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这首词中,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自己的“登临意”的?(4分)

2.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抒发的登临意是怎样一种意绪?(4分)

 

1.诗人用对秋天里的青天、流水、远山、落日、征鸿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烘托他的“登临意”;又通过看吴钩、拍栏杆的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登临意”;再用张翰、刘备以及桓温等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阐发自己的“登临意”。 2.词的上片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为诗人抒情营造了一种苍凉、空阔的意境。他的“登临意”就是要去杀敌报国、建立功业的愿望和对于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的悲痛和愤慨。 【解析】 1. 试题分析:词的上片写景,用长天、秋水、远山、落日、断鸿一系列自然景物,来陪衬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下片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表述自己的思想矛盾和对生活道路的抉择,抒发了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作者先写到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西风吹来,很想吃家乡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立即弃官还乡。像这样轻易地挂冠离职,辛弃疾是做不到的。又写到三国时的许汜不关心天下大事,只想着买田置产,作者更不屑那样去做。在这里他要说明的是:自己既不愿弃官归隐,又不肯去追求享受,他决定要为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理想而奋斗到底。下面作者引用了桓温“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来说明自己心中怕的是时光如流水般飞逝,人也会在饱经磨难之后很快地老去。他想到岁月催人老,报国壮志难以实现;想到自己的苦恼并没有人能够理解,就不禁掉下了英雄之泪!在这首词里,作者虽然用了蓝天、绿水、青山、红日,甚至“红巾翠袖”等形象和色彩来陪衬、点染,但读后绝没有柔媚、繁缛之感。因为作者的核心思想是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愤懑不平,所以全词始终充满着一种激昂慷慨的情调,放送出一种雄浑、高亢的声音,它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正是辛词艺术效果的独到之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辛弃疾于绍兴32年(1162)率领北方抗金义军投奔南宋,为的是参加南宋军队北伐抗金。但他从南来至创作此词时已有12年之久,在这段时间里,南宋朝廷只让他担任一些维持地方治安之类的官职,并没有派他去杀敌陷阵,所以作者心中十分失望和愤慨。当他在秋季登上赏心亭时,眺望寥廓的天空、悠悠的江水、高耸的山峰,看到楼头落日,听到断鸿哀鸣,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处境:他如今流落南方,事业无成!岁月不待人,他急切地希望有用武之地,却不能被人理解。词人深感孤独寂寞,面对楚天清秋苍凉、空阔的意境不禁怆然泪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李彦仙字少严,其先宁州人也,后徙于巩。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金人南侵,郡县募勤王军,彦仙散家赀,得三千人,入援京师。顷之,复从种师中,师中败死,彦仙走陕州。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建炎元年四月,金人屠陕州。经制使王躞度不能支,引部曲去,官吏逃逸。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二年三月,引兵直州南,表里夹攻,遂复陕。以功迁阁门宣赞舍人。家素留巩,尽取至官,曰:“吾父母妻子同城存亡矣!”闻者感悦,各有固志。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复围陕,彦仙夜使人隧地,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四年正月丁巳,城陷,彦仙挟亲军巷战,矢集身如猬,左臂中刃,战逾力,遂死之,并其家遇害。先是,虏尝许以河南元帅,及围合、复言如前约,当退师,彦仙叱曰:“吾宁鬼于宋,安用汝富贵为!”虏惜其才,必欲降之,城将破,先令军中:生致者予万金。彦仙平时弊衣同士卒,及是杂群伍中死,虏不能察。其为人,面少和色,有犯令,虽亲属不贷。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军事独裁决,至郡政必问法所底,合境称治。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制使王躞不能支  度:估计     B.二年三月,兵直州南  引:率领

C.生者予万金        致:得到     D.虽亲属不            贷:推卸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十二月娄宿众十万围陕         ②但求欲死,不顾利害

B.①虏尝许河南元帅                     ②时操军兼饥疫,死者太半

C.①是杂群伍中死                 ②徐公何能君也

D.①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均之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如外人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能表现李彦仙忠诚爱国的一组是(    )

①尚气,谨然诺,非豪侠不交。

②彦仙散家赀,得三干人,入援京师。

③守将李弥大问北事,条对详复,使扼殽、渑间。

④彦仙为石壕尉,独如平时,归者繦属。

⑤矢集身如猬,左臂小刀,战逾力,遂死之。

⑥每拜君赐暨取敌金资,悉均之,毛铢不入已。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金人南侵时,李彦仙用自家钱财招募士兵入援京师,后随从种师中作战并攻占陕州,守将李弥大派他扼守殽、渑之间地区。

B.金兵攻陷陕州,经制使王躞带兵离开,而李彦仙独自坚守一方,很多人归依他,其后他带兵直奔州南,收复了陕州。

C.在金人十万大军包围陕州时,李彦仙曾用计打退敌兵。后城被攻陷,李彦仙带兵巷战,身受重伤坚持战斗,英勇战死。

D.李彦仙战死前曾严词拒绝敌人的高官引诱。他平时严正执法,廉洁无私,受到将士拥戴,地方政事也治理得很好。

5.将试卷文言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幼有大志,喜谈兵,习骑射,所历山川形势必识之。(2分)

②焚其攻具,营部嚣乱,纵兵乘之,虏稍退。(3分)

③以是精兵三万,大小二百战,皆乐为用。(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如果不是一个仁慈的命运在保护婴儿,不让他感觉到离开母体的恐惧的话,那么诞生的一刹那,婴儿就会感到极度的恐惧。但是婴儿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同他出生以前并无多大的区别;他还是不能辨认物体,还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体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但却不会区别温暖、食物同给予温暖和食物的母亲。母亲对婴儿来说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婴儿感到满足和安全的快乐阶段。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外部世界只有同他的需要有关的才是现实的,与他的要求无关的外部世界的好坏对于他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孩子不断生长、发育,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母亲的乳房不再是惟一的食物来源。终于他能区别自己的渴、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他开始知道其他物体有其自己的、与他无关的存在。在这个阶段孩子学会叫物体的名称,同时学习如何对待这些物体;他开始懂得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他也开始学习同人打交道:他看到如果他吃东西,母亲就微笑;如果他哭泣,母亲就把他抱起来;如果他消化好,母亲就称赞他。所有这些经历凝聚并互相补充成为一种体验:那就是我被人爱。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母亲的孩子。我被人爱是因为我孤立无援。我被人爱是因为我长得可爱并能赢得别人的喜爱。简而言之就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有被人爱的资本——更确切的表达是:我被人爱是因为我是我。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我什么也不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是无条件的,我只需要是母亲的孩子。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但无条件的母爱有其缺陷的一面。这种爱不仅不需要用努力去换取,而且也根本无法赢得。如果有母爱,就有祝福;没有母爱,生活就会变得空虚——而我却没有能力去唤起这种母爱。

大多数8岁到10岁的儿童他们的主要问题仍然是要被人爱,无条件地被人爱。8岁以下的儿童还不会爱,他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儿童发展到这一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因素——一种新的感情,那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孩子第一次感到要送给母亲(或父亲)一样东西——写一首诗、画一张画或者做别的东西。在他的生活中爱的观念——第一次从“被人爱”变成“爱别人”,变成“创造爱”。但从爱的最初阶段到爱的成熟阶段还会持续许多年。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最终会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阶段,他人就不会再是实现个人愿望的工具,他人的要求同自己的要求同等重要——事实上也许更为重要。给比得更能使自己满足,更能使自己快乐,爱要比被爱更重要。通过爱他就从他的由自恋引起的孤独中解脱出来,他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另外他还能感觉到爱唤起爱的力量。他不再依赖于接受爱以及为了赢得爱必须使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下列原则:“我爱,因为我被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是:“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同爱的能力发展紧密有关的是爱的对象的发展。人生下来后的最初几个月和最初几年同母亲的关系最为密切。这种关系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那就是当怀孕的妇女和胎儿既是一体又是两体的时候。出生在某种意义上改变了这种状况,但决不是像看上去那样有很大的变化。在母体外生活的婴儿还几乎完全依赖于母亲。后来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休戚相关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1.第2段“他就开始有能力接受事物的本来面目”中“本来面目”的意思是(    )

A.能喂饱肚子的乳汁、乳房和母亲。

B.火是热的,会烫人,木头是硬的,而且很沉,纸很轻能撕碎。

C.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可感的性质、特征等。

D.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

2.对“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母爱是一种祝福,是和平,不需要去赢得它,也不用为此付出努力。

B.孩子被母亲爱是因为他们是母亲的孩子,有被母亲爱的资本。

C.长得可爱、孤立无援都可以成为孩子获得母爱的理由。

D.母爱的无条件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缺少生活的自主性。

3.下列对选文理解的句子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婴儿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是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

B.孩子在生长、发育后,开始有能力区别外部事物的不同,这就使他们能够去爱自己的母亲。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统一。

D.爱的对象的发展在人没出生以前就已经开始了,最早的对象应是自己的母亲。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班牙诗人梅洛鼓励那些处在失望中的人们:命运的盾牌一面是失意、困惑;另一面是幸福、快乐。

B.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C.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也是我国政党制度的优点。

D.不良的食物搭配不仅可以引发不适,甚至有可能导致中毒,如萝卜与橘子、白酒与柿子、牛奶与巧克力、牛肉与栗子、香蕉与芋头、花生与黄瓜等等。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江西电视台在对“西单磕头王”进行播报之后,多家网站纷纷转播,引起了高度“围观”。据称,该男子在路边磕头乞讨,一个小时磕头最多讨得4000多元。

B.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学会内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C.近日国内各大报社在显著位置报道了重庆大坪中学女子足球队参加在土耳其举行的女足中学生世界杯赛中通过造假夺取冠军的事件。

D.1915年,张景盂兄弟在苏州祥符寺巷创办了五洲邮票社,这是私人邮票最早的中国商店,在张氏兄弟的苦心经营下,这家私人邮票社也仅仅存活了半个世纪。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列名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翠翠带了黄狗各处人丛中挤着去寻找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   

②我和同学们在这所学校    学习生活了近三年,大家情同手足,现在眼看就要分别了,彼此心里还真有点儿舍不得。

③许多国家在议会召开期间,电视台辟有专门的频道对其进行转播。    个别议案由于涉及国家重大机密而不得不进行秘密讨论,    不能仅由议会单方面决定。

④《公务员法》第一次将我国公务员制度依法律形式予以明确,标志着中国公务员制度迈入了    阶段。

A.踪迹  一齐  如果/就  法制化    B.行迹  一起  如果/就  法治化

C.行迹  一齐  即使/也  法制比    D.踪迹  一起  即使/也  法治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