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夏商周三朝,被中国传统史学家称为“三代时期”。商人性格活泼,注重感官享受,殷墟妇好墓挖掘出的210件礼器中,仅酒器就有方彝、尊、献、壶、爵等15种175件,占全部礼器74%,酒器在墓葬中的批量摆置反映了商人重酒的风气。
《诗·商颂·烈祖》中强调祭祖时美酒的重要性“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张光直在《商代的巫与巫术》中提出:“酒是一方面供祖先神祇享用,一方面也可能是供巫师饮用以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可见早期的祭祀离不开酒,而祭祀时候的饮酒也有特别的规定,一般先由巫师或祭司饮酒,传达神灵的旨意。
上世纪80年代出土的平民墓葬中,有随葬品的均为爵、觚等酒器。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现代考古学家认为,这种酒器之所以命名为“爵”,是由于它的造型像一只雀鸟,前面有流,好像雀啄,后面有尾,腹下还有细长的足,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宾主酒酣耳热之时,乐舞表演将把宴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根据《商颂》中的描述,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伴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被总称为“万舞”的舞蹈包括舞者手持马辔的武舞,以及脚踩双杆,类似高跷的林舞。
与商代不同,周代的酒成为了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繁琐而庄重的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对于饮宴具体制度,《礼记》记载了很多严格要求,比如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其使用的酒器也有所差异:“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祭祀之时,酒之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有严格繁琐的规定,比如明确要求祭典时,淡薄的酒放置于内室,甜酒在门边,浅红色的清酒在堂上,清酒在堂下。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对诸侯国的控制能力一落千丈,随之的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个人生活自由化,诸子百家兴盛。春秋战国时代的饮宴突破了拘谨死板的周代礼仪,《晏子春秋》就记载了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汉代宫室朝堂典章制度沿袭秦代,大大简化。从今天来看,唐、宋可称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第二帝国”时代,其强大壮盛,对外开放与交流程度较秦汉“第一帝国”,犹为过之。盛唐时的宫廷宴乐活动,较之秦汉魏晋,富于堂皇奢侈之象。到了元代,中原酒风为之骤然一变,由赵宋王朝时期的文弱细致,变得粗犷豪放。取代元帝国,复兴中原的明代从诞生伊始,就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宴席开始,宫廷教坊司需跪奏一曲,这时所有预宴官皆跪,待皇帝饮毕,文武百官四拜而起,回到座位,各序班官员方进群臣酒盏。从第二爵酒开始,皇帝饮酒时群臣不必下跪,但需候皇帝举饮后,群臣才可自饮。
(节选自朱步冲《中国酒史:文化的脉络》)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礼器中,大多数都是酒器,而且种类也多;可见酒器最初是一种礼器,而且商代人对酒的重视俨然已成风气。
B.据《诗·商颂·烈祖》记载,酒在当时的祭祀中是十分重要的,“既载清酤,赉我思成”,只有斟上清酒,才能与祖宗神灵沟通。
C.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商代的酒在祭祀中作用有二:其一,供祖先神祇享用;其二,巫师们饮酒达到一定的精神状态方可通神。
D.作者认为,商代祭祀时候的饮酒是有特别规定的,通常先由巫师或者是主持宗教祭祀活动的人饮酒,以传达神灵的旨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代考古学家认为,商代酒器最简单的组合是一爵一觚。“爵”的造型像一只鸟雀,而古代“爵”与“雀”同音通用,因此名“爵”。
B.据《诗经·颂》描述,商朝重要的祭礼都以舞队的“万舞”开始,随着鼓、管、钟、磬等乐器的伴奏,最后在盛大的宴飨中结束。
C.周代饮宴制度有严格的要求,据《礼记》记载,参与祭祀宴会者的身份不同,所用的酒器也不同;酒的种类不同,摆放位置也不同。
D.春秋战国时代“礼崩乐坏”的现实,宴饮可见一斑:《晏子春秋》记载齐景公在饮宴中公开表示“今日愿与诸大夫为乐,请无为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饮酒从“三代”开始延至今日,虽各个朝代宴饮制度有所不同,但无不锚定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制与传统酒文化。
B.酒在商代主要用于祭祀;而到周代则成为王室弘扬“礼制”与仪典的载体,饮酒聚宴往往只是祭祀典礼结束后的附属程序。
C.酒作为宫廷宴乐品,在“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时代,呈现出强大壮盛和堂皇奢侈之象;缘于汉唐的对外开放与交流。
D.宋代酒风文弱细腻,元代酒风粗犷豪放;而明代由于明太祖朱元璋极为推崇程朱理学,致使酒文化带有拘谨繁琐的作风。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天地一片黑暗,石头满腹怒气地对旁边的钻石说:“人们为什么把你抬得那么高,把你视作珍宝!现在你跟我不都是黯淡无光吗?”
钻石说:“我是和你一样,不会发光。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
过了一会,天边露出点点星光。石头发现,身边的钻石立刻熠熠生辉,它的先芒甚至比星光更耀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
示例:如果你是鹰,不要痴恋海洋,因为再浩瀚的海洋也容纳不下你的身影;
如果你是鹰,不要向往山林,因为再茂密的山林也成就不了你的霸气;
如果你是鹰,不要眷恋洞穴,因为再温暖的洞穴也展现不了你的雄姿。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近期,我国长江流域淡水豚类科考结果显示,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大幅减少,全流域约有920头,其数量比“国宝”大熊猫还稀少。2012年,长江流域多个江段出现江豚死亡事件,洞庭湖段、安庆江段、南京段等总计发现30多头江豚死亡。对此,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王丁介绍说,食物链中间环节的生物灭绝可能造成食物链崩塌,作为长江生态系统里的顶级物种,如果江豚也消失,则标志着整个长江自然生态的健康状况发生严重改变。专家又介绍,长江中下游流域内,渔民的酷渔滥捕导致渔业资源大幅减少。而且长江干流货船作业密度非常高,平均每半心时有近50艘货船。另外,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保护区的核心区不应该建设生产性设施,但是科考人员沿途却发现,很多豚类保护区成了航运要道,航运、渔业等活动很难避免。一些江段隔不远就有采砂点,沿江两岸的钢铁厂、化工厂、造纸厂、造船厂、拆船厂、危化码头等重污染企业也很多见。
(选自2013年1月14日《光明日报》)
1.根据上面的材料,可知导致江豚数量锐减的三个主要原因是:(请分别用短语概括,不超过25字)(3分)
2.保护江豚,保护长江生态,政府应该(请提一条建议,不超过20字)(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答题。(4分)
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到路边的一辆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下一张字条说明情况。此事被车主发到微博上后,引发社会热议。 徐砺寒的行为获高度赞扬,他被赞为“负责任、守承诺的新一代”。
请以徐砺寒的身份给车主拟一张字条,要求表达准确、得体。(不超过6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谁能让我带走星空
迟子建
①年过完了,我也要返城了。每次离开故乡,家人都会让我带上各色绿色食品,野生的蘑菇木耳,磨坊磨出的黑面,各类江鱼,韭菜花,风干肠,小笨鸡,山野菜等等,够我吃小半年的。因为这半个冬天在哈尔滨被PM2.5所害,太向往新鲜空气了,我这次最想带走的,不是故乡的吃食,而是星空!因为带走这样的星空,就有了蓝天,有了好空气,有了温柔的梦乡!
②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我们又是在哪里失去了灿烂星空呢?
③祭灶前夜,我回到故乡。想必半个冬天在哈尔滨为烟霭所困,没过多少有蓝天的日子,也没呼吸多少空气,眼睛和肺子空前亏着了,所以下了火车进了家,一顿酒肉下肚,见午后阳光甚好,窗外是白雪世界,也不顾旅途劳顿,冒着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就去户外散步了。
④我没戴口罩,大口大口呼吸着来自山野的新鲜空气。踩着白雪走在街上,听着“咯吱——咯吱——”的回声,如闻天籁。抬头看天,它是那么的蓝,蓝得不真实似的,让人怀疑自己被罩在水晶玻璃里,直想用一把大锤,砸向那片蔚蓝,看它是不是天!百货商场前的小广场,成了爆竹、春联和灯笼的专卖场。卖主们一边招揽生意,一边跺脚御寒。不跺脚也不行啊,他们穿得再厚,也厚不过寒风的脸皮。我心想,这红红火火的春联和灯笼,要是变成一汪炭火该多好啊,可惜我不是魔法师。
⑤腊月的街市,一派忙年的情景。街角卖花生瓜子的汉子,在外站了多半天了吧,他的黑胡子挂着霜,成了白胡子了!卖糖葫芦的女人,冻得嘶嘶哈哈的,脸颊此糖葫芦还鲜艳!最引人注目的,是一条拉着三轮车奔跑的大黄狗。三轮车上栽着一个老头和他采买的年货。狗跑得一身热气,眼睑处雪茫茫的,而老头叼着烟袋,自在地吸烟。联想起在城里看到的那些被主人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宠物狗,我对这条大黄狗,无比怜惜。但转而一想,这狗参与了忙年的事务,有新鲜空气可吸,能为主人出力,兴许还很快乐呢。
⑥这场雪中浸步,使我受了风寒,当夜就咳嗽起来。咳得睡不着的时候,我关掉灯,站在窗前望星空。窗外的山峦原野,此刻被白雪统帅着,即便下弦月的日子,半个月,亮加上满天繁星,也把它们照亮了。故乡的星空显得很低,星星仿佛枝头的花朵,唾手可得。这样的星空,也就给人花团锦簇的感觉。我也曾无数次站在城市窗前望星空,可那里空气一年不如。一年,我见到的星月,容颜也就越来越憔悴。月亮常常乌蒙蒙就出来了,像是多日没洗脸似的;而星星稀疏极了,混沌的大气中,有一张看不见的嘴,吞噬了太多的星星。所以每次回乡,我最惬意的,就是望星空。
⑦第二天母亲推门而至,见我重感冒了,埋怨我不该一下火车就去散步,待她看到我夜里没拉窗帘,“啊呀——”叫了一声,说我这是犯着星星了!在她眼里,星星不都是好东西,有心肠坏的,夜里缠磨在人身上;会让人害病。明明是寒风犯下的错儿,母亲非算到星星身上,我心里直为它们叫屈。星星知道自己落了埋怨吧,我生病的那几天,它们忙碌极了,频频来我床前探视。没有一个夜晚,我不是沐浴着星光入睡的。这样的星光就是一味芬芳的药,很快治好了我的病。
⑧我的故乡并不是世外桃源,因为有人类的地方,就会有罪恶,有腐臭和腥膻。所幸它的广阔和它的不发达,给这里的人们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即便是冬天,哪怕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哪怕吸进肺子的是冰碴,但这清冽的空气是多么令人留恋啊。
⑨三十年前,我曾写过一篇童话《拾月光》,说是一个少年背着桦皮篓,带把小铲子,每天去冰面拾月光,把月光带到冰屋予里,当柴来烧。那时的我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都被月亮朗照着,所以写出了这样的童话。而如今身处之境越来越污浊,怕是这样的幻想,再不会在心中发芽了。
⑩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丽星空,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将化为尘埃。
(选自2013年3月8日《文汇报》,有删节)
1.“可是谁能让我带走星空呢?我们又是在哪里失去了灿烂星空呢?”这两句独立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6分)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这样的星光就是一味芬芳的药,很快治好了我的病。
(2)如果我们不能给下一代一个美丽星空,我们眼前的繁华,都将化为尘埃。
3.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6分)
4.这篇文章是怎样构思的?请简要分析。(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