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了政府的扶持,2013年上半年,上海两家大型书店开业,一些“中、小、微”,“专、精、特”书店更是风生水起。
B.2013年,被称为中国家电业的“极寒”之年,但奥马电商平台的表现令人侧目。数据显示,奥马与海尔、西门子,并称“网购时代三大冰箱品牌”。
C.京津冀雾霾中检测出大量烃类及含氮有机颗粒物说明,我们的空气污染已经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已经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的体系建设。
D.像张丽莉等“感动中国”人物,如晕荡开来的水面,触动了人们心中被掩盖的最柔软的部分,并以醍醐灌顶之势,敲响人们价值观的警钟。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抬头,兀然看见一只肥硕的乌鸦,它的 地是一棵死去的无叶的树,它注视着我,而我却无心理会它,我在想:难道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乐园吗?
②分析人士指出,排放问题本质上就是发展问题, 在气候变化谈判中,发达国家一味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在维持正常经济增速下无力承担的减排重任,那就等于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这无疑是不公平的。
③中美古生物学者在河北省赤城县土城子组地层发现了一批珍贵的恐爪龙类足迹。据称,这些恐爪龙类足迹是迄今发现最小的恐爪龙类足迹,成为鸟类 的一个有力佐证。
A.栖息 即便 演化 B.生息 即便 进化
C.生息 如果 演化 D.栖息 如果 进化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影牒 连锁店 奋发图强 穷奢极侈
B.炒作 股分制 苦心孤诣 赴汤蹈火
C.兑现 划时代 游目骋怀 对簿公堂
D.标识 主旋律 自始至终 摘星拦月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荫庇( bì) 颓圮(pǐ) 蛩音(qióng) 漫溯 (shuò)
B.遨游(áo) 嗟悼(jiē )扁舟 (biǎn) 骋怀 (chěng)
C.虐杀(nüè) 洗涤(dí) 似的 (sì) 浸渍 (zì)
D.斑斓(lán) 慰藉(jiè) 沉淀 (diàn) 破绽 (zhàn)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人认为财富就是万能的金钱,有人认为财富是美丽的精神家园;山间明月、石上清石上清流是隐士的财富,宇宙奥秘、人间万物是智者的财富;音乐是贝多芬、莫扎特的财富;色彩是达芬奇、莫奈的财富;齐白石的财富是虾,徐悲鸿的财富是马。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财富,甚至某种痛苦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你的财富是什么呢?请以“我的财富”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18分)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说来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4分)
2.阅读第⑥-⑩段,简要说出作者先后写了哪些展览内容,以及参观者的哪些感受。(4分)
3.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①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②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4.选段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最后一句话表达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6分)
