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对于我的说法,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知道,对于我的说法,他虽然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肯定是不以为意的。

B.《红楼梦》一剧的男主角被撤换的消息早已不翼而飞,目前制片主任在记者招待会上证实了这一说法。

C.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是处心积虑

D.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不合语意。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形容不重视。B项,不翼而飞,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C项,感情色彩不对。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D项,不合语境。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形容轻松缓慢地行走。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怪)       沉miǎn)    冰báo)    锁yuè

B职(chèng)    别(zhēn)    星宿xiù)    旗gān

C浊(hún)      艾hāo)     车(shà)    远

D车(yūn)      服(xùn)     意(qiè)    编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无论怎样成功的艺术家,必有他的短处。泰戈尔也逃不出这条公例。

哲理本不宜入诗,哲理诗之难于成为上等的文艺正因这个缘故。许多的人都在这上头失败了。泰戈尔也曾拿起尤利西斯的大弓尝试了一番,他也终于没有弯得过来。国内最流行的《飞鸟集》,作者本来就没有把它当诗做,便是那赢得诺贝尔奖的《吉檀迦利》和那同样著名的《采果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诗人理智中的一些概念,还不曾通过情感的觉识。诗家的主人是情绪,智慧是一位不速之客,无须拒绝,也不必强留。至于喧宾夺主却是万万行不得的!

泰戈尔的文艺的最大的缺憾是没有把捉到现实,便是形而上的诗也是生命的表现。形而上学惟其离生活远,要它成为好的文学,越发不能不用生活中的经验去表现。泰戈尔虽然爱好自然,但他爱的是泛神的自然界。人生也不是泰戈尔的文艺的对象,只是他的宗教的象征。诗人的“父亲”“主人”“爱人”“弟兄”“朋友”都不是血肉做的人,实在便是上帝。泰戈尔记载了一些自然的现象,但没有描写他们;他只感到灵性的美,而不赏识官觉的美。泰戈尔也摘录了一些人生的现象,但没有表现出人生中的戏剧;他不会从人生中看出宗教,只用宗教来训释人生。

在艺术方面泰戈尔更不足引人入胜。他是个诗人,而不是个艺术家。他的诗是没有形式的。我讲这一句话恐怕又要触犯许多人的忌讳。但是我不能相信没有形式的东西怎能存在,我更不能明了若没有形式艺术怎能存在!

泰戈尔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哲学,他在欧洲的声望也是靠他诗中的哲学赢来的。我们要估定泰戈尔的真价值,当保持一种纯客观的、公正无私的态度。

(选自《闻一多全集·泰戈尔批评》,有改动)

1.结合材料,分析闻一多先生的诗学观。(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5分)

诗家的主人是情绪,智慧是一位不速之客,无须拒绝,也不必强留。至于喧宾夺主却是万万行不得的!

答:                                                                  

3.请结合材料,从泰戈尔“记载”的自然“只感到灵性的美,而不赏识官觉的美”的角度,评析以下《飞鸟集》中任一诗句。(6分)

①群星不怕显得像萤虫一样。

②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答:                                                                  

 

查看答案

简答题(10分)

1)“古怪形容异,清高体貌疏。语倾三峡水,目视十行书。胆量魁西蜀,文章贯太虚。百家并诸子,一览更无余。”这首诗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个人物?请简要叙述“目视十行书”所写的事件。(4分)

2)《子夜》第七章结尾写到:“他(吴荪甫)已经突破了重围,在两条战线上都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什么大计画——也不妨说是大阴谋,此时在这胜利光下也不再能够威胁吴荪甫了。”吴荪甫在哪两条战线上取得了胜利?李玉亭报告的“大计画”指的是什么?(6分)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王熙凤设“调包计”定下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后,黛玉无意中从紫鹃处得知了消息,从此一病不起。绝望之中的黛玉亲手将代表她纯真爱情的诗帕焚毁,切断一切与所爱的人的关联。

B.《家》叙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走向衰落崩溃的过程,高家三兄弟的恋爱故事是小说的重要内容,包括觉新与梅、瑞珏的婚姻悲剧、觉慧与鸣凤的爱情悲剧、觉民与琴奋起反抗获得的幸福爱情。

C.《茶馆》的语言既符合人物的个性特征,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比如第二幕中,报童向王利发推销报纸,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这句话反映了政局动荡、军阀混战的现实。

D.《呐喊》塑造了一群独特的母亲形象:《药》中的华大妈、《明天》中的单四嫂子愚昧而充满质朴的母爱,《风波》中的七斤嫂生性懦弱隐忍,《社戏》和《兔和猫》中“我的母亲”和蔼可亲、勤劳善良。

E.《老人与海》描写了主人公桑提亚哥驾一叶小舟在海上捕大马林鱼时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作品表现出来的硬汉精神具有象征意义:这样的硬汉,“你尽可把他毁掉,但就是打不败他”。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10分)

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故元、明以来,皆 以 其 学 取 士 利 禄 之 途 一 开 为 其 学 者 以 为 进 趋 富 贵 而 已 其 言 有 失 犹 奉 而 不 敢 稍 违 之 其 得 亦 不 知 其 所 以 为 得 也 斯 固 数 百 年 以 来 学 者 之 陋 习 也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

2.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2分)

答:                

3.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