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嗔(chēn)怪 伛偻(lóu) 妩(wǔ)媚 无耻谰(lán)言
B.咎(jiù)言 纰(pī)漏 弭(mǐ)除 游目骋(chěng)怀
C.吝啬(sè) 勖(xù)勉 璀(cuǐ)璨 流觞(shāng)曲水
D.桂棹(zhào) 孱(càn)弱 罪愆(qiān) 咄(duō)咄逼人
阅读一本好书,好像和世上最美的善谈者接触,他会引领你走进另—个国度,或另一个时代;你可向他倾吐自己胸中的不平,还可和他讨论你从来不知道的生活问题,道你所欲道,想你所欲想,你也许会觉得一下子长大了许多。你曾有过怎样的阅读的经历或故事?阅读曾给你带来怎样的启发与思考?
根据以上材料,选择一个角度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绿色的田径场、高大的香樟树、曲折的走廊、阳光下的石凳、热闹的操扬、安静的教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有一幅美丽的图画,你最爱哪一幅?请选择一片校园最美的风景写一段文字。要求:
1、以描写、抒情的表达方式为主,情景交融。
2、使用比喻和排比修辞手法。
3、感情真实动人,语句连贯得体。
4、字数不少于2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1分)
追逐古典的夕阳
当20世纪成为古典时,我们遥望21世纪现代文化天路,感到了一丝历史的苍凉,亦触摸到了逝去的旧文化美学的哀婉之情。
我总是喜欢和自己心灵最契合的朋友,寻觅这古城里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照耀在寺庙那座斑驳陆离的木结构的茶楼酒肆上,一杯清茶,二人对坐,海阔天空,江山社稷。一缕缕秋风吹上了你的心头,人与自然都沉浸在无红尘烦恼的古意之中。
这是文人山水画的意境吗?不!它常常出现于我刻意追求的生活中,也经常成为我亦真亦幻梦境中的生存方式。这是否是“伪浪漫派”的作品呢?这是否是“文化保守主义”遗老遗少的矫糅造作呢?
我惟有用心灵回答。
全球性的现代文明使人类进入了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空,同时,物质主义所带来的文化弊病也被人们所痛陈。倘使物质文明需要人类以大自然的破坏为牺牲代价,以人的洁净灵魂作祭祀的供品的话,那么,在两种文化的抉择中,我们更向往古典的、自然的文化与人性。
怀旧,作为现代文明的悖反,它往往是以一个贬义词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甚至本世纪的一位伟大的乡土小说作家也曾说过“回忆是有毒的”箴言,但我仍然以为怀旧作为一种文化回眸的生存观念和方式的追觅,自然是人类抚慰自身心灵的一贴精神良方。
近几年来,我去过苏州的周庄、同里,每每都是被拥挤的人群簇拥、鞭策着游走,人们似乎不是来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而是为“到此一游”而走动着,这与逛上海的城隍庙、南京路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古典的人文景观似乎永远不再,而你想亲近一下大自然,恐怕也会感到失望了。黄山近年来是整洁干净了,很有点一尘不染的清洁味道。然而,过于整洁的黄山到处都露出了它的人工斧凿之痕,昔日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被一把扫帚、一根铁针扫荡得干干净净。张家界、九寨沟可谓天赐之自然造化,但据撑船的船家告之,那里的人工污染足以使它们在21世纪内消灭在中国的版图上!
现代物质文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文化负效应,人在物的面前变得畸形委琐,自然在物质面前也失却了昔日的风采。
所有这些,我们只能靠回忆、靠梦境、靠文学创作来再造。这“白日梦”是人类的幸还是不幸呢?是人类进化史上的喜庆还是悲愁呢?
当我咀嚼昔日文化的神韵时,当我拥抱亲吻大自然泥土的芳香时,我才能真正体会到现代物质文明剔除的文化危机。
我居住在这有着深厚底蕴的古城里,我十分喜欢沿着那充满着古意沧桑的城墙蹀躞;我也十二分愉悦地留连于中山植物园,感谢苍天造化,给南京留下了这一片宁静而典雅的自然去处,在人迹罕至、群山环抱的苍翠之间,你尽可以在空山鸟语的热带雨林中谛听天籁之音,那几万种植物将你包围在大自然的清新之中,让你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除此之外,中山陵一带的陵墓文化也让你领略着“古道、西风、瘦马”的意蕴,亦足以勾起你对千古历史的遐思。只要你肯走近它。
现代文明造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倾述孤独,恐怕是当下现代文明病中最好的疗救的方式,但要找到医治灵魂创痛的医生是很难寻觅的,仿佛“他人即地狱”的陷阱无处不在。
然而,我还是要寻找,找到他以后,我们一起坐在世纪末最后一抹古典的夕阳下,去品尝这充满古典人文景观的城堞,去体味这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清新芬芳。
1.在文中,作者描写了哪些自己向往的景观?(6分)
2.文章第二段提到的“古典的夕阳”一词,所指是什么?在全文有何作用?(5分)
3.根据文意,概括物质文明给我们带来的弊病有哪些?(6分)
4.下列对此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这篇散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我们今天的文明,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处时代的弊病,但书写的恋旧情怀有点落后于时代。
文章对人们游山玩水的心态进行剖析,指出他们游山玩水的目的不是为了寻找一块寂静的古典文化氛围,只是为了“到此一游”而走动着。
南京作为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城,那未被现代文明所浸润的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让作者切切实实感到远离红尘,渐近自然的妙处。
在文中,作者感叹到:古典的人文景观已经永远不再;你想亲近一个大自然的愿望,恐怕也只能是一种“白日梦”;人类生存的环境已被破坏的面目全非。这些感叹说明了人类素质没有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而提高。
文中多处运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以表达作者自己的向往和忧虑,引发读者思考。
阅读下列一首词,回答问题。(8分)
如 梦 令 秦 观
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梦破鼠窥灯,霜送晓寒侵被。无寐,无寐,门外马嘶人起。
①“遥夜沉沉如水,风紧驿亭深闭”这两句透露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4分)
②请解释“门外马嘶人起”暗示出的内容。(4分)
15、名篇填空。(8分)
1.自我徂尔,三岁食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________________。
3.呦呦鹿鸣,____________。我有嘉宾,____________ 。
4.荆轲和而歌,____________,士皆垂泪涕泣。
5.《诗经》常用手法有____ 、比、兴。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①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②,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 ①擿(tī):揭发 ②诐(bì):不正,邪僻。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彦光前在岐外,其俗颇质 质:质朴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 坐:因为
C. 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庶:但愿 D.彦光欲革其弊 革:革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彦光弗之罪 ②彦光训谕而遣之
B.①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 ②彦光欲革其弊
C.①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 ②请复为相州
D.①以德化人,皆此类也 ②以为岐州刺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②发擿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 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 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4分)
②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4分)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