑手的描写,简要分析骑手的形象。(4分)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5.本文写一个骑手经过峡谷的故事,请尝试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