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

在生活中,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已经拥有;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有的人仍不满于已经拥有。

请以已经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记叙文。

作文要求:

1.一定要有细节描写,并且用浪线画出,否则扣5分。

2.注意书写,标点符号要规范。

 

已经拥有 今年的春天来得尤晚。(暗示心情) 都已是三月了,可天空总是灰沉沉的,一幅没精打采的模样。没有烟花三月的灿烂,一场连续几天的雨更是扰得人心烦。(雨更添烦忧) 放学了,大雨没有要停的意思。看着那漫天的雨帘,我轻叹了一声,无奈的向在门口等我的爸爸走去。(无可奈何) 身为走读生,我极其痛恨这样的雨天的,因为家离学校远,所以每天都是爸爸骑着电瓶车来接我。夭气晴好时,坐在电瓶车后座上的我很快便可回到家,可遇上这样的雨天,可真是麻烦极了!尽管穿着雨衣,可下落的雨滴依然会顺着身体流到腿上;风总是很大,会吹落帽子,吹散头发。总之,每一个雨天,我都会狼狈不堪的。(点明为什么) 爸爸显然已在门口等了好久,雨衣没能裹住他,衣服已经湿了不少。看到我出了校门,他立即向我跑来,将雨衣套在我身上,车的后座早已被雨淋湿,雨天容不得我去擦拭,索性就坐了上去,裤子湿得真是难受。校园外的路两旁早已是排起了汽车长龙。它们都是家长接送孩子的车辆。我其实是很羡慕那些已经拥有了汽车的家庭的学生的,他们不必像我这般坐在电瓶车上,吹冷风,淋寒雨,他们可以在车内欣赏这所谓的雨景…… 每每想到这些,我心中亦会有些许的期待——家里的收入也还不错,爸爸什么时候会买车呢?(对比,内心充满向往) 路还很长,我和爸爸依旧在风雨中前行。 “爸爸,你有没有想过买车呢?”我又一次的问了这个问题。“买车啊,不是说过了吗,我们又不常出远门,没有必要买车啊。再说,现在为你多省些钱,以后……” 又是这般令我失望的回答,我没有心情去听爸爸接下来的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两个“又”见感情) 一路风雨飘摇后,终于回到了家。迫不及待的脱下了雨衣,和往常一样,头发散了,衣服湿了。刚准备埋怨的我却无意间看到了爸爸套在外面的军绿大衣,颜色已经完全变深了——被雨淋透了,再看爸爸,身上比我湿多了…… 原来,以前的我总是关注自己,却从未注意过爸爸遭受的远比我多得多,我一直躲在爸爸的背后,却不知爸爸在我背后已给了我太多的爱;我一直期待家中能拥有一辆汽车,却不知爸爸早已使我拥有了一座爱的城堡——原来我己经拥有了这么多。我不再去羡慕那些“有车一族”了,坐在电瓶车后座的我也可欣赏星空或雨景,因为,我己经拥有了足以使我历经风雨的爱的力量。(顿悟、心生愧疚,感激) [点评]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记叙文。作者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演绎对“己经拥有”的感悟。事件叙述详略得当,全文表达叙议结合,命意上情理交融,展现了扎实的记叙文写作基本功。 【解析】 试题分析:“拥有”即持有、占有;“己经拥有”不等于“拥有”,它强调“拥有”的事实存在性。拥有的对象可以是物质层面的,也可以是精神层面的。立意时,可以让“已经拥有”在句子中做谓语,比如“已经拥有了爱、财富、身份、地位、幸福、快乐、经历、书籍等”;也可以让它作定语,比如把上面表述中的“了”改作“的”。不管怎样,都要把这种表述作为写作中心,或是对象。  引语部分呈现了几种生活现象,提供了几种立意的角度、如果选取“有的人没有觉察到己经拥有”立意,可以谈对此的认识,也可以叙写由“没有觉察到己经拥有”到“觉察到已经拥有”,并由表及里,揭示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如果选取“有的人满足于己经拥有”立意,要注意“满足”这个词,它的含义可褒可贬,既可以理解为对“己经拥有”的事物很满意,也可以理解为对“己经拥有”的事物不满意。满意,体现的是知足意识;不满意,体现的是进取意识;如果选取“有的人仍不满于己经拥有”,立意,也要注意“不满足”,既可体现“奢求”,也可体现“追求”。 引语只是给出写作的部分角度,从这样的角度展开,当然是可以的。但是,也可以选取其他的角度。不同层面的立意,能够体现出不同的思想境界。 行文中,要体现出对“己经拥有”的思考,要把它与人生、自然、社会结合起来考虑,揭示“拥有”的具体内涵,构思上,要体现出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果揭因等特点,这样,才可以达到发展等级。 在立意和同的情况下,如果写作本身与众不同,比如文体感强烈,结构完整、圆融,思路清晰,素材新颖、典型,语言有一定的风格,这样的文章当然也可以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睬。 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文后各题

怀念乡村春节

冰 客

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了,因为搬了新家,这个春节我们是在市区过的。

大年三十,各家各户亮出代表各家财富的鞭炮,尽情地燃放,鞭炮声一浪高过一浪,经久不息,而到了零点辞旧迎新之时,鞭炮声浪更是此起彼伏,你家放万响鞭炮,我家可能要放十万响,甚至数十万响;东家放三五分钟,西家能放十数分钟甚至半个小时,如果还不过瘾则要拿出那些烟花燃放,俨然一种贫富比拼的架式。仿佛那就是财富、身份,甚或地位的象征,那火药味十足的鞭炮声已经弥漫着比拼的气势。听着这些杀声四起的鞭炮声,我的心里顿然对新年感到乏味。这早已失去了传统意义新年的热闹气氛了,我不堪与他们比拼贫富贵贱,也丝毫没有比拼的念头,我就是我,一个来自乡下的平民,在城市平凡地生活着,不与人争。那硝烟弥漫的鞭炮声,使我不由得又回想起了那让我至今念念不忘的乡村春节。

乡村春节是我永生都无法忘怀的记忆,虽然那时的乡村很穷,童年的我们总是日日盼望着春节的到来,这样好改变我们贫穷的味口,可以狼吞虎咽地饱食大鱼大肉。尽管我们这一代人经历的那个年代并不富有,但春节,大鱼大肉必不可少。就在团年的鞭炮声还没有响起,大人们还在忙年的时候,我们那一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自然会三五成群地带着一些鞭炮,去寻找我们的欢乐。那时的鞭炮当然没有现在这么多的花样,顶多只是买上一两封小鞭炮,然后拆开一个一个地放,既经济实惠,又为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欢乐,只有那些父亲或母亲在外工作稍微有钱的人的子女们才会偶尔放一些冲天炮或是烟花,那才算是当时的高档产品,也会令众多的小伙伴艳羡。

而团年时分,每家的鞭炮不过一封,长的万响,短的百响、千响,家境稍差的甚至连放鞭这一形式也省略了。在今天这个鞭炮声震天的新年气氛中,似乎少了年少时那种放鞭的欢乐。除夕夜里,村人们家家必要放鞭,毕竟难得一年啊!都期望通过这一欢乐的形式带来来年的好景象。

除夕夜虽然没有月亮和星星,在乡村更没有路灯,但家家户户门前必要悬挂一盏门灯,哪怕在没有用上电的日子里,挂一盏点燃煤油的马灯,也要照亮乡村的年夜。那时,我们一群孩子们自然会怀揣一盒火柴、一封鞭炮,游走于年夜里,游走在各乡邻家中,寻找小伙伴,燃放鞭炮。春节大家相互串门拜年,这时无论小孩单独行走,还是有大人在场,厚道纯朴的各个农家必是一视同仁,端出令小伙伴们欢喜的苞谷花、红薯丁,让小孩们吃;大人们则每到一家,必要端上三五个凉菜,喝酒、聊天,畅谈一年的收成,欢声笑语荡漾山间。

如今这乏味的城市年夜,人们除了在鞭炮声中展示自己的富有之外,防盗门一关,各自在家中海吃山喝,既不知道对面的人家姓甚名谁,也不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来自何方,更别说串门了。

虽然城市这种过年的方式已沿袭已久,谁也无法改变,但我这个过惯了那种朴实的乡村春节的乡下子民,已是极其厌烦了,没过正月初二,我就携妻带子,再回到属于我的乡村,去寻找和体味乡村那种让我永生难忘的春节。

                  (选自《散文选刊》2011年第四期,有删改)

1.谈谈文章第二节在文中的作用。(4分)

 

2.赏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4分)

                                                                   

3.本文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对比的好处。(6分)

 

4.请结合文本,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的情感取向。(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 魏 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诗歌首句写景有什么作用?(3分)

 

2.赏析第二句中字的表达效果。(3分)

 

3.三四两句在叙写角度上与前两句相比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查看答案

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位卑则足羞,                    

2.举酒属客,                                        

3.驾一叶之扁舟,                    

4.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5.                                         ;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6.                    ,思而不学则殆。

7.                     ,不宜异同。

 

查看答案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阯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阯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阯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庶:希望

B.于是编氓籍              氓:百姓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怙:依仗,凭借

D.素孚于人                孚:信任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3分)

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福还,交阯贼遂剧,讫不能靖。

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福才干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破格提拔他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索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指摘,恢复了他的官职。

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都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阯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阯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利,做事情严谨细致,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了宾客。

4.翻译下列句子(14分)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分)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3分)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

 

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4分)

 

 

查看答案

下列加点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                  B皆出于此乎     难道

C.醉则更相枕卧          相当于,表顺承     D.客亦只水与月乎     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