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春到齐鲁 余光中 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春到齐鲁

余光中

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阴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②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同志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③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④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嗅她,逗她。

⑤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⑥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你不知该对谁笑才好。

⑦同为地灵所育,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从济南的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岱庙到孔庙与孟庙,守护着圣贤典范、英雄侠骨的,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阴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斜倾的鳞鳞密瓦,或是勾心斗角的犄望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联上,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漶漫的石碑。若是树顶有鸦鹭之类来栖,则磔磔怪争声中更添寒禽古木的沧桑。

⑧鲁中寺庙里巍巍矗立的,多半是柏,本地人把它念成“北”。那十天我至少观叹过上千株古柏,其风骨道貌却令人引颈久仰,一仰难尽。那气象,岂是摄影机小气的格局所能包罗?从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孟庙到孔林,那成千上万的木中长老,柏中华胄,哪一树不是历经风霜,饱阅世变,沧桑的记忆那么露骨地深刻在糙皮上面?朝代为古柏纹身,从蟠根到盖顶,顺着挺峻高昂的巨干,一直削上天去,像是凿得太痛,苍老而坚毅的霜皮竟都按着反时钟的方向朝上面拧扭,回旋成趣。

⑨岱庙里有五株汉柏,传说是当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亲自手栽。耿耿汉魂,历劫犹健,但毕竟是两千多岁了,槎桠的枝柯早已炭化,霜皮大都剥落,只靠残余的片段向古根汲水,去喂预上虬蟠的苍青。问他们建元的往事,问张骞和苏武几时才回国,古木穆穆,只鸦啼数声便支吾了过去。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是因秦始皇在树下避雨而受爵,虽然更老,却不如汉柏长寿,早在明朝就被山洪冲走,要到康熙年间才加补植,现在也只剩下两株。

⑩杜甫的《古柏行》说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不过是修辞的夸张。就算加州海边的巨杉,俗称红木者,最高拔的也不过三百六七十英尺。加州海边的怪松,天长地久,被太平洋的烈风吹成蟠曲百折的体态,可称“风雕”,而以奇石累累为其供展的回廊,神奇也不下于泰山之松,只可惜奇石怪松独缺名士品题,总觉得有景无句,不免寂寞。所以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

本文有删改)

1.根据文意,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本文题目“春到齐鲁”有什么含义? (2分)

2)文章第8自然段,为什么将古柏称为“柏中华胄”?(2分)

2.作者为什么对丁香“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请简要分析。(6分)

3.请以第⑦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4分)

4.文章最后一段为什么写加州海边的巨杉和怪松?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1)“春到齐鲁”,既指春回齐鲁大地,又指作者在春天时节来到济南,一语双关,意味深长。(2分) (2)称古柏为“柏中华胄”,将其比作华夏后裔,借以表达对历经沧桑而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颂。(2分) 2.①丁香的名字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②丁香实用,观赏性强;③丁香让人怀念李清照的寂寞芳心。(每点2分) 3.(4分)①妙用修辞.如对比、比喻、衬托等 ②善用叠字.如“灼灼”“堂堂”“一排排”“一队队”“峭鳞”等,增强韵律感., ③文白互补。在白话中嵌进文言词语,增添文章韵味.如“群芳”“争妍”等。 4.与前文写丁香、柏树、松树形成对比,(1分)强调自然山水需要人文和传说来增添它的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1分)人文和传说构成文化,因文化的滋润,山水便有了精神和韵昧。(1分)突出了文章主题.(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第一问,可结合着文章内容大意来理解,从全文内容看,“春”有两层含义,点出了作者来齐鲁的时间,也暗示了济南的如春的景象,故有一语双关的作用。第二问,先从第8段中,找到“柏中华胄”一句,然后从附近语句中找出作者对古柏的描述及评价的语句加以概括即可。如“哪一树不是历经风霜,饱阅世变,”“苍老而坚毅的霜皮竟都按着反时钟的方向朝上面拧扭,回旋成趣。”然后再把这些象征意义答出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此题是人物形象的变形题,即物象,分析时,可从作者对丁香的描写及议论评价性语句中进行直接引用或概括即可。如第四段,“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可直接引用。“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可概括为实用性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嗅她,逗她。”概括为欣赏性强。第五段“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可概括为令人怀念李清照的寂寞芳心。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类题可结合着具体的语句从修辞手法、语句特点等角度分析。如“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为对偶的修辞手法;“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在字句方面,特征比较明显的是运用叠字,如“灼灼”“堂堂”“一排排”“一队队”“峭鳞”等。由“群芳”“争妍”等词语的运用可看出,作者将白话文与文言文词语混用,增添了趣味性。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先分析最后一段中,作者写出了加州海边的巨杉和怪松的哪些特点,作者的评价;然后再结合着全文的写作目的,来分析作者写加州海边的巨杉和怪松的真正意图。作者认为,加州海边的巨杉和风雕,虽神奇,但缺乏名士品题,即没有文化魅力和历史底蕴。由此与前文写写丁香、柏树、松树形成对比,突出了丁香、柏树、松树等树因文化而富有的精神和韵昧,从而深化主题。故作者写加州海边的巨杉和怪松的真实意图便在于此,也可从侧面衬托角度作答。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简述《三国演义》割发权代首(第十七回)故事情节。(6分)

 

查看答案

根据《三国演义》有关内容填空(4分)

1.《三国演义》中人物个性鲜明,令人难忘,有被称为智绝       义绝        奸绝         

2.关羽在张辽三罪三便之说的劝导下,与曹操    后,降操。获赠战袍、       ,以及    的美称。但他心念刘备,斩颜良,诛文丑后,挂印封金,开始了千里寻兄之路。

 

查看答案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0分,每题1分)

1.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2.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归去来兮辞》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

4.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赤壁赋》

5.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琵琶行》

6.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师说》

7.天生我材必有用,            。烹羊宰牛且为乐,            。《将进酒》

8.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

10.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春江花月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山  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简要分析该诗中的情景关系。(4)

2.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浣花溪记

明·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者,尽溪,平望如荠。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人家住溪左,则溪蔽不时见;稍断则复见溪。如是者数处,缚柴编竹,颇有次第。桥尽,一亭树道左,署曰“缘江路”。过此则武侯祠。祠前跨溪为板桥一,覆以水槛,乃睹“浣花溪”题榜。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置亭其上,题曰“百花潭水”。由此亭还,度桥过梵安寺,始为杜工部祠。像颇清古,不必求肖,想当尔尔。石刻像一,附以本传,何仁仲别驾署华阳时所为也。碑皆不堪读。

钟子曰:杜老二居,浣花清远,东屯险奥,各不相袭。严公不死,浣溪可老,患难之于朋友大矣哉!然天遣此翁增夔门一段奇耳。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如孔子微服主司城贞子时也。

时万历辛亥十月十七日。出城欲雨,顷之霁。使客游者,多由监司郡邑招饮,冠盖稠浊,磬折喧溢。迫暮趣归。是日清晨,偶然独往。楚人钟惺记。

(选自《隐秀轩集》)

注:严公,指杜甫的好友严武。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皆浣花溪                委:回旋

B.不必求,想当尔尔          肖:肖像

C.严公不死,浣溪可          老:安度晚年

D.出城欲雨,顷之            :天晴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则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将军神武雄才

B.流汇桥者三             吾尝跂望矣

C浣花溪题榜       精思傅会,十年

D.患难于朋友大矣哉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3.下列各项全都属于钟惺耽林泉之趣的一项是

色如鉴、如琅玕、如绿沉瓜                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

尽溪,平望如荠                          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

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                    迫暮趣归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③④⑤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先是用了八个比喻,穷形尽相地描绘了溪水的形状和颜色,然后才点出“浣花溪”的名字。 

B.文章第二段,描写浣花溪的景色,视野非常开阔;第三段,描写浣花溪旁,溪流掩映,人家错落,景色清幽。

C.文章第三段写杜工部祠内所见,用笔十分简洁。杜甫的塑像惟妙惟肖,显得清雅古朴。祠中的一个石刻像附有何仲仁为杜甫写的传记,但碑文字迹已模糊,难以辨认了。

D.文章结尾,作者交代了出游的时间和经过。其中“使客游者”到“迫暮趣归”是一段插叙的文字, 嘲讽了那些假冒斯文的达官贵人附庸文雅、热衷应酬的丑态,表现作者追求自适清闲,超脱凡俗的理想。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过桥,一小洲横斜插水间如梭,溪周之,非桥不通。(4分)

2穷愁奔走犹能择胜胸中暇整可以应世。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