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也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

B.我本来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C.对于孩子的毛病,他总是不以为然,觉得这些毛病无关紧要,不必大惊小怪。

D.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强的思维能力,又显现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A 【解析】 试题分析: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C项“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D“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蛾眉 寥落 谍血 青青子衿

B.颓废 孔隙  漪郁  蓊蓊郁郁

C.渺茫  班驳  赍钱  集思广益

D.靡费  攀缘  嘶叫  管窥蠡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步(duó)  一chuán)  细(qiān娜多姿(ē

B泰()    平)     眠(hān)   妖童女(yuàn

C产(mǒu)  钱)     涸zhè)   混沌沌(hùn

D差(cēn)   袄(jiā)    桀ào)    殒身不

 

查看答案

前不久,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文化节目,如同吹来一股文化风,为电视节目注入了新鲜血液,不仅一定程度上拯救电视文化回归,而且弘扬了中国传统博大的汉字文化精神。汉字听写大会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有人说这不是一个秀场,呈现出来的状态可能非常单纯、简朴,但却可以吸引观众在电视机前同步参与,在游戏中学习知识、领略汉字之美。也有人说娱乐至死时代的一次逆袭。还有人说是一场幽怨的复辟他们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记硬背那些僵尸的文字。收视和口碑双丰收的汉字听写大会瞬间成为焦点,引得众口喧腾,骂声和赞声交互出现。你对此有何看法?

请根据上述材料,写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自拟题目,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改写。

梅花绝句(之三)

陆 游

雪虐风号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请围绕本诗的意境和情感,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15)

要求:(1)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同时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描写生动形象,符合原诗的意境和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江 南 雨 巷

董滇宁

有人说,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是啊!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心在红尘中沾满尘埃,不能辨识来去,不妨就让这江南雨巷的烟雨旧梦浸润你已疲惫的心灵!

轻轻地走入小巷。暮春的细雨在两旁的瓦楞上跳跃,忽而又顽皮地跳到青石板的路上,和他们在青石板上的伙伴们嬉闹着、喧哗着。踩在青石板的路上,这一刻,随着细雨,滑入历史的最深处……

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呼吸着空气里的清新,和岁月积淀下来的味道;江南的盛世在烟雨中落下了帷幕,惟有这雨后的江南小巷,褪尽铅华,延展着世人的想象。

空气中浸透着静谧。幽远的小巷中,我的移动和杂着雨儿们的跳动,成全了小巷的生动。小巷的两边是安然矗立着的老屋子。一幢幢灰瓦白墙的老屋子,饱受了风雨的侵袭,彰显着一种沧桑积淀后的黯然。灰白色的墙面在斑驳间隐现时光的痕迹,青黑的瓦片耐不住寂寞,邀了几根闲草做伴。

几间铺子半敞着门面。铺内,几人横靠着帐台边的木柱,正在打盹;忙碌着的小二,手脚极为麻利地端茶递水之间,仿佛都不会激起哪怕一丝尘屑的飞扬。大多数的屋子已是人去楼空,一把铁锁,锁住了一屋子的寂寞春秋。透过门扉间的夹缝,瞅见一口八角的古井,井沿上残留着几片风吹落的树叶;眨眼间,似乎看见一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蓝衣少女蹲在井边,手中拿着极粗的衣槌,露出一口极白的牙齿,对着这边轻轻地微笑;一阵风吹过,扫落了井沿的树叶,也带走了姑娘的影像……依然是个空落落的院落,一把生了锈的铁锁!

雨停了。收起纸伞,听着檐下滴答的水声,由心底升腾起一种恍如隔世的落寞。风儿抚过脸颊,把雨的湿气驻留在我的眼窝。眼前的小巷变的迷蒙,心在此刻却显得犹为的澄净。

一些墨绿的青苔粘在墙角,吮吸着雨露,淡漠了这多情的江南,绵绵的愁绪。抬眼望去,一只燕子飞掠而去。是否是从王谢堂下飞出的那只?可还能在这物是人非之外,辨识出你的故居吗?

巷的尽头,是一座小石桥。扶栏上的雨滴落入水中,荡起一层层的涟漪。在繁华与颓废之间,吹箫女子的面庞有了几多的改变?碧波还聚而来的,不是那提着油纸伞的栗色长发,却是那伤心桥下的惊鸿艳影。

沉浸在江南的幽幽梦幻里,抬头,眼前已是那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街市。回望小巷,雨后的它显得更为平静与安宁。寥落的水泡,在小巷的那头冉冉升空;街市这头袭来一阵强流,一瞬的光景,五彩的霓虹映亮整个天宇,嘈杂与躁动在这个世界中无限延伸!小巷深处隐隐透出的阑珊灯火,闪动着清亮的光芒,也足以照亮夜归人的路!一座小桥,两方天地,是两势对立下的无奈疏离,也是历史白描地书写下的自然并存!是也罢,不是也罢,小巷犹在,而雨——今年下,明年下,一千年以后,还会下。

走过雨巷,别无其他,清香盈鼻……

1.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

江南的小巷是历史留给现实的入口。(2)

雨后的江南小巷是心灵的圣地。(2)

2.文中第段说:撑着油纸伞,血管里冲涌着莫名的悲与喜。综观全文,莫名实际上已有名,请概括说明这的具体内容。(8分)

3.段中描写的井边蓝衣少女与戴望舒诗歌《雨巷》中描写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什么不同的作用。(5分)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  )(   )(4分)

A.作者以时空为序,给我们描绘了具有幽雅恬静、古老纯朴特点的江南雨巷,读后使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B.本文和戴望舒的诗歌《雨巷》都有着浓郁的江南地域文化韵味,描绘了江南雨巷烟雨迷蒙的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文章第段,作者写雨巷两旁屋子里面的人,有的打着盹,有的忙碌着,刚写完人接着就写人去楼空。这样描写一方面以动写静,突出江南雨巷的寂静;另一方面又不至于给人以的印象,更能突出雨巷的自然、古老与宁静。

D.文章第段,作者用现实的嘈杂与躁动反衬江南小巷的平静与安宁,从而表现出作者别样的思绪:现实紧张浮躁,侵扰人心;而江南小巷抚慰受伤的心灵,使人超脱于现实,让人得到慰藉。

E.通过文章我们可以感觉到,尽管作者对眼前的美好事物正在逐渐变得模糊而倍感落寞,但最后还是表现出顺其自然的洒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