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赵尝五战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选自《六国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          判:决定

B.至丹以荆卿为计,始祸焉        速:招致

C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以前

D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当:当……时候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暴秦欲无厌                 杳不知其所

B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举匏尊相属

C.是故燕虽小国后亡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耻学于师

D.赵尝五战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选文引用古人的话,以“抱薪救火”为例证,说明以地事秦必然导致灭亡的严重后果。

B.选文以齐、燕、赵三国灭亡的进程,具体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的道理。

C.这两段文字体现了苏洵文风特点:行文纵横恣肆,气势逼人;语言朴素简劲,富有表现力。

D.两段文字均采用对比论证及事实论证的方法,论证文章中心论点,发人深思,令人警

醒。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1.D 2.C 3.B 4.(1)那么,秦国最向往的,诸侯最怕的,本来就不在战争上。 (2)况且,燕国与赵国处在秦国逐渐征伐(天下)将近结束的时候,可以说是智谋穷竭,国势孤单了,作战失败而灭亡,实在是不得已(的事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知识点,此题考点放在通假字上。“当”同“倘”,如果。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文言虚词也基本上是一词多义的,我们应该在平时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C都是连词,表转折。A结构助词,的/动词,去,往;B介词,用/连词,表目的;D介词,与,同/介词,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这要将选项的理解与原文相关内容进行比较,看看分析是否得当。本文从“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和“不赂者以赂者丧”论证了中心论点,B项张冠李戴了,应是具体论证了“不赂者以赂者丧”的道理。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能力。文言翻译要抓住重点实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及通假字等文言现象,这些既是知识点又是考点。此题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有:(1)所字结构,固:本来;(2)革灭:消灭,灭亡;智力:智慧和力量,古今异义;亡:灭亡;诚:实在。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小题。3分)。

1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苟以天下之大,     _   __   ____            (苏洵《六国论》)

3)廊腰缦回,___________;各抱地势,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谈笑间、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元嘉草草,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查看答案

提取下列材料中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解释“端午节”。(不超过40个字。3分) 

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② 端午节的时间是在每年的夏历五月初五这一天。③ 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不一,但大多认为源于纪念投汨罗江自沉的战国时楚国爱国诗人屈原。④ 过端午节人们通常要赛龙舟,今年湖北就举行了龙舟竞赛活动,香港、澳门也派了代表队参加。⑤ 过端午节时南方各省区人们通常要吃粽子,这是用箬叶包裹糯米而煮成的一种食品。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适逢深秋时节,__________江碧舸流,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2)我必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__________每一阵风吹过,

我们都相互致意。

①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②独立洲头俯瞰,山红林染。

③叶,相触在云里;根,紧握在地下。

④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校开设的选修课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今年兄弟学校前来我校学习逾5000人次以上。

B.俄国作家巴别尔的战地文学作品,着力表现战争的残酷的真实以及特殊环境下人的真实心理,具有强烈的人性光辉。

C今年4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读日”。

D.为了表现这种血肉相连的内部感受,舒婷采用了意象叠加和强化,使不可感的主体的情感,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东西,激活了读者的想象。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由于人类文明史和意识形态史对文章的_______,人们对文章总是有着习惯性的推崇。

②这家企业改革的主要任务,_______是裁减职员,更重要的是增加工作效益。

③梅派艺术博大精深,在京剧艺术发展过程中,它的作用是_______的。

A.器重    不止    不同凡响

B.器重    不只    不同凡响

C.倚重    不止    不可估量

D.倚重    不只    不可估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